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不称帝呢?
易中天老师在品三国时,曾经说过:小时候调皮的孩子,长大后更有出息。
不过,一般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孩子,但调皮的曹操却受到了老师们普遍地喜欢。
体育老师喜欢他,因为他跑得最快,每次比赛都得第一,给老师和班级争得荣誉;
历史老师喜欢他,是因为曹操学得好,经传、典籍烂熟于心;
语文老师喜欢他,是因为每次诗歌比赛,他总是得第一;
但最喜欢他的是数学老师,因为曹操最精明,账算得好,从不吃亏。
曹操最喜欢曹冲曹仓舒,就是因为曹冲数学学得好,小小年纪就会称象。数学好的孩子往往都很聪明,所以,曹冲也就最讨曹操喜欢。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个数学问题,曹操深谙此道。
曹操之所以不称帝,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称帝弊大于利,不合算。
没有人不想当皇帝,也就没必要用道德的标准去看待这个事,还是从利弊上分析一下这个事吧。
01
袁术、刘备这样的称帝,是曹操所不齿的。
袁术捡了个石头疙瘩,就以为天命在他,急急忙忙称帝,最终只能被人取笑。
刘备好一些,到现在还有许多人给他擦脂抹粉,其实,刘备的境界比老曹还是差了一截。
刘备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却喜欢华丽的衣服,喜欢犬马、音乐。这就说明,刘备从骨子里是贪慕虚荣、贪图享乐的人。当然,这并没有错,谁不喜欢呢?
一个老板穿布鞋那叫休闲,一个农民穿布鞋是没有钱。一样舒服,给别人的感觉却不一样。刘备没钱,就需要华丽的衣服满足虚荣心;曹操有钱,即便是粗布衣服一样很酷。
由此看来,刘备、曹操都有个性,也都是人,有一般人的品性。
刘备得到了益州、半个荆州、一个汉中,就憋不住称王了。比袁术是聪明的多,但与曹操相比,境界和格局就差了一点。
都清楚曹操的势力,是孙权的两倍,孙权又是刘备的两倍。就是说,刘备的势力仅仅是曹操的四分之一左右。
曹操之所以不急于称帝,是因为他有更大的格局和境界。就如他不穿华丽的衣服一样,不是他穿不起,是因为没有必要。
有没有感觉刘备、袁术称帝,就像“挣钱不多还穿个貂”一样,有点嘚瑟呢?
02
曹操的志向是一统天下
在《述志令》中,曹操说了很多的话,具体看一下他说了些啥: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曹操说自己本来的志向就是希望封侯,做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写上“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也就心满意足了。现在都做了宰相,人臣之贵已极,不敢再有任何奢望了。
这显然不是曹操的真心话,也不仅仅是曹操谦虚,是他有更大的企图,也可以说是更大的格局。
《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曹操说,你看看人家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还在侍奉殷商,其意思是说:我也就占据了一半多一点的天下,怎能称帝呢?否则,在道德上不就不如周文王了吗?
据《武帝纪》注引《魏氏春秋》记载,曹操曾经对夏侯惇说过:“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豹眼以为,这恐怕是曹操的真心话。第一,这说明了曹操还是想取代汉室的;第二,让曹丕取代汉室,自己做个周文王更好一些。
03
在曹操看来,自己称帝弊大于利。
曹操是一个务实的政治家,他不会为了虚名去做一些不利于自己霸业的事情。
曹操的父亲曹嵩,官居太尉,位列三公。曹操那就是响当当的官二代,足可以嘚瑟一下。但由于其父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尽管地位显赫,但还是被人看不起。因此,曹操从骨子里就有大志,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让天下人彻底服气,绝不会贪恋那些虚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帝王,他何必去做那些毫无意义的事呢?
不能统一天下就去称帝,除了招致骂名,几乎没有实质的利益。
虽然在三足鼎立局势形成后,献帝这个招牌已经失去了作用,但留着它没有任何坏处。
如果在曹丕时期能够一统天下,到那时候曹丕再称帝,曹操爷们那就风光了,真的堪比周文王父子。
但天意难违,曹丕最终不能一统天下,这也让曹氏父子遭受了诟病。
东汉末年,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可算是三方势力中最强的。名义上他是被官方承认的汉朝丞相,实际上他才是真正的政治中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