体重过轻对马拉松训练和成绩有影响吗?
马拉松是一项时间长、耗能巨大的运动,多一斤体重就多一份负担。哪怕是多带一个充电宝,42.195公里下来也相当烦躁,更何况是多5-20斤的体重。即使跑力傲人、训练严格,增重几斤也能让成绩掉一大截。所以,所有的专业级选手,必须保持相当轻量的脂肪、骨骼甚至是肌肉。在2010年至2013年间的几次超马试验里,研究者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身高和体脂率与超马成绩并无直接关联;但体重大、尤其是上半身更健壮的选手,完赛成绩更差。
这不难理解,额外的体重本身就是负担,如果这些多出来的体重还不能用来“承担”体重(比如长在腿上的肌肉),那就更惨了。同样是稍稍偏重的跑者,如果上身偏瘦,下半身健壮,对成绩则没有明显影响。换句话说,身材娇小、体重偏轻、尤其是上半身精瘦的人,在马拉松赛道上更容易出成绩。在马拉松赛道上,某些体型看起来更容易受伤,但这些伤病无一例外地都可以通过注意一些非体型因素来避免。大多数伤病与体型无关,而是由错误的跑步技巧、体力不足,以及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不好造成的。除了体重已经超出健康范围的少部分人群,大多数人在科学训练后都能安全地完成一场马拉松。体重轻、个子娇小的跑者,可以在三四个月的科学训练后就完成自己的首马,成绩通常也更好;而个子大一些的跑者,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努力,而且初入坑时往往配速更慢、耐力更差。况且,起步的能力并不代表结局,逆袭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更重要的是,尽管研究数据说体型对马拉松和超马成绩有明显的影响,但那也只占到所有影响因素的20%-40%。相比之下,训练量、训练强度、训练节奏等等与训练过程相关的指标,才是完赛成绩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即便你追求好成绩,还是那句老话。对咱们这些非专业选手来说,纠结自己是否属于“标准的”马拉松身材,意义不大,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就已经足够;科学训练、充分备赛才是王道。
2019-06-12 广告
1.体重和PB的关系:统计/分析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体重和马拉松成绩,整体上来说,的确也和大家公认的一样,体重轻的时候成绩也好。
2.体重减轻1kg,这个理论来自于体重和能量消耗量的关系。体重减轻,能量消耗自然就少,那么理论上消耗同样的能量,就可以跑得更快。实际上,随着本来的体重的不同,对成绩的影响也不同。
3.对于新手/年轻跑友来说,比赛战术和肌量等的影响更大。30岁左右的成绩,不仅仅依赖于体重和能量消耗量,它和很多因素都有关。比如马拉松战术上的配速问题。就俺自身失败的处马来说,当时体重最轻,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水平,取得该有的成绩。还有,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提高了肌肉量,这从节能的角度来说的话肯定不好,但是从提高了推进力的观点来看却是益处。
4.对于老马来说,训练量的影响更大。过了40岁以后,马拉松战术也成熟了,左右马拉松成绩的是持久性的体力(包括乳酸阀值和最大摄氧量)。体重的变动也是随着训练量的增减(脂肪的增减)而变化。也就是说,充实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耐力,同时还减轻了体重,正是这2个因素,俺才有减轻1kg可以让成绩提高9分钟的效果。
5.总结起来,刚开始跑步的几年,每次跑记录都会刷新成绩的,和体重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本来就没什么运动经验,而且体重偏胖的话,随着跑龄的增加,马拉松战术也懂了,每减轻1kg也许成绩可以提高3分钟以上。重要的是:减重并不等于刷新PB,而随着训练的积累,体力/肌力提高了,然后再加上体重轻了,结果才有了成绩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