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叫王戎的小孩,通过观察仔细、善于思考,根据所看到的知有所看到发的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最终达到格物致知。下面让我们看一看这个故事吧!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如此。
出处
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道旁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典故,也做“路边苦李”。
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最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后参与晋灭吴之战,吴国平定后,因功进封安丰县侯。在荆州拉拢士人,颇有成效。又被征召为侍中,迁任光禄勋。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并领吏部事务。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于是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司马伦杀张华等,王戎因是裴頠的岳丈而被免。又起用为尚书令,再迁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