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
今天上课讲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各种方法听的不是很懂,请各位高手告诉一下比较简单而准确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谢谢了。这个是初中化学啊,就给我简单介绍一下奇数配偶法、观察法和...
今天上课讲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各种方法听的不是很懂,请各位高手告诉一下比较简单而准确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谢谢了。
这个是初中化学啊,就给我简单介绍一下奇数配偶法、观察法和最小公倍数法好了,因为老师没有介绍的很清楚。 展开
这个是初中化学啊,就给我简单介绍一下奇数配偶法、观察法和最小公倍数法好了,因为老师没有介绍的很清楚。 展开
1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例如: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为10,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3)奇数变偶数法: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例如: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4)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改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而决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因为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即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出现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变化。

2024-07-18 广告
很多固体材料生产过程中采用固相法生产工艺,如层状氧化铝、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这些材料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分散均匀,然后进行高温烧结,然后得到产品。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分散剂与前驱体分散匹配性差,导致分散体系粘度很高,无法获得高含量...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赫普菲乐提供
展开全部
我简单说下我的经验吧!
其实配平方程式没有那么多的说法,你不要去想用什么方法!我从来不想!后来老师讲这些方法:比如你说的最小公倍数法吧,也叫归一法,我经常用,但是从来不知道叫这个名字。
我建议你不要去想什么方法,无招胜又招!!!
你看看,也可以:
(1)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前面氧气为2*反应后p2o5中为5=10,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那么就可以得到P+5O2――2P2O5即把氧气配平;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3)奇数变偶数法: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4)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其实这些方法可以混用,比如配平氧P+O2――2/5P2O5 配平磷 4/5P+O2――2/5P2O5 同时乘以5 4P+5O2――2P2O5 这叫什么方法!哈哈,所以你要灵活运用
现在先告诉你以后你学习高中化学,可以根据化合价配平,这方法很简单,看课本就可以了,是个不是难点的难点!!!
记住不要死板硬套,灵活!!!!
其实配平方程式没有那么多的说法,你不要去想用什么方法!我从来不想!后来老师讲这些方法:比如你说的最小公倍数法吧,也叫归一法,我经常用,但是从来不知道叫这个名字。
我建议你不要去想什么方法,无招胜又招!!!
你看看,也可以:
(1)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前面氧气为2*反应后p2o5中为5=10,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那么就可以得到P+5O2――2P2O5即把氧气配平;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3)奇数变偶数法: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4)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其实这些方法可以混用,比如配平氧P+O2――2/5P2O5 配平磷 4/5P+O2――2/5P2O5 同时乘以5 4P+5O2――2P2O5 这叫什么方法!哈哈,所以你要灵活运用
现在先告诉你以后你学习高中化学,可以根据化合价配平,这方法很简单,看课本就可以了,是个不是难点的难点!!!
记住不要死板硬套,灵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奇数配偶法:例C2H4+O2=CO2+H2O
2、观察法:例Fe2O3+CO=Fe+CO2
3、最小公倍数法:例P+O2=P2O5
4、待定系数法:KMnO4=K2MnO4+MnO2+O2↑
(反应条件不好打,没打上;化学式中的下标也没打对)
1、奇数配偶法的特点,例题O原子个数,只有H2O中的O是奇数,其它中O都是偶数,所以,试着在H2O前面填2,再接着配平随之变动的H原子,再逐个找平,如果出现了分数,再用通分的方法扩大倍数使系数都变成整数。
2、观察法:例题中既不能奇数配偶,也不能用最小公倍数,CO变成CO2,每一个CO分子只能得到一个O原子,而Fe2O3中有三个O原子,至少3个CO能得到,试着在CO前边填3。
3、最小公倍数法:例题中同种原子个数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出现一次,就可以用最小公倍数法。
4、待定系数法:例题中O原子出现的次数多,没有规律,那么可以假设一个较复杂的化学式前边的系数是1,然后把其他各式随之配平,如果出现分数,同样用通分的方法,扩大倍数使各系数都变成不能约分的整数。
(提示:配平一般都从最复杂的原子或化学式来考虑的)
2、观察法:例Fe2O3+CO=Fe+CO2
3、最小公倍数法:例P+O2=P2O5
4、待定系数法:KMnO4=K2MnO4+MnO2+O2↑
(反应条件不好打,没打上;化学式中的下标也没打对)
1、奇数配偶法的特点,例题O原子个数,只有H2O中的O是奇数,其它中O都是偶数,所以,试着在H2O前面填2,再接着配平随之变动的H原子,再逐个找平,如果出现了分数,再用通分的方法扩大倍数使系数都变成整数。
2、观察法:例题中既不能奇数配偶,也不能用最小公倍数,CO变成CO2,每一个CO分子只能得到一个O原子,而Fe2O3中有三个O原子,至少3个CO能得到,试着在CO前边填3。
3、最小公倍数法:例题中同种原子个数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出现一次,就可以用最小公倍数法。
4、待定系数法:例题中O原子出现的次数多,没有规律,那么可以假设一个较复杂的化学式前边的系数是1,然后把其他各式随之配平,如果出现分数,同样用通分的方法,扩大倍数使各系数都变成不能约分的整数。
(提示:配平一般都从最复杂的原子或化学式来考虑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算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在初中阶段常用以下几种:
①最小公倍数法
具体方法是:找出式子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元素,从原子个数不相等且相差较多的元素着手配平,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用两个化学式中所含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分别去除最小公倍数,所得的商就是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由已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②奇数配偶法:
具体方法是:找出式子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着手配平。把原子个数是奇数的化学式前面配上最小的偶数2,使原子个数由奇数变成偶数。再由已求出的化学计算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③观察法:对有些比较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可用观察法直接配平。
具体方法是: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求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系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再由已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它的化学计量数。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算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在初中阶段常用以下几种:
①最小公倍数法
具体方法是:找出式子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元素,从原子个数不相等且相差较多的元素着手配平,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用两个化学式中所含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分别去除最小公倍数,所得的商就是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由已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②奇数配偶法:
具体方法是:找出式子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着手配平。把原子个数是奇数的化学式前面配上最小的偶数2,使原子个数由奇数变成偶数。再由已求出的化学计算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③观察法:对有些比较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可用观察法直接配平。
具体方法是: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求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系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再由已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它的化学计量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把我的方法告诉你的同学和老师吧
一, FeSO4+ HNO3= x Fe2(SO4)3+ y Fe(NO3)3+ NO+ H2O (x,y一定要选在含元素多的化合物上)
二, (2x+y)FeSO4+ HNO3= x Fe2(SO4)3+ y Fe(NO3)3+ NO+ H2O
此处看到S的总量等式前后对比一下,得出(2x+y)=3x,所以x=y,所以取x=1,y=1
三,3 FeSO4+ () HNO3= 1 Fe2(SO4)3+ 1 Fe(NO3)3+ () NO+ ()H2O
四,3 FeSO4+ (A) HNO3= 1 Fe2(SO4)3+ 1 Fe(NO3)3+ (A-3) NO+ (B)H2O (设HNO3的前面系数为A,则NO的系数为A减去Fe(NO3)3的N的数量)
五,B中由等式前后H的差计算得H2的值为=A/2,B中由等式前后O的差计算得O的值为=3*4+3A-3*4-3*3-(A-3)=2A-6,即A/2=2A-6,计算得A=4
我的方法的另外一种例子:
一,x CO + y Fe2O3 = Fe+CO2
二,x CO + y Fe2O3 = 2y Fe + x CO2 (看C和Fe的数量)
三,看等号前后的O的数量,前后要相等:x + 3y = 0 + 2x
四,解得3y=x,取x=3,y=1
我的方法经常是用在下面这种例子:
一,x KMnO4+ y K2SO3+ KOH=== K2MnO4+ K2SO4+ H2O
二,x KMnO4+ y K2SO3+ KOH=== x K2MnO4+ y K2SO4+ H2O (看Mn和S的数量对等)
三,x KMnO4+ y K2SO3+ (2x+2y-x-2y)KOH=== x K2MnO4+ y K2SO4+ H2O (此步把KOH中的K的数量算出来,是由反应式后的K数减反应式前的)
四,x KMnO4+ y K2SO3+ x KOH=== x K2MnO4+ y K2SO4+ (A) H2O 此步A算两次,H的数量等于反应式前后的差,即A=x/2,O的反应式前后差,即数量=4x+3y+x-4x-4y=x-y,所以A=x/2=x-y,此共识解成x=2y,即可算成x=2,y=1.
注意,我的方法是预先设定系数法,然后根据每个元素计算出其他系数,最终是得出H,O之类的比值或者是等式的前后差,每步都不能错,算出系数的具体值后请核对一下等式前后的元素总量是否守恒,算一算电荷是否守恒。
一, FeSO4+ HNO3= x Fe2(SO4)3+ y Fe(NO3)3+ NO+ H2O (x,y一定要选在含元素多的化合物上)
二, (2x+y)FeSO4+ HNO3= x Fe2(SO4)3+ y Fe(NO3)3+ NO+ H2O
此处看到S的总量等式前后对比一下,得出(2x+y)=3x,所以x=y,所以取x=1,y=1
三,3 FeSO4+ () HNO3= 1 Fe2(SO4)3+ 1 Fe(NO3)3+ () NO+ ()H2O
四,3 FeSO4+ (A) HNO3= 1 Fe2(SO4)3+ 1 Fe(NO3)3+ (A-3) NO+ (B)H2O (设HNO3的前面系数为A,则NO的系数为A减去Fe(NO3)3的N的数量)
五,B中由等式前后H的差计算得H2的值为=A/2,B中由等式前后O的差计算得O的值为=3*4+3A-3*4-3*3-(A-3)=2A-6,即A/2=2A-6,计算得A=4
我的方法的另外一种例子:
一,x CO + y Fe2O3 = Fe+CO2
二,x CO + y Fe2O3 = 2y Fe + x CO2 (看C和Fe的数量)
三,看等号前后的O的数量,前后要相等:x + 3y = 0 + 2x
四,解得3y=x,取x=3,y=1
我的方法经常是用在下面这种例子:
一,x KMnO4+ y K2SO3+ KOH=== K2MnO4+ K2SO4+ H2O
二,x KMnO4+ y K2SO3+ KOH=== x K2MnO4+ y K2SO4+ H2O (看Mn和S的数量对等)
三,x KMnO4+ y K2SO3+ (2x+2y-x-2y)KOH=== x K2MnO4+ y K2SO4+ H2O (此步把KOH中的K的数量算出来,是由反应式后的K数减反应式前的)
四,x KMnO4+ y K2SO3+ x KOH=== x K2MnO4+ y K2SO4+ (A) H2O 此步A算两次,H的数量等于反应式前后的差,即A=x/2,O的反应式前后差,即数量=4x+3y+x-4x-4y=x-y,所以A=x/2=x-y,此共识解成x=2y,即可算成x=2,y=1.
注意,我的方法是预先设定系数法,然后根据每个元素计算出其他系数,最终是得出H,O之类的比值或者是等式的前后差,每步都不能错,算出系数的具体值后请核对一下等式前后的元素总量是否守恒,算一算电荷是否守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