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到底该不该谈恋爱?
先说大学生的年龄,以应届高中生毕业后就读本科高校为例,普遍在18~22岁。现时代年轻人性成熟普遍在10~14岁。且不说高中阶段,穷于应付高考而耽误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压抑自然的人性。进入高校,且均已经是成年人了,如果还认为不该谈恋爱,这是要把年轻人扭曲成怎样的恶毒主张?要知道,在校大学生结婚都是受法律保障的权利(女生20岁,男生22岁可结婚)。
其次,说说婚姻在现时代意味着什么。与传统社会不同,现时代婚姻早已超越了一男一女搭配交媾合伙过日子的简单意蕴。从心理学角度,婚姻是一种亲密关系,满足大多数人与生俱来的亲密需要的主要途径。通过婚姻,人们不再感受到情绪性孤独;而幸福的婚姻更是能完善一个人的人格发展。问题是,婚姻是可替换的,或婚姻伴侣也是可替换的。如果婚姻不能消弭孤独,要它作甚?如果一个婚姻伴侣不能令自己更好,反而更糟,留他/她作甚?
由此,不难看出,建立和维系一段亲密关系在现时代绝不仅仅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么简单,它意味着现代社会年轻人必须具备建设和维系亲密关系的能力。注意,是能力!能力!能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概言之,伴侣关系是一个人接纳另一个人;适应另一个人;互动和磨合成稳定而牢固的两个人的紧密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彼此适应又能保持自我;如何积极沟通;如何消弭分歧,处理冲突;如何应对危机,调整自己⋯⋯可以这么说,如何建设和维系亲密关系以及营造幸福,需要足够的经验和历练才能具备相应的能力。这跟基于男权传统的现代以前的婚姻完全是两回事。后者将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庸(夫为妻纲),只是劳动力和生育工具,建立和维系一桩婚姻无须什么特殊的能力,女人能生儿子就行,男人有钱或能挣钱就行。
好了,问题就出来了。一个年轻人性成熟之后,高中不准谈恋爱(早恋),大学如果也不应该谈恋爱,那么年轻人应该在什么时候历练和发展建设和维系伴侣关系,而且还要营造幸福的能力?从人终身发展的角度,成年早期恰恰是年轻人学习和适应亲密,避免疏离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正好处于成年早期如果不应该谈恋爱,难道等到养成和适应疏离后再来相亲结婚?
这就是为什么50后、60后、70后的婚姻有太多名存实亡的橡皮婚姻(只有婚姻形式,而无亲密关系实质的低质量婚姻)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许多这些年代的老人家来说,不是他们遇人不淑,更多是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学会幸福,没有学会如何从亲密伴侣关系中营造幸福。
为什么?因为他们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就没有机会通过恋爱来成长以及学会幸福。
在我看来,不仅不应当疑虑大学生应该不应该谈恋爱,反而是应当大大方方、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鼓励,并且创造条件支持大学生谈恋爱。
与大家探讨大学生该不该在大学里面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