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副结核的诊断及防治方法有哪些特点?
2019-01-12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牛副结核又称副结核肠炎,其特征是肠壁增厚形成。皱褶、顽固性腹泻、逐渐消瘦。病原体为副结核杆菌,存在于肠道,随病畜粪便排出,可感染牛、羊、骆驼和猪等家畜。
该病潜伏期在数月至2年以上。牛发生本病不出现热候,病初看不出任何症状。只有应用皮内试验才可检出。以后,随病情发展,逐步出现本病的典型症状。
副结核的诊断可在实验室内取直肠深部的肠粘膜或粪中粘液涂片染色检查,经抗酸染色后,见到成团、成丛的红色细长杆菌便可确诊。一般大多在排除牛结核时,用接种禽型结核菌素或副结核菌素进行皮内试验检疫。其方法为:1月龄至1岁牛0.1毫升,1~3岁牛0.2毫升,3岁以上牛0.3毫升,1月龄以下犊牛不用此法。接触后72~120小时观察,若注射局部明显肿胀(面积达35毫米×45毫米),或接种前后的皮厚差超过8.1毫米,即为牛副结核阳性。此外,在诊断时应注意与其他近似病的鉴别诊断。
(1)牛肠型结核病对牛型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且小肠壁不增厚,无脑回病样变,却有结核结节。
(2)慢性型粘膜病,除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外,粘膜反复发生坏死和溃疡。
该病的防治同结核病牛的防治方法相似,平时严格检疫,防止引进病牛,发病后立即扑杀病牛。对无症状,但是阳性反应的母牛,如果数量大,可集中隔离于较远的地方,用以培育健康犊牛,其方法是,在犊牛产出后,全身用2%~5%来苏儿消毒,立即与母牛分离,前5天喂人工挤的亲生母牛的初乳,以后喂其他健康母牛的奶或消毒过的牛奶,20~30日龄,100~120日和180日龄时连续3次检疫,阴性反应,可入健康犊牛群饲养。阳性牛则立即淘汰。对阳性牛的栏舍、用具和粪便污染地、物必须进行严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