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当上太子后,为什么还要逼李渊退位呢?
隋唐后期天翻地覆,四方造反,当时的李渊也身临其境,由于有几位好儿子和官吏的帮助下变成唐朝的开国帝王,成为皇帝以后,李渊封李建成为皇太子,而有功最多的李世民则被封为来自秦王。
避免唐高祖李渊伺机反攻
做为史上最牛被低估的大一统开国帝王,李渊绝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材料平凡、无所作为,往往是一个“有豪情壮志又很生意盎然、精明干练的领袖”玄武门之变后,虽然他早已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李世民限制住了权利,但李渊毕竟或是名义上的皇上,法统仍在。也从一个侧边说明其实当时李世民的地位并不牢,乃至随时都有可能被李渊伺机反攻将免去,为了防止想太多,从而为了保住自身好不容易才获得的最高权力,李世民只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便是逼迫自己的父王李渊让位。
达到手底下历史名将的名利心
中国古时候从龙之效历年来认为是第一功,针对大臣来讲,这真是无法拒绝的诱惑。因此跟随李世民一路披荆斩棘的历史名将们莫不盼望他能早日即位,自己也可以封妻荫子,享受荣华富贵。房玄龄就曾像唐太宗李世民报告过说,有一些秦王府旧将如果没有获得自己心仪的册封,因此满腹牢骚。所以为了抚慰自己的下属名将,李世民只能选择让李渊让位,在利益面前,真情只有退位。
暗地里夺了李渊兵权
玄武门叛乱发生后,尉迟敬德全身血污前往见李世民。那时候尉迟敬德手上手里拿着武器装备,的身上衣着盔甲,他对李渊说,由于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反,为了保证皇上的安全,请李渊把军权交到李世民,让李世民指引战斗。
尉迟敬德以这副打扮去见李渊,名叫维护李渊,实际上是在威协李渊。怎么回事?由于尉迟敬德是“擐甲持矛”。古时候,一个重臣是绝不允许这类穿着打扮去见皇帝的,尉迟敬德这样去见皇上,实际上是在威协皇上,让皇帝拿出兵权。在那种前提下,李渊不拿出军权,还能怎样呢?
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其一:当上皇帝,才名正言顺。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已经掌握了实权,并让李渊立自己为皇太子,李世民离当皇帝只差一步之遥。但是,只要李世民还不是皇帝,他就不会名正言顺,一切都会存在未知数。李世民虽然控制着实权,但是很多事物发号施令都得以李渊的名义进行,这样既不利于政令通行,比较麻烦,在治国理政中创造的业绩也得归于李渊。以太子的身份治国理政,名不正言不顺。其二:当上皇帝,才尘埃落定。历史上的宫廷斗争历来复杂多变,就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自己面临着身死家灭的危机,太子李建成是储君,可玄武门之变后短短一天时间,原来的储君被杀,李世民成为了大唐帝国的实际掌权人。现在李世民是太子,如果他不尽快继位,谁能保证夜长不会梦多呢?说不定哪天李世民也会像李建成那样身死家灭。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随着时间的推移,玄武门之变的蛛丝马迹必然会不断的被更多的人知道,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之间的恩恩怨怨孰是孰非对李世民来说非常不利。李渊除了这几个年长的儿子,还有不少儿子,李世民如果不早日当上皇帝,等年幼的儿子长大,他们知道了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既然李世民可以把大哥李建成杀死,那么他们不是一样有理由再发动一次“玄武门之变”吗?而且有多了一个理由:为故太子李建成报仇。李世民要想避免这些潜在的威胁,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早日当皇帝,一旦李世民顺利登基,一切才会尘埃落定,别人就不容易再瞎想。其三:当上皇帝,也是功臣们的夙愿。李世民的大臣们,尤其是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大臣,他们跟着李世民拼命,不就是为了功成名就吗?李世民早日当上皇帝,他们就能早日得到更加名正言顺的封赏,也就不会再担心哪天万一李世民再出事,他们又从功臣成为罪臣。除此之外,那些原本只是属于朝廷、却不是李世民幕府里的大臣,尤其是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的大臣,比如李勣等,他们在李世民当皇帝前,也很难完全放心的跟随李世民。至于那些原本跟随太子李建成的大臣,比如著名大臣魏徵等,他们更是心里打鼓,要是现在投奔李世民,属于忘恩负义投靠新主子,可是李世民当上皇帝,他们再跟随李世民就是为朝廷效力,性质就不一样了。种种因素表明,李世民早日当上皇帝好处多多,推迟当皇帝坏处多多。所以,李世民当上太子后两个月,就让李渊退位,他自己直接当上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