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散养的好处和坏处?

 我来答
刹那间的永恒6

2021-12-04 · TA获得超过26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45
采纳率:28%
帮助的人:49.8万
展开全部
对孩子散养究竟是利还是弊呢?很多人认为散养得小鸡吃起来爽香可口,比家养的有味道,以此类推,在养孩子时也应该像小鸡一样散养,这样养出来的孩子才能独立,有主见,于是散养孩子又成了家长的追求,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散养究竟是利还是弊呢?一起看看。
现在很多父母看开了,放手了,什么都不管了:“我什么课外班都不给他报,让他快乐一些。我们是散养。”“我不给孩子立那么多规矩。”“我不过多地管束他,不能压抑孩子的天性。”“只要他快乐就好,我们不要求他一定如何如何……”不过,这些号称什么都不管的父母,细究起来,做不到“什么”都不管,甚至管得还不少。例如,见人要打招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学不迟到,等等。
父母管得多或者声明不管,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的,忽略了孩子是需要你管还是不管?孩子需要你管什么,不需要你管什么?很多崇尚散养的父母对孩子的完全不管,肯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带来伤害。
错过了从他律到自律转换的关键期
我遇到过两例,求助者都是家庭经济上比较宽裕的孩子:一个男生,16岁;一个女生,18岁。他们求助的原因都是厌学,也没发生什么大事,就是不想去上学了。这两个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小时候,男生学过围棋、两种乐器、乒乓球等,女生学过钢琴、素描、陶艺等,都是他们自己提出来想学,父母才给报的兴趣班或单独请的辅导老师。后来也都是他们自己不想学了,父母听之任之,不学就不学了。
这应该是散养的理想状态吧?让孩子发挥天性,随心所欲。我们现在做个假设:当他们一时兴起,提出要学围棋或素描时,父母是花钱的那位,所以决定跟孩子立个“约定”:学习的目的、过程和时间,遇到困难时怎么处理,等等。从有兴趣、好奇,到真的潜下心来去学习、钻研,直至有心得,是挑战,同时也是训练一个人的过程。借由这个过程,一个人学会耐心,学会勤奋,学会在有瓶颈的时候如何去鞭策、鼓励自己,学会在有所得时如何不自满,继续保持好奇和探索,学会协调、安排自己的时间,收获“一分努力一分成就”的自信和快乐。从两三岁时搭积木、拼图到后来上学、学习才艺,到最后选择职业以及自己认为应该去做的事,这些都在一点一滴地进行。
小的时候,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容易转移注意力,容易放弃。此时,需要来自父母的“他律”,帮助孩子慢慢习得上面说的要做成一件事所需要的品质,逐步在10岁以后由他律变为自律。浅尝辄止,轻言放弃,不仅是虚度时间和浪掷精力,更重要的是错过了从他律到自律转换的关键期,孩子容易形成任性而为、“想一出是一出”的习惯。
让孩子变得散漫、任性
还有一种散养是对纪律和社会规范的无视。散养的目的不应该是让孩子变得散漫、任性吧?这些孩子最终要长大,走上社会,若一直保有这样的行为习惯,谁会愿意当他们的同事、上司、下属?谁愿意与他们做朋友、谈恋爱?
在社会上受的挫折多了,吃的苦头多了,可能他们会变得收敛一些、抑制一些,但与自律—自我控制不同的是,他们的收敛是被动的,是因为失败和教训而不得不为之的。因此,他们不会满足,不会心甘情愿,会充满抱怨、失望、无奈、愤懑。他们是不成熟的,也是不自由的。
父母为什么会这样?
1. 出于自己的心结而散养。
父母对孩子过度散养,往往是其自身有些心结没有处理好:感觉自己从小到大处处被束缚、被管制,把自己的挫败和不得志归因于环境或他人的压制。这种被动忍受型的父母,会倾向于过度放手孩子的教养,甚至挺身而出,去反抗那些他们认为对孩子约束、压抑的人或制度,就像前面案例中的那位母亲一样。
我们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那是小时候的自己,带着未被满足的需要,倔强地拒绝长大。这个内在的孩子会时不时地闹起来争取他的利益,于是我们会在很多成年人身上看到他们不成熟、不理智的行为。
大多数时候,我们压抑着这个内在的孩子,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于是,这两个孩子合体了。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大多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心这个孩子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眼前的孩子。我们自己小时候需要疼爱,现在我们就过度疼爱自己的孩子;我们自己小时候需要自由,现在我们就会过度放纵自己的孩子。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的成长问题,要安抚好自己内在的孩子,让他长大,这样才能成为成熟、理智、客观的成年人,才能当好爸爸妈妈。
2. 拿散养当借口。
有的父母事务缠身,即便身在家中,也不住地打电话、发短信,运筹帷幄于沙发之上,咂摸回味于饭桌之旁,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教养孩子。这样的人如果事业还算成功,家里物质条件还过得去,就会觉得可以给孩子买到诸如家教、留学等条件;孩子有了这些条件,自动地就会有所成就、会做事了。他们都忽略了自己的“管”与“参与”,除了对孩子的指导,还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期待、被陪伴。
别忽视对孩子自控、自律的培养。
对于散养,我没有支持还是不支持的态度,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说法,不同的人对“散养”有不同的定义和做法。我强烈反对打着“散养”的旗号,放弃对孩子的教养责任。
1.关注孩子成为一个成熟社会人的过程中所应该有的一些能力。
例如做事情的条理、规划、耐心、毅力等行为自律,与人相处的关心、同情、友善、沟通互动等情感力。这些会影响到孩子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到他对自我价值的界定,终极影响是他对自己人生意义的判断,更不要说对他每时每天是否快乐、舒心的影响了。
2.做循序渐进的自我控制训练。
孩子很小就会自我抑制,但自我控制则是要心智比较成熟时才能做得到。
布裙君

2021-09-08 · TA获得超过84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82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84.2万
展开全部
养育孩子,放养优于圈养,别让雄鹰变成鸡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中国父母和外国父母育儿的区别。故事很有趣,但是不免让人深省。
故事是这样的,说一对中国的父母带孩子,孩子看到了一个水滩,想要踩水玩,父母会立即制止,孩子因为没有玩嗨,未免有些失落。而外国一对父母同样带孩子玩,孩子看到了水想要尝试,父母会肯定孩子的想法,然后和孩子一起玩,孩子从中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多。
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没有一个教育是完美的。故事里这两对父母的做法没有绝对的正确,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有道理。
但是如果我选择,我会选择第二对父母的做法,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作为父母可以保证孩子在安全的环境里,尽可能多的去尝试新鲜的事物,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同时还可以呵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和胆量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不是吗?
其次,教育孩子独立,不能舍不得。这也不行,那也不准,孩子犹如温室的花朵,怎么教育好孩子呢?毕竟世界不总是一切尽如人意,一切近似完美的对吗?
再次,鼓励和肯定是孩子成长所需的精神食粮。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啥事都让孩子乖,听话。
最后,如果孩子大声说"不",应该为孩子开心,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我的想法,敢于拒绝大人的要求。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发声。
因此,父母养育孩子,散养优于圈养。孩子是一粒种子,如若想成长为参天大树,过程中必然离不开风吹、日晒和雨打。家长作为园丁,能做的就是给予充足的养料、充分的自由、以及适当的修剪。其他的不要干涉太多,做好引导就可以了。手伸的太长,把孩子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对于孩子发展并不好。想要孩子日后飞得更高更远,请父母们一定要呵护好孩子用于飞翔的翅膀。千万别忘了磨炼孩子的翅膀哦。别让雄鹰变成鸡,后悔来不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化学教育学习
2021-09-08 · 专注学生化学科目教育学习
化学教育学习
采纳数:1003 获赞数:386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孩子散养,可以让孩子尽可能的展示天性。但是这个过程还是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不能让孩子肆意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正确,合理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郑芬多老师
高粉答主

2022-03-30 · 专注文化艺术、平面设计等相关领域
郑芬多老师
采纳数:80822 获赞数:120927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好处:能养成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有主见。孩子的潜力大得很,有时候,离开了家长的牵绊,人家反而会有无穷的生长机能。

坏处:孩子缺少父母的疼爱,内心会比较空虚,严重的话会造成孩子怪癖的性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於沛杉0DZ

2022-04-01 · TA获得超过14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46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21.9万
展开全部
好处就是:可能增强他们的独立性,以及以及解决事情的能力。
坏处就是:这样的孩子比较有个性,不容易管理教育,有可能会走弯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