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竹(学名: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ex Schult. var. riviereorum R. Maire)竿高4-7米,直径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绿色。竿箨幼时薄被白蜡粉,早落;箨鞘呈梯形,背面无毛,先端稍向外缘一侧倾斜,呈不对称的拱形;箨耳极微小以至不明显,边缘有少许繸毛。成熟颖果未见。
原产中国华南地区。多生于丘陵山地溪边,也常栽培于庭园间以作矮绿篱,或盆栽以供观赏。
竿高4-7米,扰答直径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绿色;节间长30-50厘米,幼时薄被白蜡粉,并于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后者在近节以下部分尤其较为密集,老时则光滑无毛,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节即开始,数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较粗长。竿箨幼时薄被白蜡粉,早落;箨鞘呈梯形,背面无毛,先端稍向外缘一侧倾斜,呈不对称的拱形;箨耳极微小以至不明显,边缘有少许繸毛;箨舌高1-1.5毫米,边缘呈不规则的短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狭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脱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渐尖,基部宽度约与箨鞘先端近相等。末级小枝具5-12叶;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蠢枯背部具脊;叶耳缓档慧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繸毛;叶舌圆拱形,高0.5毫米,边缘微齿裂;叶片线形,长5-16厘米,宽7-16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具粗糙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
一般情况下,观音竹的新生叶子淡黄没有光泽,而老的叶片没有变化,枝干萎缩,长势不佳,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浇水比较多造成的。这时要将观音竹从盆土中挖出,放到通风较好的地方,使土壤变得干燥后再重新入盆。

缺水
这种情况一般表现为叶片的边缘出现干枯的症状,叶片有的还会掉落,很明显的就会知道是因为缺水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我们要迅速的补充水分,让土壤时刻保持湿润的状态。

光照不合理
如果将观音竹放在强光下照射,就会出现叶片的边缘和枝条变得萎缩,被照射的部位会出现黄色的斑点,这种情况可以将观音竹转移到室内阴凉的环境就可以了。

缺光
如果长期将观音竹放在阴暗无光的角落,就会导致叶子得不到光合作用,时间长了叶子就会变黄随后掉落,因此,我们需要按时的将观音竹挪到光照良好的环境下,补充生长所需的光照。

施肥不合理
管理观音竹的时候,在其生长旺盛阶段难免会出现使用肥料过盛太浓的现象,从而引起了新生叶片的暗黄,看起来十分的没用光泽。这时就需要停止后续肥料的使用了,并通过浇水的方式来稀释过多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