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气就“自残”家长应怎样正确引导孩子呢?
小敏是一个职场妈妈,在家庭和事业的平衡点上,她将孩子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把自己全部的空余时间和心思都花在了4岁儿子然然的身上,然然十分聪明伶俐,是个让小敏引以为傲的孩子。但小敏发现,然然最近好像有些“问题”,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一开始只是扔玩具,哭闹一会儿就好了,但渐渐的行为开始升级,现在已经演变成发脾气时用头撞墙了,吓得小敏再也不敢惹孩子生气了。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生气的时候会用“自残”的方式来发泄,被吓到的家长往往有些无措,为什么孩子一生气就会想到“自残”呢?家长又应该怎么处理呢?
1.父母教育方式问题
很多家长都奉行打骂教育,认为只有对孩子严格要求才能让他们变得优秀,想将孩子不好的棱角磨掉,而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让孩子不自觉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自我惩罚,生气的时候就会“自残”。
2.缺乏关爱
这是很多孩子选择“自残”来宣泄情绪最本质的一个原因,因为孩子长期缺乏关爱,会有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比如性格多疑、容易郁闷,生气时很容易联想到不好的事情,觉得自己没有人喜欢,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最终会选择“自残”来发泄。
3.自我厌弃
有一些孩子,从小过着“众星捧月”的日子,习惯了被人称赞,享受被人关注的感觉,他们确实是比较优秀的孩子,但却无法忍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旦出现了困难,或者被不公平对待,亦或是轻微的批评教育,都会导致他们产生自我厌弃的情绪,会有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孩子会用“自残”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家长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这只是偶尔一两次的过激行为,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干预。
1.认清自残的危害
父母要告诉孩子,自残、自虐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这不仅仅会伤害自己的身体,还会对未来的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让孩子认清自残的危害,才能改变这样的行为。
2.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孩子对自己要求严格是好事,但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孩子要允许自己不完美,即使做的不够好,也不用否定自己,不能沉溺在负面情绪中走不出来。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并审视自己是否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
3.以身作则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很多行为都能折射出父母的言行,如果父母是一个容易情绪激动并且有过激行为的人,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正确的行为。
你家的孩子有过自残行为吗?你又是如何引导和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