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钱钟书所著《围城》能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
一本书之所以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至少是大多数人认可的。而且不是只是一段时间,而是很久很久。《围城》之所以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也是如此。
当然,对每一本书的认识,即便是都觉得好,也是每个人的认知都不一样,甚至看待的角度也有所不同,而事关自己切身体会相关联,就更不一样了。
对《围城》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的,也有说《围城》不好的。
我个人认为,《围城》之所以经久不衰,首先在于很多人能够读的进去。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做到,有时候一个作家写的作品,别人看了根本读不进去,这还怎么有后来。更别说经久不衰了。
其次,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举荐,这也能够引起兴趣,别人就会好奇,真的那么好,自己要读一读,读了之后,发现确实好,就会觉得好。
至于作品本身,这就不用多说了。这是一个先决条件。
围城里有一句最广为流传的话: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这句话令人记忆深刻,是因为他道破了人的处境,是所有人,很多人都是觉得自己当下不够好,或者外面有更好的,更确切的说就是从小就有的,看着谁谁多好,要是自己也能有那样的条件,自己就可以怎么样了。再比如,父母也会拿别人家孩子说事。
这都是这种意思。就是围城内外的比较。
而《围城》中,从始至终也都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很有代入感,而作者用自己犀利和有趣的笔锋对这种代入感进行了刻画和引人入胜的描写,使人感觉到那话就是自己心里话,就是自己想说的,不仅如此,《围城》还对此同时进行了拓展,拓展到了社会层面,但是,是隐藏着写的。
在社会层面上,围城并没有牵扯到多少当时的战争,只是作为大背景而已,但是,很明显,战争与《围城》的主题不符,因为战争太残酷了,这并不像是那种普通人生活的围城。而且战争其实不是时常发生的,它只发生在那一时刻。而且那是无数无辜生命的逝去,钱钟书要是用哪些戏谑的写,这本书就废了。那种调侃和讽刺放在中国抗日战争场面里,等于找死。
《围城》所以成为经典,有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此,因为那时候即便是都在战争,还是有没有战争的部分的,而《围城》大概是唯一写这部分的,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展现,才更能展现人的生活普遍性的东西,而在那个时代性的大背景下,这种性质不言而喻。
所以,《围城》没写战争,实则,本质上就是战争中的生活的人们,尚且如此生活的画面,这是直击生活深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