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何以被称为神品?
这句词之所以被称为神品,是因为作者通过词句展现出了月夜空灵的境界。通过作者在词中的描绘,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思路,看到幽人与孤鸿的相似之处,进而感悟二者凄冷的心境,同时可欣赏词中呈现的月夜之美。作者写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出旷达的人生态度。经过作者的巧妙处理,词中的幽人、孤鸿、月夜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画面清奇,意蕴深刻。
一、词作是作者内心思想的展现将幽人比作孤鸿,可使读者感叹作者使用的艺术技巧,进而借词作与作者对话。词中的幽人与孤鸿虽然表面上孤单凄冷,读者在赏析词作时可认识到幽人与孤鸿不放弃自己的信念,依然积极前行的乐观态度。正是作者坚定的人生志向使得词中幽人与孤鸿的形象如此清晰,使人印象深刻。
二、词作呈现出月夜空灵的美感词作中描绘的是月夜的人和物,在这样的时间背景下,词作中出现的人和物均处在寂静清幽的环境中,人和物的一举一动被衬托得更加明显。作者将人和物进行艺术处理,将人称作幽人,以显示人的寂寞,将鸿雁称作孤鸿,展现出鸿雁的孤单。而幽人和孤鸿均不是静态的,他们在寻觅知音,幽人独自往来,孤鸿挑选寒枝,动态画面优美空灵。
苏轼能写出如此被称作神品的词句,是因为其饱读诗书,志趣高远,拥有乐观向上的态度。作者认为即使暂时遇到困难,人依然要对未来抱有希望,并继续坚持不懈地一路向前。作者作词,不仅是要表达当时的心境,同时在传达自己的志向。作者在被贬谪时期体会到寂寞孤独,知音难觅,因而能够将词作写得脱俗而传神。
因为这首诗使用拟人的手法,孤鸿与苏轼自己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求而不得,却也不愿意随波逐流的心!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有多少人求而不得,有多少人不愿意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又有多少有情人因为种种原因而抑郁寡欢?因此,不管是那种情景,苏轼的这一首诗都能够将其心境描绘的明明白白!
我本来想逃避孤单,找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来温暖自己这没有温度的心,可我回头一看,所见之处却都是孤独!“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句诗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心境下写出来的吧!这句诗来自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诗首先是给大家营造了一个孤寂的深夜,为后续人物心理铺垫奠定了基础。一个残缺的月亮孤零零的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这里的“残缺的月亮”和“稀疏的梧桐树”已经为大家营造了一个凄凄惨惨戚戚的孤寂的深夜!漏壶已经流尽,我一个人在这欣赏着这孤寂的景色!从此句就能够看得出苏轼虽然心里很孤寂,但是也希望有个懂的人出现。
然而,好不容易来了一只孤单的大雁,苏轼以为它懂他,没想到孤雁徘徊了几次也不愿意来此片梧桐树栖息!苏轼因此感慨了一下自己,自己就犹如这个孤雁,尽管孤单,没人能懂,但是不愿意随波逐流的他又能够怎么样呢?于是他就像孤雁一样,寻找了一个冷冷的沙漠来安慰自己这寂寥的心。而这沙漠与自己平时生活的环境也大有区别,但是这也是自己不愿意随波逐流的代价!想想,那就算了吧!就让自己像这大雁一样,做自己的选择,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