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身为一代英雄,为什么晚年却非常凄惨?
戚继光是明朝杰出的抗倭名将,爱国又聪颖,可谓文武双全,世人常称“将帅诗人”、“儒将”,曾经为国家立下过大功。然而他的晚年,却十分凄凉。
简单来说,就是靠山全倒,罪名全来,婚姻不幸,家徒四壁,恶病缠身。
身为将门之后,戚继光17岁接替父亲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屡见倭寇烧杀抢掠、北蛮鞑靼草菅人命的他,心怀大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潜心钻研写下数篇军事策略,其中包括《备俺答策》、《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
戚继光一生久战沙场,抵御倭寇、镇服胡虏、改进兵法、创新阵法、修建长城、训练士兵鞠躬尽瘁,深受沿海地区百姓爱戴,在人们心中对戚继光的评价也是很高的。
“庚戌之变”和戍守蓟州的突出表现,让戚继光得到张居正的另眼相看,并提拔为蜀部指挥佥事,负责山东沿海倭寇防御。
随后,为加强沿海边防建设,又被提升为三府参将(宁波、绍兴、台州),重任在肩、深受器重的戚继光,开始了长达30多年抗倭戎马生涯。
整治军纪,赏罚分明,提升军队战斗力,招募、训练、整编新兵,最终骁勇善战成为倭寇闻风丧的“戚家军”。
在与倭寇80多次较量中,战功彪炳,先后取得了台州大捷、林墩大捷、平海大捷等战功,一举荡平明朝东南海岸边患问题,后有人评价“岂直当今之虎臣,实为镇古之名将”而名垂青史。
戚继光事业上的大展宏图,与张居正、谭纶等朝廷重臣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然而,张居正去世后,鸟尽弓藏。本就深受众议的戚继光,仕途接连挫败,被政敌清算排挤最终被罢官。
屋漏偏逢连夜雨,归免被辞的戚继光怅然回到家中,去探望弟弟时却发现弟弟早已病逝,身无左右十分凄凉更无人收敛下葬。本就心灰意冷,又传噩耗儿子夭折,世间再无更伤的白发人送黑发人。
常年在外的戚继光子嗣极少,对于儿子的去世,无疑对于晚年的戚继光更是雪上加霜。随后,相伴多年的发妻不堪忍受如此现状,带走所剩无几的家财休夫而去。
多重打击下,威风凛凛的叱诧风云的大英雄身患恶疾,家徒四壁,孤苦无依,身无分文衣食皆忧,最终凄凉离世。
立下赫赫战功的一代功臣,晚年如此凄惨,也难怪在戚继光死后不久,明朝就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