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对纳兰性德的评价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14个回答
展开全部
王国维说纳兰性德诗词纯美,是因为满人入关不久未染汉人习气。王国维其实一直在贬低南宋的诗人,特别是南宋的婉约派,比如他说词作三重境界,第一重是北宋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是北宋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是南宋豪放派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他看来,这三重都有一个特点—感情真! 我们再来看整部《人间词话》中,作为南宋婉约派领袖的李清照,王国维只字未提,即使被他誉为第三重的辛弃疾,在北宋众词人面前也是刻意压低,更别提姜夔和在《宋词三百首》独占近十分之一的南宋朦胧派领袖吴文英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手头没资料,凭记忆强答吧。首先要知道王国维对诗词的评价标准是"隔”与“不隔”。不隔是好词,隔要差一点。对纳兰的评价说明王国维认为他不隔。不隔,我的理解就是真切,不炫技。像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全是大白话,但那凄凉,那无奈,真切。回到纳兰。所谓“自然之眼”就是超强的感受力,“自然之舌”就是超强的表达力。超强的感受力能体会到常人觉察不到的细腻之处,超强的表达力能写人人感同身受却无法言之于口的曲折之处。未染汉人风气,也要从这两条说:没完全汉化的女真族野性未泯,看人看事更天真更本质,所以感受力强;没被明时文人炫技僵化的固有思路同化,所以表达力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王国维原话是:“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话夸得甚是厉害。词起于唐,兴于宋,王国维说“北宋以来”,基本上等于说是“有词以来”了。王国维对纳兰评价高,就在于“真切”二字。所说他没染到的“汉人之气”,也自然应是和“真切”对应的东西才对。怎么形容和分析这个和真切对应的东西,怎么找个微言大义的词总结出来呢?说“匠气”,好像不合适。说“泥古”,也不对。说“俚俗”,大部分是清真的。说“好用典,掉书袋”,这难免有钦点辛弃疾的意思。说“格调”的问题,这能被人啪啪把脸打肿。说“隐晦”,柳永很多作品可是太直接了,直接到连他这个人都被喜好雅词的仁宗嫌弃了。太难了,真的来不了这个。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原话已经忘了,就是说纳兰性德比南宋的诗人厉害。其实就是王国维觉得南宋的诗人感觉没有北宋的真,写诗太过于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因此他给了纳兰容若“北宋以来第一人”的称谓。 反过来也就是说,王国维称赞纳兰容若未染“汉人的习气”指的就是没有染上汉人填词刻意,拼韵,做作的习气,特别是南宋词人那些闺阁里“无病呻吟”的词作。我觉得有点片面了,纳兰容若的词作艺术造诣我不去评价,我年轻的时候也非常喜欢他《饮水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读得令人心疼好么?但是等人到中年,你再去回味纳兰词,他真的只适合那个青春,那几年的单纯,不是说他写的不好,反而是他写的太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