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影响

 我来答
seasonallin
2010-03-12 · TA获得超过215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2万
展开全部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这一专题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概括,为便于学生理解深刻
  结合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四个方面.

  1 政治上加强控制
  西方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军事侵略活动,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 的条约.强占和“租借”了大量的领土,与此同时还在中国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可以说当时中国的政治控制力一点也不乐观.
  原已走下坡路的清王朝封建政权,经过国外侵略势力和国内农民革命的几度冲击,已无法照老样子统治下去,在“灭亡”威胁面前,一部分封建统治阶级,不得不转化为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于是,封建政权开始向资本主义近代化倾斜。

  2 经济上逐步渗透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五口通商,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陆续侵入,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化迈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至19世纪末,中国使用机器的近代工矿企业陆续出现。
  近代商业也陆续出现。外资在华开设的洋行总数达400余家。
  近代金融业也应运而生。外国在华的银行保险业已近20家。旧式钱庄业也开始转向近代化。
  3 文化上渐趋西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引起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转化。我们的共识是: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19世纪上半期,一种新的文明,乘着西方军舰,带着廉价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呼啸而来的时候,古老的华夏文明再也不可能同化它了。中国近代历史就成为一部错综复杂的历史。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科学民主之曙光。当时中国的国情是: 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的书籍,逐步输入。 传播西学的各种新式学堂陆续开办,并开始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60年代后期北京、上海等地开办的同文馆和广方言馆,先后培养了300人左右翻译和办洋务的人才。于是,中国的教育制度逐步实现近代化。
赏敏堵雨
2020-01-12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528
采纳率:34%
帮助的人:914万
展开全部
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3年至1844年,《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中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条款,又以“华洋分居,避免纠纷”为诱饵,迫使上海地方官员,用告示形式,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其中规定:“洋泾洪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变相攫取的最早的租界。
战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仑一带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尽管这种现象是局部地区的情况,但它表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外国商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外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瓦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512d88357
2010-03-12 · TA获得超过20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9.4万
展开全部
第一,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之后,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三,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肩负反对外国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时期。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瑞生美0Z
2019-09-14 · TA获得超过3.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31%
帮助的人:698万
展开全部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消极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在深受封建压迫的同时,又加上了西方列强的侵略,经济负担加重,政治压迫更深。
  积极影响: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使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5b1e974
2019-09-12 · TA获得超过52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8
采纳率:35%
帮助的人:10.7万
展开全部
1.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必然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且,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也必然发生变化。战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