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系每一个孩子的一生,关系到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日常生活环境、教师引导方式学生自我意识都影响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氛围、采取积极多样的引导方式、发展学生的自我成长意识。
1.日常生活环境
小学生们的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日常生活环境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日常生活环境即小学生生活的环境,比如学校社区、家庭等。日常生活环境汇聚了各类人员的精神风貌,聚集着各种现实因素的特性,小学生的自我认识不足,心智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容易受到形形色色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生活环境能够帮助学生们接触和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小学生们还年幼,教师和家长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日常生活环境,指导学生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发展。
2.教师的引导方式
在小学生们的世界里,教师就权威,教师就榜样,教师的一切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示范 ,所以,教师的行为习惯会被学生所学习和模仿。记得-位教师在谈到自己的学生时,一位学生看书时喜欢折书角,后来才知道那位学生就是在他这里学来的,因为在小时候认为这种折书角的行为很酷。所以,我们能够看出,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个习惯,都会被学生们所学习和模仿。因此,教师要注意的自己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良好的坐姿 ,更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的行为习惯、教师不经意的动作以及教师对学生们的关心或者评价,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造成影响,并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息息相关。
3.学生的自我意识
小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虽然年幼但也是自己的想法与主见的,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自我意识不仅仅体现于他们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食物等, 还体现于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在行为习惯方面,他们就会要求自己的坐姿、表情以及动作等。但是,在自我意识产生的同时,他们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形成不良自我意识,从而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学生的自我意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