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下两种结构体:1给结构体数组赋值并打印赋值后的结构体2以姓名进行查找3删除某一姓名前的元素并打印 255
用以下两种结构体:1给结构体数组赋值并打印赋值后的结构体2以姓名进行查找3删除某一姓名前的元素并打印typedefstructStudentElementType;;ty...
用以下两种结构体:1给结构体数组赋值并打印赋值后的结构体2以姓名进行查找3删除某一姓名前的元素并打印
typedef struct Student Element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PtrToNode;
typedef PtrToNode List;
typedef PtrToNode Position;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20];
int score;
};
struct Node
{
ElementType Element;
Position Next;
}; 展开
typedef struct Student Element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PtrToNode;
typedef PtrToNode List;
typedef PtrToNode Position;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20];
int score;
};
struct Node
{
ElementType Element;
Position Next;
};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C语言中,结构体(struct)指的是一种数据结构,是C语言中聚合数据类型(aggregate data type)的一类。结构体可以被声明为变量、指针或数组等,用以实现较复杂的数据结构。结构体同时也是一些元素的集合,这些元素称为结构体的成员(member),且这些成员可以为不同的类型,成员一般用名字访问。[1]
定义与声明
结构体的定义如下所示,struct为结构体关键字,tag为结构体的标志,member-list为结构体成员列表,其必须列出其所有成员;variable-list为此结构体声明的变量。[1]
struct tag {
member-list
} variable-list ;
在一般情况下,tag、member-list、variable-list这3部分至少要出现2个。以下为示例:[1]
//此声明声明了拥有3个成员的结构体,分别为整型的a,字符型的b和双精度的c
//同时又声明了结构体变量s1
//这个结构体并没有标明其标签
struct {
int a;
char b;
double c;
} s1;
//同上声明了拥有3个成员的结构体,分别为整型的a,字符型的b和双精度的c
//结构体的标签被命名为SIMPLE,没有声明变量
struct SIMPLE{
int a;
char b;
double c;
};
//用SIMPLE标签的结构体,另外声明了变量t1、t2、t3
struct SIMPLE t1, t2[20], *t3;
//也可以用typedef创建新类型
typedef struct{
int a;
char b;
double c;
} Simple2;
//现在可以用Simple2作为类型声明新的结构体变量
Simple2 u1, u2[20], *u3;
在上面的声明中,第一个和第二声明被编译器当作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型,即使他们的成员列表是一样的,如果令t3=&s1,则是非法的。[1]
结构体的成员可以包含其他结构体,也可以包含指向自己结构体类型的指针,而通常这种指针的应用是为了实现一些更高级的数据结构如链表和树等。[1]
//此结构体的声明包含了其他的结构体
struct COMPLEX{
char string[100];
struct SIMPLE a;
};
//此结构体的声明包含了指向自己类型的指针
struct NODE{
char string[100];
struct NODE *next_node;
};
如果两个结构体互相包含,则需要对其中一个结构体进行不完整声明,如下所示:[1]
struct B;
//对结构体B进行不完整声明
//结构体A中包含指向结构体B的指针
struct A{
struct B *partner;
//other members;
};
//结构体B中包含指向结构体A的指针,在A声明完后,B也随之进行声明
struct B{
struct A *partner;
//other members;};
结构体作用
结构体和其他类型基础数据类型一样,例如int类型,char类型 只不过结构体可以做成你想要的数据类型。以方便日后的使用。[1]
在实际项目中,结构体是大量存在的。研发人员常使用结构体来封装一些属性来组成新的类型。由于C语言内部程序比较简单,研发人员通常使用结构体创造新的“属性”,其目的是简化运算。[1]
结构体在函数中的作用不是简便,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封装。封装的好处就是可以再次利用。让使用者不必关心这个是什么,只要根据定义使用就可以了。[1]
结构体的大小与内存对齐
结构体的大小不是结构体元素单纯相加就行的,因为我们主流的计算机使用的都是32bit字长的CPU,对这类型的CPU取4个字节的数要比取一个字节要高效,也更方便。所以在结构体中每个成员的首地址都是4的整数倍的话,取数据元素时就会相对更高效,这就是内存对齐的由来。每个特定平台上的编译器都有自己的默认“对齐系数”(也叫对齐模数)。程序员可以通过预编译命令#pragma pack(n),n=1,2,4,8,16来改变这一系数,其中的n就是你要指定的“对齐系数”。[1]
规则:
1、数据成员对齐规则:结构(struct)(或联合(union))的数据成员,第一个数据成员放在offset为0的地方,以后每个数据成员的对齐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这个数据成员自身长度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1]
2、结构(或联合)的整体对齐规则:在数据成员完成各自对齐之后,结构(或联合)本身也要进行对齐,对齐将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结构(或联合)最大数据成员长度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1]
3、结合1、2可推断:当#pragma pack的n值等于或超过所有数据成员长度的时候,这个n值的大小将不产生任何效果。[1]
定义与声明
结构体的定义如下所示,struct为结构体关键字,tag为结构体的标志,member-list为结构体成员列表,其必须列出其所有成员;variable-list为此结构体声明的变量。[1]
struct tag {
member-list
} variable-list ;
在一般情况下,tag、member-list、variable-list这3部分至少要出现2个。以下为示例:[1]
//此声明声明了拥有3个成员的结构体,分别为整型的a,字符型的b和双精度的c
//同时又声明了结构体变量s1
//这个结构体并没有标明其标签
struct {
int a;
char b;
double c;
} s1;
//同上声明了拥有3个成员的结构体,分别为整型的a,字符型的b和双精度的c
//结构体的标签被命名为SIMPLE,没有声明变量
struct SIMPLE{
int a;
char b;
double c;
};
//用SIMPLE标签的结构体,另外声明了变量t1、t2、t3
struct SIMPLE t1, t2[20], *t3;
//也可以用typedef创建新类型
typedef struct{
int a;
char b;
double c;
} Simple2;
//现在可以用Simple2作为类型声明新的结构体变量
Simple2 u1, u2[20], *u3;
在上面的声明中,第一个和第二声明被编译器当作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型,即使他们的成员列表是一样的,如果令t3=&s1,则是非法的。[1]
结构体的成员可以包含其他结构体,也可以包含指向自己结构体类型的指针,而通常这种指针的应用是为了实现一些更高级的数据结构如链表和树等。[1]
//此结构体的声明包含了其他的结构体
struct COMPLEX{
char string[100];
struct SIMPLE a;
};
//此结构体的声明包含了指向自己类型的指针
struct NODE{
char string[100];
struct NODE *next_node;
};
如果两个结构体互相包含,则需要对其中一个结构体进行不完整声明,如下所示:[1]
struct B;
//对结构体B进行不完整声明
//结构体A中包含指向结构体B的指针
struct A{
struct B *partner;
//other members;
};
//结构体B中包含指向结构体A的指针,在A声明完后,B也随之进行声明
struct B{
struct A *partner;
//other members;};
结构体作用
结构体和其他类型基础数据类型一样,例如int类型,char类型 只不过结构体可以做成你想要的数据类型。以方便日后的使用。[1]
在实际项目中,结构体是大量存在的。研发人员常使用结构体来封装一些属性来组成新的类型。由于C语言内部程序比较简单,研发人员通常使用结构体创造新的“属性”,其目的是简化运算。[1]
结构体在函数中的作用不是简便,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封装。封装的好处就是可以再次利用。让使用者不必关心这个是什么,只要根据定义使用就可以了。[1]
结构体的大小与内存对齐
结构体的大小不是结构体元素单纯相加就行的,因为我们主流的计算机使用的都是32bit字长的CPU,对这类型的CPU取4个字节的数要比取一个字节要高效,也更方便。所以在结构体中每个成员的首地址都是4的整数倍的话,取数据元素时就会相对更高效,这就是内存对齐的由来。每个特定平台上的编译器都有自己的默认“对齐系数”(也叫对齐模数)。程序员可以通过预编译命令#pragma pack(n),n=1,2,4,8,16来改变这一系数,其中的n就是你要指定的“对齐系数”。[1]
规则:
1、数据成员对齐规则:结构(struct)(或联合(union))的数据成员,第一个数据成员放在offset为0的地方,以后每个数据成员的对齐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这个数据成员自身长度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1]
2、结构(或联合)的整体对齐规则:在数据成员完成各自对齐之后,结构(或联合)本身也要进行对齐,对齐将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结构(或联合)最大数据成员长度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1]
3、结合1、2可推断:当#pragma pack的n值等于或超过所有数据成员长度的时候,这个n值的大小将不产生任何效果。[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