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样子,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前文说到了,马斯洛认为,真正自主人格的人具备14种人格特征,前7个特征分别是:一准确和充分地认识现实;二宽容但又嫉恶如仇。
三对自己的体验全然敞开;四以问题为中心,不以自我为中心;五超然独立的性格,六不迷信权威和文化,七清新隽永的鉴赏力。
之前说到,马斯洛的7层需要分为两大类,较低的前四层称为基本需要,也被称为匮乏性需要,关于匮乏需要,武老师又多讲了一点。
依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基本需要处于匮乏时,人的心理能量就会集中在追求这些基本需要上。
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严重匮乏时,对它们的追求就会成为第一位的,毕竟这涉及到生死问题。也就是说,当死能量成了压倒性力量后,对生存资源的追求就成了人最渴求的东西。
需要层次理论很有解释力,武老师也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谈谈匮乏需要、匮乏认知和匮乏价值。
他做咨询多了以后发现,一些心理功能和现实功能发展程度很低的来访者,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应该符合他们的想象,于是他们不能尊重现实,而总是想把自己的想象强加在现实之上。
例如有一位女士,她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因为她有着这样的心理逻辑:
1.我很缺爱,所以你们必须爱我;
2.谁不爱我,我就恨他;
3.恨一个人,就必须表达;
4.为什么不表达呢?人人都应该爱我,他不爱我,我当然要攻击他。
相信你可以一眼看出这个逻辑里面的问题,别人没有爱你的义务,而且你动不动就愤怒,很容易破坏人际关系,这个案例中的女士也的确没朋友。
她倒能知道现实是怎么回事,不然就没有咨询的可能了。她知道自己总动不动就发脾气攻击别人,导致她的人际关系太差,这给她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可是每当谈到这个问题时,她都会说:
“我就是需要爱呀,为什么他们就是不能满足我呢?”
马斯洛将匮乏定义为基本需要的匮乏,基本需要有四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自尊需要。
这位来访者所匮乏的,可以说是归属于爱的需要。不过武老师认为,马斯洛的调查性研究不能解释其中的深层逻辑,而精神分析可以给出了很精妙的解释。
在精神分析理论看来,这位来访者还处于最原始的全能自恋中,她认为自己的需要必须得到满足,否则就会生出自恋性暴怒。
同时,她也觉得世界应该有一个可以无限满足她的客体,就像婴儿幻想应该有一个“完美乳房”,满足他的所有需要。
这位来访者最初得到的满足实在太少,于是她不能承认现实,而必须活在孤独的想象世界中,想象还可以满足她,而现实只会让她感觉到绝望般的匮乏。
从这个角度讲,那些能活在存在认知和存在价值中的人,多是因为他们的基本需要被满足了,于是不必再执着。
当然,有很多人是处于一种临界点上,这时,觉知和适当的满足,就可以帮助他们从匮乏认知和匮乏价值,过渡到存在认识和存在价值中来。
讲到这些武老师想对还不是自我实现者的人说: 别怪自己,慢慢来。
接下来讲马斯洛总结的自我实现者的十四个人格特征中的后七个特征分别是:
八、真切的社会情感
具备这种特征的自主者,有一种普遍的慈悲心,他们似乎理解所有人的处境,对所有人都有着强烈而深刻的认同感和慈爱心。
他们能坦然地看待亲人的优点和缺点。而非自主者容易分裂,有些非自主者会很爱自己的亲人,但对别人特别的凶恶。
九、深厚的人际关系
这种关系是纯粹的存在爱,而不是匮乏爱。他们倾向于寻找其他自我实现者做朋友,他们的爱中很少有控制和征服,也不会强加。
武老师曾看过一个统计,说世界各地情杀案占凶杀案的三分之一,而情杀的逻辑听上去很奇怪,例如某个男子杀了自己的恋人,理由是“我太爱她了”,这就是一种匮乏爱。
他爱的是恋人对他的满足,而不是恋人自身。他从没有将恋人当作独立的一个人来看待,而是视为必须满足他的一个工具。不满足,就摧毁。
十、民主风范
具备这种人格特征的人,他们能看到每一个人的独特之处,能与任何性格相投的人平等相处,仿佛没有察觉出种族、年龄、教育、宗教等差异。
就算到了70岁的时候也可以和小孩子做朋友,把小孩子当作大人一样对待。同时,他们年轻的时候也不刻意蔑视权威。
许多心理医生认为,治疗是一种模式,只要掌握了一套治疗方法就可以治很多人。但马斯洛认为,下面这个心理医生才是最好的:
十一、高度的道德感
自主者有强烈而自主的道德感和伦理观。他们有很高的道德标准,但这个标准常与所在文化的一般标准不同。
他们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在各种情境下都坚持自己的道德。他们不会有两套道德标准,一套宽松的给自己,一套严格的给别人。
十二、批判精神
自主者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批判精神,这是源自存在认识、存在价值和存在爱的批判,他们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批判,只是当周围的一切与他们的存在认知相悖时,他们的自主精神导致了这种批判。
十三、接受模糊状态
能接受模糊状态是创造力的一个典型特征,自主者也正是如此。他们很少条条框框,从不急着将一件新事物纳入到一个僵硬的认识模式中去。
他们会安静地等待答案的到来,答案没有找到的时候,他们不急着去造出一个答案来。
相反,非自主者一定会先把事物纳入到已有的某个模式中去,不这样做就会焦躁不安。
事情刚开始,他们就急着去找答案了;别人刚开口说话,他就已经急着去阐述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了。
其实只要静静地等一等,他们会得到更好的答案,但这种等待好像是对自己的否决,非自主者不能接受这种等待。
十四、高创造力
创造力分为自我实现型的创造力和特殊天才型的创造力,马斯洛研究的是前者。
他强调,创造力只是自我实现人格的必然产品,自我实现者几乎时时处处都具备这种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来源于自住。
至此,就分两讲介绍完了马斯洛总结的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自我实现者能看到自己、他人和世界本相,事实是什么样子,他们就看到什么样子,这是自主者之所以有创造力的最根本原因。
马斯洛认为,他之所以如此,多半要追溯到他们无畏的性格。这要分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外界:自主者既不随大流,也显然缺少对文化的顺应态度。
他们不害怕别人会说什么,要求什么,笑话什么。因为他们不太需要依赖别人,所以也较少被他人左右。并且他们不敌视他人,相反会理解他人。
另一方面是对体验:更重要的是,自主者不害怕自己的内在世界。他们的自我更和谐,更能接受自我。
他们敢于直面内在自我,同样也敢于面直面外在现实,这使得他们的行为更有自发性,而比较少控制、压抑、规划和设计。
自主者不怕自己的思想,即便它们是“古怪的”、糊涂的和疯狂的。他们不怕被笑话,不怕得不到赞同。他们能让他们的自我通过情绪流露出来。
相反,普通人和神经症患者用围墙挡住危险,并控制、抑制、压抑、镇压他们的自我,他们苛责自己的深邃自我,并期待他人也这样做。
对自主者的这种特征,马斯洛曾做过以下描述:
武老师认为这就是自在,也是对自发性的信任和尊重。
1.马斯洛将匮乏定义为需基本需要的匮乏。当基本需要处于匮乏时,人的心理能量就会集中在追求这些基本需要上。
2.那些能活在存在认知和存在价值中的人,多是因为他们的基本需要被满足了,于是不必再执着。
很多人处于临界点上,觉知和适当的满足就可以帮助他们从匮乏认知和匮乏价值,过渡到存在认知和存在价值中来。
3.自我实现者能看见自己、他人和世界本相,事实是什么样子,他们就看到什么样子,这是自主者之所以有创造力的最根本原因。马斯洛认为这多半要追溯到他们无畏的性格。
我小时候很喜欢吃辣条,每次上学的时候,会管妈妈要一毛钱买一片,然后喜滋滋地吃着,边吃着边去上学。因为要花钱买,所以能吃到的只是偶尔。
这个需要没有被满足,所以现在还会买辣条回来吃。可能我这只算一般的匮乏,还不算严重的匮乏,所以比较容易满足。
我现在理解前文中,那个为了得到老公认同,而去骗女生来家里给老公强奸的孕妇的感受了,我理解她了。
可能原因就是她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极度的匮乏,缺乏爱与归属感,所以一方面是想得到老公的爱,另一方面是对于被赶出这个家的恐惧,导致她做出这种超乎常人认知范围的事情。
我觉得自己,最容易拥有的是批判精神,因为看到一件事我总会想到它的反面。这是认同了菲斯·杰拉德的那句名言,一流的智慧就是拥有完全相反的两个观点,还能正常行事。
我感觉自己最难拥有的,应该是民主风范。因为总在自己内心有一股标准,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级,而更愿意去巴结那种高等级的,忽略低等级的。
高度的道德感,我感觉自己最难拥有。自我感觉我是一个道德感偏低的人,对别人没有道德方面的要求,对自己也没有。
最后分享一段青岛罗刚老师的诗: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三对自己的体验全然敞开;四以问题为中心,不以自我为中心;五超然独立的性格,六不迷信权威和文化,七清新隽永的鉴赏力。
之前说到,马斯洛的7层需要分为两大类,较低的前四层称为基本需要,也被称为匮乏性需要,关于匮乏需要,武老师又多讲了一点。
依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基本需要处于匮乏时,人的心理能量就会集中在追求这些基本需要上。
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严重匮乏时,对它们的追求就会成为第一位的,毕竟这涉及到生死问题。也就是说,当死能量成了压倒性力量后,对生存资源的追求就成了人最渴求的东西。
需要层次理论很有解释力,武老师也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谈谈匮乏需要、匮乏认知和匮乏价值。
他做咨询多了以后发现,一些心理功能和现实功能发展程度很低的来访者,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应该符合他们的想象,于是他们不能尊重现实,而总是想把自己的想象强加在现实之上。
例如有一位女士,她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因为她有着这样的心理逻辑:
1.我很缺爱,所以你们必须爱我;
2.谁不爱我,我就恨他;
3.恨一个人,就必须表达;
4.为什么不表达呢?人人都应该爱我,他不爱我,我当然要攻击他。
相信你可以一眼看出这个逻辑里面的问题,别人没有爱你的义务,而且你动不动就愤怒,很容易破坏人际关系,这个案例中的女士也的确没朋友。
她倒能知道现实是怎么回事,不然就没有咨询的可能了。她知道自己总动不动就发脾气攻击别人,导致她的人际关系太差,这给她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可是每当谈到这个问题时,她都会说:
“我就是需要爱呀,为什么他们就是不能满足我呢?”
马斯洛将匮乏定义为基本需要的匮乏,基本需要有四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自尊需要。
这位来访者所匮乏的,可以说是归属于爱的需要。不过武老师认为,马斯洛的调查性研究不能解释其中的深层逻辑,而精神分析可以给出了很精妙的解释。
在精神分析理论看来,这位来访者还处于最原始的全能自恋中,她认为自己的需要必须得到满足,否则就会生出自恋性暴怒。
同时,她也觉得世界应该有一个可以无限满足她的客体,就像婴儿幻想应该有一个“完美乳房”,满足他的所有需要。
这位来访者最初得到的满足实在太少,于是她不能承认现实,而必须活在孤独的想象世界中,想象还可以满足她,而现实只会让她感觉到绝望般的匮乏。
从这个角度讲,那些能活在存在认知和存在价值中的人,多是因为他们的基本需要被满足了,于是不必再执着。
当然,有很多人是处于一种临界点上,这时,觉知和适当的满足,就可以帮助他们从匮乏认知和匮乏价值,过渡到存在认识和存在价值中来。
讲到这些武老师想对还不是自我实现者的人说: 别怪自己,慢慢来。
接下来讲马斯洛总结的自我实现者的十四个人格特征中的后七个特征分别是:
八、真切的社会情感
具备这种特征的自主者,有一种普遍的慈悲心,他们似乎理解所有人的处境,对所有人都有着强烈而深刻的认同感和慈爱心。
他们能坦然地看待亲人的优点和缺点。而非自主者容易分裂,有些非自主者会很爱自己的亲人,但对别人特别的凶恶。
九、深厚的人际关系
这种关系是纯粹的存在爱,而不是匮乏爱。他们倾向于寻找其他自我实现者做朋友,他们的爱中很少有控制和征服,也不会强加。
武老师曾看过一个统计,说世界各地情杀案占凶杀案的三分之一,而情杀的逻辑听上去很奇怪,例如某个男子杀了自己的恋人,理由是“我太爱她了”,这就是一种匮乏爱。
他爱的是恋人对他的满足,而不是恋人自身。他从没有将恋人当作独立的一个人来看待,而是视为必须满足他的一个工具。不满足,就摧毁。
十、民主风范
具备这种人格特征的人,他们能看到每一个人的独特之处,能与任何性格相投的人平等相处,仿佛没有察觉出种族、年龄、教育、宗教等差异。
就算到了70岁的时候也可以和小孩子做朋友,把小孩子当作大人一样对待。同时,他们年轻的时候也不刻意蔑视权威。
许多心理医生认为,治疗是一种模式,只要掌握了一套治疗方法就可以治很多人。但马斯洛认为,下面这个心理医生才是最好的:
十一、高度的道德感
自主者有强烈而自主的道德感和伦理观。他们有很高的道德标准,但这个标准常与所在文化的一般标准不同。
他们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在各种情境下都坚持自己的道德。他们不会有两套道德标准,一套宽松的给自己,一套严格的给别人。
十二、批判精神
自主者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批判精神,这是源自存在认识、存在价值和存在爱的批判,他们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批判,只是当周围的一切与他们的存在认知相悖时,他们的自主精神导致了这种批判。
十三、接受模糊状态
能接受模糊状态是创造力的一个典型特征,自主者也正是如此。他们很少条条框框,从不急着将一件新事物纳入到一个僵硬的认识模式中去。
他们会安静地等待答案的到来,答案没有找到的时候,他们不急着去造出一个答案来。
相反,非自主者一定会先把事物纳入到已有的某个模式中去,不这样做就会焦躁不安。
事情刚开始,他们就急着去找答案了;别人刚开口说话,他就已经急着去阐述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了。
其实只要静静地等一等,他们会得到更好的答案,但这种等待好像是对自己的否决,非自主者不能接受这种等待。
十四、高创造力
创造力分为自我实现型的创造力和特殊天才型的创造力,马斯洛研究的是前者。
他强调,创造力只是自我实现人格的必然产品,自我实现者几乎时时处处都具备这种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来源于自住。
至此,就分两讲介绍完了马斯洛总结的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自我实现者能看到自己、他人和世界本相,事实是什么样子,他们就看到什么样子,这是自主者之所以有创造力的最根本原因。
马斯洛认为,他之所以如此,多半要追溯到他们无畏的性格。这要分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外界:自主者既不随大流,也显然缺少对文化的顺应态度。
他们不害怕别人会说什么,要求什么,笑话什么。因为他们不太需要依赖别人,所以也较少被他人左右。并且他们不敌视他人,相反会理解他人。
另一方面是对体验:更重要的是,自主者不害怕自己的内在世界。他们的自我更和谐,更能接受自我。
他们敢于直面内在自我,同样也敢于面直面外在现实,这使得他们的行为更有自发性,而比较少控制、压抑、规划和设计。
自主者不怕自己的思想,即便它们是“古怪的”、糊涂的和疯狂的。他们不怕被笑话,不怕得不到赞同。他们能让他们的自我通过情绪流露出来。
相反,普通人和神经症患者用围墙挡住危险,并控制、抑制、压抑、镇压他们的自我,他们苛责自己的深邃自我,并期待他人也这样做。
对自主者的这种特征,马斯洛曾做过以下描述:
武老师认为这就是自在,也是对自发性的信任和尊重。
1.马斯洛将匮乏定义为需基本需要的匮乏。当基本需要处于匮乏时,人的心理能量就会集中在追求这些基本需要上。
2.那些能活在存在认知和存在价值中的人,多是因为他们的基本需要被满足了,于是不必再执着。
很多人处于临界点上,觉知和适当的满足就可以帮助他们从匮乏认知和匮乏价值,过渡到存在认知和存在价值中来。
3.自我实现者能看见自己、他人和世界本相,事实是什么样子,他们就看到什么样子,这是自主者之所以有创造力的最根本原因。马斯洛认为这多半要追溯到他们无畏的性格。
我小时候很喜欢吃辣条,每次上学的时候,会管妈妈要一毛钱买一片,然后喜滋滋地吃着,边吃着边去上学。因为要花钱买,所以能吃到的只是偶尔。
这个需要没有被满足,所以现在还会买辣条回来吃。可能我这只算一般的匮乏,还不算严重的匮乏,所以比较容易满足。
我现在理解前文中,那个为了得到老公认同,而去骗女生来家里给老公强奸的孕妇的感受了,我理解她了。
可能原因就是她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极度的匮乏,缺乏爱与归属感,所以一方面是想得到老公的爱,另一方面是对于被赶出这个家的恐惧,导致她做出这种超乎常人认知范围的事情。
我觉得自己,最容易拥有的是批判精神,因为看到一件事我总会想到它的反面。这是认同了菲斯·杰拉德的那句名言,一流的智慧就是拥有完全相反的两个观点,还能正常行事。
我感觉自己最难拥有的,应该是民主风范。因为总在自己内心有一股标准,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级,而更愿意去巴结那种高等级的,忽略低等级的。
高度的道德感,我感觉自己最难拥有。自我感觉我是一个道德感偏低的人,对别人没有道德方面的要求,对自己也没有。
最后分享一段青岛罗刚老师的诗: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