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什么的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自转轴
首先,它是研究者虚拟的轴,实际并不存在.其次,他也是客观存在的,是连接地心以及南北两极的一条直线,大概是指向北极星所在的位置.所谓的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当然地球自转时也在公转,公转是围绕太阳的公转.公转(Orbital revolution),是一物体以另一物体为中心,沿一定轨道所作的循环运动。其轨道可为圆、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在天文学上,一般用来形容行星、彗星等星体环绕恒星;卫星、人造卫星等环绕行星;小规模星系、星云、宇宙尘埃等环绕大规模星系;以及更大规模的天体间环绕的运动。在不同的参照系、不同的视角下,会出现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公转方向。一个天体围绕着另一个天体转动叫做公转。
太阳系里的行星绕着太阳转动,或者各行星的卫星绕着行星而转动,都叫做公转。
公转是一件物体以另一件物体为中心所作的循环运动,一般用来形容行星环绕恒星或者卫星环绕行星的活动。所沿著的轨道可以为圆、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称为一太阳年,约为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昼夜长短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四季和五带划分地球在公转中所形成的封闭轨迹,称为地球轨道。其在天球上的投影,称为黄道。
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首先,它是研究者虚拟的轴,实际并不存在.其次,他也是客观存在的,是连接地心以及南北两极的一条直线,大概是指向北极星所在的位置.所谓的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当然地球自转时也在公转,公转是围绕太阳的公转.公转(Orbital revolution),是一物体以另一物体为中心,沿一定轨道所作的循环运动。其轨道可为圆、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在天文学上,一般用来形容行星、彗星等星体环绕恒星;卫星、人造卫星等环绕行星;小规模星系、星云、宇宙尘埃等环绕大规模星系;以及更大规模的天体间环绕的运动。在不同的参照系、不同的视角下,会出现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公转方向。一个天体围绕着另一个天体转动叫做公转。
太阳系里的行星绕着太阳转动,或者各行星的卫星绕着行星而转动,都叫做公转。
公转是一件物体以另一件物体为中心所作的循环运动,一般用来形容行星环绕恒星或者卫星环绕行星的活动。所沿著的轨道可以为圆、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称为一太阳年,约为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昼夜长短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四季和五带划分地球在公转中所形成的封闭轨迹,称为地球轨道。其在天球上的投影,称为黄道。
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展开全部
地轴就是地球斜轴,也被称为地球自转轴。具体是指地球自转所绕的轴,其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其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
基本概述编辑
地轴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
地轴空间指向: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倾斜成因编辑
不管地球在轨道的哪里,其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南极也一样。
地轴假想编辑
①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这个假想的轴运转。故又称地球自转轴。这个轴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正对着北极星。通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赤道面。
地轴在地球中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有微小的移动,造成“极移”。其延长线为“天轴”。地轴同地面的两个交点为“地极”。天轴同天球的两个交点为“天极”。
②地质学上的地轴位于地台边缘的线状隆起带,是地台内部相对活动性较强的正向二级构造单元。“地轴”一词,1945年由中国地质学家黄汲清提出。褶皱基底出露较广,沉积盖层缺失或发育不全。断裂、岩浆活动比较强烈,内生矿产亦较丰富,盖层褶皱平缓。地轴常是两个不同性质沉积区的界限,如中国的内蒙地轴、秦岭地轴等。
地震影响编辑
日本东北部海岸日前遭遇千年不遇大地震袭击,科学家称,这场地震威力如此巨大,以至于整个地球都被移动了25厘米。此外,这场大地震还改变了地球的旋转速度,导致日长发生变化。 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研究所的专家称,日本里氏9.0级的大地震释放的能量惊人,它使地球的地轴移动了25厘米,改变了地球的自转速度,对日长和季节长度造成微弱影响。但事实上对于巨大的地球来说,这种改变非常小。多伦多大学教授安德鲁·迈尔说:“如果看看你面前的尺子,25厘米可能显得很长。但在整个地球面前,25厘米却非常微小。这种移动会改变日长,也会改变地球倾斜度,影响到季节的长短,但这些影响会非常非常微小。”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
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地震学家丹尼尔·迈克那马拉说,由于海底出现巨大裂缝,这场灾难还改变了日本的海岸线,使本州岛移动了2.4米。他还警告称,地震还导致日本部分领土下沉,很多陆地将永久沉入海平面以下,“我们过去看到过很多水下城市,那就是下沉的结果” 。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和筑波大学的专家称,这种威力的地震每隔千年可能才会遇到一次。它很可能引发更多地震,因此必须更加警惕,东京居民应该为更大地震袭击做好准备。
地轴的进动编辑
赤道面与黄道面并不相合,其间有23.5°的交角。天赤道与黄道相交于两点,当一年中太阳过这两点时分别为春分和秋分,在这两天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黄道上的春分点和秋分点统称“二分点”。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沿黄道运行一周回到春分点时,为一“回归年”。如果地轴不改变方向,二分点不动,回归年与恒星年相等。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就已发现二分点由西向东缓慢漂移(也称为“进动”)。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是岁差现象的最早发现者。略后,西汉末年的刘歆与后汉的贾逵也发现了二分点的进动。此现象在中国称为“岁差”。公元4世纪,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对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首先确定了岁差的数值为每50年一度(相当于每年72角秒)。南朝梁代何承天、祖冲之加以证实。
岁差的根源是地轴的进动。地轴的进动,已为人类几千年的天文观测所证实。牛顿第一个指出了地轴的进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吸引。因为地球并不是理想的球体,其赤道部分稍有隆起(潮汐在这里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从而受到太阳和月亮给它的外力矩。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绕着黄道面的垂直轴旋转,在空间绘出一个圆锥面,绕行一周约需26 000年。因此,在天球上天极绕黄极描绘出一个半径约为23.5°(黄赤交角)的小圆,即春分点每26 000年旋转一周。这种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日月岁差。
基本概述编辑
地轴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
地轴空间指向: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倾斜成因编辑
不管地球在轨道的哪里,其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南极也一样。
地轴假想编辑
①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这个假想的轴运转。故又称地球自转轴。这个轴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正对着北极星。通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赤道面。
地轴在地球中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有微小的移动,造成“极移”。其延长线为“天轴”。地轴同地面的两个交点为“地极”。天轴同天球的两个交点为“天极”。
②地质学上的地轴位于地台边缘的线状隆起带,是地台内部相对活动性较强的正向二级构造单元。“地轴”一词,1945年由中国地质学家黄汲清提出。褶皱基底出露较广,沉积盖层缺失或发育不全。断裂、岩浆活动比较强烈,内生矿产亦较丰富,盖层褶皱平缓。地轴常是两个不同性质沉积区的界限,如中国的内蒙地轴、秦岭地轴等。
地震影响编辑
日本东北部海岸日前遭遇千年不遇大地震袭击,科学家称,这场地震威力如此巨大,以至于整个地球都被移动了25厘米。此外,这场大地震还改变了地球的旋转速度,导致日长发生变化。 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研究所的专家称,日本里氏9.0级的大地震释放的能量惊人,它使地球的地轴移动了25厘米,改变了地球的自转速度,对日长和季节长度造成微弱影响。但事实上对于巨大的地球来说,这种改变非常小。多伦多大学教授安德鲁·迈尔说:“如果看看你面前的尺子,25厘米可能显得很长。但在整个地球面前,25厘米却非常微小。这种移动会改变日长,也会改变地球倾斜度,影响到季节的长短,但这些影响会非常非常微小。”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
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地震学家丹尼尔·迈克那马拉说,由于海底出现巨大裂缝,这场灾难还改变了日本的海岸线,使本州岛移动了2.4米。他还警告称,地震还导致日本部分领土下沉,很多陆地将永久沉入海平面以下,“我们过去看到过很多水下城市,那就是下沉的结果” 。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和筑波大学的专家称,这种威力的地震每隔千年可能才会遇到一次。它很可能引发更多地震,因此必须更加警惕,东京居民应该为更大地震袭击做好准备。
地轴的进动编辑
赤道面与黄道面并不相合,其间有23.5°的交角。天赤道与黄道相交于两点,当一年中太阳过这两点时分别为春分和秋分,在这两天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黄道上的春分点和秋分点统称“二分点”。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沿黄道运行一周回到春分点时,为一“回归年”。如果地轴不改变方向,二分点不动,回归年与恒星年相等。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就已发现二分点由西向东缓慢漂移(也称为“进动”)。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是岁差现象的最早发现者。略后,西汉末年的刘歆与后汉的贾逵也发现了二分点的进动。此现象在中国称为“岁差”。公元4世纪,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对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首先确定了岁差的数值为每50年一度(相当于每年72角秒)。南朝梁代何承天、祖冲之加以证实。
岁差的根源是地轴的进动。地轴的进动,已为人类几千年的天文观测所证实。牛顿第一个指出了地轴的进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吸引。因为地球并不是理想的球体,其赤道部分稍有隆起(潮汐在这里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从而受到太阳和月亮给它的外力矩。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绕着黄道面的垂直轴旋转,在空间绘出一个圆锥面,绕行一周约需26 000年。因此,在天球上天极绕黄极描绘出一个半径约为23.5°(黄赤交角)的小圆,即春分点每26 000年旋转一周。这种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日月岁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地轴就是地球斜轴,也被称为地球自转轴。具体是指地球自转所绕的轴,其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其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1]
中文名
地轴
外文名
tilt of axis
解释
地球自转所绕的轴
地轴空间指向
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轴空间指向
始终指向天球上的南北天极
快速
导航
倾斜成因地轴假想地震影响地轴的进动
基本概述
地轴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
地轴空间指向: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倾斜成因
不管地球在轨道的哪里,其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南极也一样。
地轴假想
①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这个假想的轴运转。故又称地球自转轴。这个轴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正对着北极星。通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赤道面。
地轴在地球中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有微小的移动,造成“极移”。其延长线为“天轴”。地轴同地面的两个交点为“地极”。天轴同天球的两个交点为“天极”。
②地质学上的地轴位于地台边缘的线状隆起带,是地台内部相对活动性较强的正向二级构造单元。“地轴”一词,1945年由中国地质学家黄汲清提出。褶皱基底出露较广,沉积盖层缺失或发育不全。断裂、岩浆活动比较强烈,内生矿产亦较丰富,盖层褶皱平缓。地轴常是两个不同性质沉积区的界限,如中国的内蒙地轴、秦岭地轴等
中文名
地轴
外文名
tilt of axis
解释
地球自转所绕的轴
地轴空间指向
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轴空间指向
始终指向天球上的南北天极
快速
导航
倾斜成因地轴假想地震影响地轴的进动
基本概述
地轴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
地轴空间指向: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倾斜成因
不管地球在轨道的哪里,其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南极也一样。
地轴假想
①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这个假想的轴运转。故又称地球自转轴。这个轴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正对着北极星。通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赤道面。
地轴在地球中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有微小的移动,造成“极移”。其延长线为“天轴”。地轴同地面的两个交点为“地极”。天轴同天球的两个交点为“天极”。
②地质学上的地轴位于地台边缘的线状隆起带,是地台内部相对活动性较强的正向二级构造单元。“地轴”一词,1945年由中国地质学家黄汲清提出。褶皱基底出露较广,沉积盖层缺失或发育不全。断裂、岩浆活动比较强烈,内生矿产亦较丰富,盖层褶皱平缓。地轴常是两个不同性质沉积区的界限,如中国的内蒙地轴、秦岭地轴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