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1、出自复姓皇覃氏
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后亦简改为覃氏。
2、出自姒姓
源自春秋时谭氏为避难所简改为覃氏(tán,音谭)。春秋时公元前684年,即鲁庄公十年,齐桓公灭谭子国,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后又去言改姓覃,岭南多此姓。
3、出自少数民族
覃姓的外来血缘是组成今天汉族覃姓的重要成分,特别是湖南和两广地区的覃姓,基本上是出于东汉巴郡五姓蛮的覃姓。覃、潭、谭、镡、瞫五字音近相通,后来演化出五个姓,实为一姓。澧中蛮、平州蛮、赐州蛮中均有覃姓,后来成为广西、贵州,湖南等地覃姓。
覃姓的名人
1、覃儿健, 溇中(今慈利、石门、大庸等地)"蛮"人,东汉建初三年(78)"蛮"族起义,奉为领袖。
2、覃季:唐朝太子太傅。
3、覃光佃:北宋广西融州(今融安县)人。博学能文,宋仁宗时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势,京师呼为真御史。
4、覃庆元:覃光佃之父亲,北宋融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景德进士,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间(1006-1010年)被封为御史中丞。为人稳健,遇事敢于发表意见,举朝服其公正。
5、覃昌:宋朝进士,官至国子祭酒,退休后闭门讲学,教人读经书,著有文集。
6、覃修纲:(1839-1905)字省三,壮族,原籍广西百色西林县人,起甘肃西宁镇总兵,清朝抗法将领,寄籍文山后封为建威将军。
覃姓的来源和历史是:
“覃怀”是地名,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夏称覃地,秦汉称河内郡,唐宋称怀州,元以后称怀庆府。 “覃怀”字意来自甲骨文中的解释。覃像酒盈樽。“
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壶的盖,西下的“曰”是酒壶的大肚,“十”字底部为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怀氏,其后以部落名为姓,称为覃怀氏,后简为覃氏。
覃姓的分布:
覃氏经历了几千年来的频繁迁徙,总的流向和趋势可概括为:北南东西,即自北向南,先东后西。根据史籍和各地覃氏族谱记载及口碑,除了上述在黄河流域的几次迁徙之外,还有八次较大的迁徙。从覃怀地到会稽郡覃怀地,是大禹治水的“指挥部”,也是治黄最早取得成效的地方。
夏禹治水,从冀州出发巡视,冀州治理工作从壶口开始,然后再治理梁山和岐山。覃怀的治理由于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取得成效。
伯益带领覃怀人随禹到浚县安营扎寨,治理黄河,后又跟随禹到各地治水。如今距大任山10公里的屯子乡席营村,还聚居着800多人的覃氏后裔。
“覃怀”是地名,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夏称覃地,秦汉称河内郡,唐宋称怀州,元以后称怀庆府。 “覃怀”字意来自甲骨文中的解释。
覃像酒盈樽。“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壶的盖,西下的“曰”是酒壶的大肚,“十”字底部为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怀氏,其后以部落名为姓,称为覃怀氏,后简为覃氏。
扩展资料:
根据2006年《中国姓氏三百大姓》,当代汉族覃姓的人口近130万,为全国第一百二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覃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其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
覃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西,大约占全国覃姓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贵州、湖南、四川、广东四省,大约又占全国覃姓总人口的29%。全国重新形成了以广西为中心、向外散布的覃姓分布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覃姓
1、源自覃怀
“覃怀”是地名,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夏称覃地,秦汉称河内郡,唐宋称怀州,元以后称怀庆府。 “覃怀”字意来自甲骨文中的解释。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壶)。“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壶的盖,西下的“曰”是酒壶的大肚,“十”字底部为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怀氏,其后以部落名为姓,称为覃怀氏,后简为覃氏。
2、出自复姓皇覃氏
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后亦简改为覃氏。
3、出自姒姓
源自春秋时谭氏为避难所简改为覃氏(tán,音谭)。春秋时公元前684年,即鲁庄公十年,齐桓公灭谭子国,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后又去言改姓覃,岭南多此姓。
4、出自少数民族
覃姓的外来血缘是组成今天汉族覃姓的重要成分,特别是湖南和两广地区的覃姓,基本上是出于东汉巴郡五姓蛮的覃姓。覃、潭、谭、镡、瞫五字音近相通,后来演化出五个姓,实为一姓。澧中蛮、平州蛮、赐州蛮中均有覃姓,后来成为广西、贵州,湖南等地覃姓。
扩展资料:
先秦时期,覃姓活动于河南地区,主力也由北方移入了南方。历经秦、汉、晋、南北朝,覃姓已经繁衍到各地。宋朝时覃姓已是广西的著名大姓,形成了典型的南方姓氏。
宋朝时期,覃姓大约有8千人,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明朝时期,覃姓大约有48000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广西仍为覃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覃姓总人口的65%。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山西、湖南、贵州、四川、湖北。宋、元、明期间,覃姓的分布总格局仍是以广西为中心形成覃姓聚集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覃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