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临死前留下了什么遗言,帮后代逃过了杀身之祸?
作为朱元璋麾下最富盛名的谋士,刘伯温其实在朱元璋当皇帝的第三年,就已经辞官归隐,以后他只需要在每年元旦的那天,到京城参加早朝即可。不过,在洪武八年时,刘伯温因为生病就没有去参加这一年的元旦早朝。
朱元璋就听说后,就特意派丞相胡惟庸带着御医去看望刘伯温。结果,刘伯温在吃了御医开的药后,病情发而越来越严重。
于是在这一年的二月份,刘伯温就带病前去京城朝见朱元璋,兵委婉向朱元璋说了自己因吃太医开的药而病情变严重的事情。 但是,朱元璋听后,只是不是不痛不痒的安慰了几句,并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措施。
这让刘伯温很心寒,所以在三月份时,他就动身返回家乡浙江青田。几天之后,65岁的刘伯温自知来日无多,便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
据说,当时刘伯温特意给他们留下11个字的遗言,叫做“刘家后代切不可再学神算”。
在刘伯温看来,自己就是因为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才遭到朱元璋的猜忌。如果自己的子孙后代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那么对朱元璋就没有任何的威胁,自然而然就不会重蹈自己的覆辙。
这个故事被传的有鼻子有眼睛,但其实它并不是在正史中记载,而是出自民间的野史记载。从逻辑上来说,它也是禁不起推敲的。
因为,刘伯温是明初著名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所谓预知未来的能力,都是后人杜撰。事实上,如果刘伯温真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他为什么算不出来他的两个儿子都会死于非命。
当时,在刘伯温去世后,膝下留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刘琏和次子刘璟。长子刘琏性格比较老实忠厚,担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在刘伯温死后的第二年,他因和胡惟庸的手下起冲突,遭到胡惟庸的连续打击,最后更是在胡惟庸的迫害下,跳井自杀。
刘伯温的二儿子刘璟则非常充满,据说完美继承了刘伯温的才华,连朱元璋都非常欣赏他,以至于在刘琏自杀后,朱元璋想绕过刘琏的长子,将刘伯温的爵位交给刘璟来继承,但刘璟却认为这违背长幼有序的礼法,坚持要求由他哥哥的长子刘廌来继承爵位。
因此,朱元璋对刘璟非常认可,便特意安排其辅佐朱允炆。后来,靖难之役爆发后,刘璟全力支持朱允炆,并献上著名的“平叛十六策”。朱允炆非常高兴,便让他到军中辅佐李景隆与朱棣作战。
此后四年,刘璟给李景隆出了很多厉害的计策,但骄傲自大的李景隆却都没有采纳,最后朱棣攻破南京,朱允炆不知所踪后,心灰意冷的刘璟便回到老家浙江青田隐居起来。
因为朱棣和刘璟小时候是非常好的朋友,两人经常一起下棋,所以等到朱棣正式登基后,他不但没有追究刘璟的责任,还特意派人请刘璟出山,希望他能够辅佐自己。但刘璟却称病不出来,没办法,朱棣只好派人把他抓到京城。
但是,当刘璟进京见到朱棣后,直接称呼朱棣为殿下,这时朱棣没有生气,他只是尴尬的笑着告诉刘璟,总而言之,自己现在已经是天子,你应该称呼我为陛下。结果呢,刘璟直接当着朱棣的面,撂下这样一句话:“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
这下把朱棣气的够呛,所以他之恶下令将刘璟关进大牢,让他在里面好好反省,总而言之,什么时候想通了,就什么世时候出来。但可惜的是,刘璟不愿意想朱棣屈服,所以在关进大牢里的当晚,他直接用头发自缢而死,享年52岁。
至于刘伯温的长孙,也就是刘璟哥哥刘琏的长子刘廌,在此后不久也是心灰意冷,便以奉亲守墓为由,辞官归隐,此后不再过问朝政。自此,刘伯温的“诚意伯”爵位就此中断,直到一百多年后,明嘉靖十年(1531年),嘉靖有感刘伯温昔日的功劳,才让他的九世孙刘瑜又承袭该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