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整句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出自周礼,受到儒家始祖孔子推崇。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其原文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是想要,希望的意思,施是加的意思,这句话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好。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也是他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对话,对话目的是向弟子传授什么是“仁”。
拓展资料:《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自己都讨厌的事,不要强加于人,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事,也要考虑考虑再推荐给别人,不要轻易加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篇》
其实强调的是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立场考虑问题。我们想要对别人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之前,先思考下,别人如果对我们做这些事说这些话,我们是否愿意,如果不愿意,就不要做不要说。
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例句
1.
古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不该让别人去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