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明明吃过张仪的亏,为什么还会被秦昭王骗到秦国呢?
在战国时期,如果要论哪一个国家的君王最无耻。那么大部分人都会投秦昭襄王一票。因为秦昭襄王干得坏事实在太多了。
比如在完璧归赵事件中,秦昭襄王想要骗玉,结果被蔺相如机智地化解了。又比如秦昭襄王曾经想要把孟尝君扣押在秦国,却被孟尝君以鸡鸣狗盗的方式逃走了。
楚怀王亦是被秦昭襄王坑害的受害者之一。不过,楚怀王的经历又和上述几位不同。因为楚怀王在此之前已经被秦国欺骗过一次,秦昭襄王这一次欺骗算是第二次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楚怀王不长记性,还要轻信秦国的鬼话呢?
秦国二骗楚怀王
一、第一骗:张仪骗楚怀王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经历过商鞅变法以后,已经成为了当时很强大的国家。秦国的强大引起了其余国家的恐慌。于是,这些国家就搞了个合纵联盟一起来攻打秦国。
而在当时,除了秦国以外,齐国和楚国亦是不容小觑的存在。因此,为了离间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拆散合纵联盟。秦惠文王就派出了张仪前往楚国游说。
张仪前往楚国以后,答应楚怀王,只要楚国和齐国断交,秦国就拿商於之地六百里给楚国,以示诚意。楚怀王听说以后,十分高兴,于是就和齐国断绝了来往。与此同时,他怕自己的做法无法使得秦国彻底满意,还特地派了一个勇士去辱骂齐王。
然而在楚国和齐国真的断交以后,张仪却只拿出了六里之地交给楚国。楚怀王这才意识到自己被欺骗了,于是发兵攻秦。而此时的秦国已经和齐国结交,齐王也恼怒楚王不遵守盟约,于是就和秦国一起攻打楚国,楚国由此大败,还丢了不少的土地。所谓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就是这样吧。
二、第二骗:秦昭襄王骗楚怀王
楚国自张仪那一骗以后,就一蹶不振,国力渐衰。不仅如此,楚怀王背弃联盟的行为还惹怒了其余诸侯国。于是便有了三国一起伐楚的事件。然而此时的楚国,早已是风烛残年,哪里抵挡得住三国联军。不得已,楚怀王只好以太子为质,来换取秦国的出兵。三国看见秦国出马了,也就没有继续攻打。
谁曾想,楚怀王的太子也不是什么安生的主。他在秦国的地盘把秦国的大夫给杀了。不仅如此,这位太子在杀了人以后,还逃回了楚国。这给了秦国一个绝好的借口,来攻打楚国。
没有办法,此时的楚国已经成为了谁都能欺负的存在。楚怀王只好再将太子送到齐国为质,来赢得齐国的支持。秦昭襄王看见楚国和齐国结盟了,倒也没有再作出什么出格的举动,而是邀请楚怀王前往武关一聚。而这个武关乃是秦国的地盘,很明显,这是一个陷阱。
然而楚怀王最后还是选择了相信秦昭襄王的人品,前往武关赴宴。结果他刚进武关,就被秦昭襄王逮到了咸阳。而楚怀王入了咸阳以后,一直到死,都没有回到楚国。
楚怀王为何如此天真,一再相信秦国的鬼话?
楚怀王第一次被张仪欺骗,大家都可以理解。毕竟人都有第一次,况且商於之地六百里确实是个巨大的诱惑。正如长平之战的起因上党之争一样,哪怕是在战国享有盛誉的平原君也没有抵御住这种诱惑。
可是楚怀王第二次被骗就很不应该了。因为秦昭襄王选择的地点武关就十分的不对劲。一般盟会地点都是放在两国交界处的,哪有将盟会地点放在自己国家之内的呢?因此,秦昭襄王的约盟,很大概率是一个陷阱。那么,楚怀王为什么明知道这是一个陷阱,还要前去呢?
一、侥幸心理
人都有侥幸心理,楚怀王也不例外。楚国在遭受过张仪之骗以后,就一直受到列国的轮番打击,国土损失严重。此次秦昭襄王主动相约,如果不前往,就会激怒秦昭襄王,进而再次损失楚国的领土。
不去,楚国必定要损失领土;去了,楚国还有一丝机会和秦国真的交好。因此,楚怀王选择了那一丝机会。
二、秦国强大
秦国强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秦昭襄王在战国中后期无恶不作,背信弃义,却没有遭受太多的损失。无他,秦国强大尔。
秦国强大的国力,可以容许秦昭襄王无耻,违背诺言。但是楚国不行,楚国在被张仪欺骗以后,本来就已经得罪了其余的山东诸国,后来因为自己太子杀人的原因,又得罪了秦国。可以这么说,此时的楚国已经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此时,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可以和秦国和好的机会,楚怀王自然是想要把握住的。
三、秦昭襄王年轻,应该没有这么无耻
秦昭襄王扣押楚怀王的时候,乃是秦昭襄王八年,也就是说,当时的秦昭襄王也就二十几岁,放在现在,也就是大学刚刚毕业没几年的年纪。年纪轻是有好处的,这会让人放松对你的警惕。
楚怀王也是如此。他认为秦昭襄王还比较年轻,阅历也不够,应该不会如此无耻才对。然而事实证明,有些人在某一方面是有天赋的。而秦昭襄王无疑就是把无耻玩得很溜的人。
结束语
楚怀王一再被秦国欺骗,其实本质就是楚国太弱,秦国太强。否则,楚怀王直接不理这个盟约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