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为什么每逢清明节必下雨?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相信大家都背过这么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前后,特别是南方,往往都会下雨,但是清明明明是文化上的一个节日,为什么偏偏会下雨呢?首先要知道,雨是怎么来的。江河湖海里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向高空,越高的地方越冷。这些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中液化成小水滴组成云,而云中的小水滴相互碰撞变成大水滴,最终掉下来形成了降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偏偏在清明的前后会下雨呢?其实,清明不只是一个扫墓的日子。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本身代表着一个长达半个月的气象阶段。中国的气候一直受到两种力量的支配,一个是来自 西伯利亚的冷风,一个是来自太平洋的暖风。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这两股力量的势力此消彼长。
在春天,北半球收到的太阳照射增加。太平洋暖风夹带着大量水蒸气“攻城略地”,于是在清明前后,太平洋暖风中的水蒸气受到冷风和高空低温的影响不断液化,形成降雨。说到这里,大概就清楚了。清明时节,江南地区连绵多日的降雨,就是由冷暖气流相互作用造成的。
其二是春天低气压非常多。低气压里的云走得很快,风很大,雨很急。每当低气压经过一次,就会出现阴沉、多雨的天气。
其三,清明前后,大气层里的水汽比较多,这种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结成毛毛雨。由于这些原因,因此清明时节下雨的天气特别多。
每年的清明节都在四月五日前后,而我国每到四月就开始盛行来自海洋的夏季风,这将会带来大量的雨水,给农民的春耕生产带来方便,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将会在大江南北徘徊,所以又有“春雨绵绵”的说法。尽管如此,但并不意味着每年的清明节就一定会下雨。有些地区还经常报道清明祭祖扫墓时引发山火的新闻。由此可见,不是每年都“清明时节雨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