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电影有哪些?
教育类电影有:
1、《无问西东》
吴岭澜、沈光耀、王敏佳、陈鹏、张果果,几个年轻人满怀诸多渴望,在四个非同凡响的时空中一路前行。《无问西东》走红后,这部文艺片所呈现的家国情怀、人生态度都让人肃然起敬,里面提到的西南联大,更让无数人反思与感动。
当时西南联大的艰苦条件也在电影中体现出来——学生们几十人挤在铁皮、茅草屋顶下上课;雨季来临时,教室里常常在“下小雨”。防空警报响起后,教授们便在防空洞口授课。
但是,即使如此,图书馆前学生依然排队如潮,暗淡的灯光下,总是一片鸦雀无声的自习景象;朱自清穷到连乞丐都嫌弃没钱,校长梅贻琦卖掉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妻子当街卖早点,闻一多为补贴家用,不惜刻章卖钱……就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一部部为当代中国科学奠基的著作在硝烟中问世。
告诉孩子,也告诉自己,面临困难时,我们需要想起西南联大的精神。那种刚毅坚卓!那种文人风骨!
2、《奇迹男孩》
《奇迹男孩》的电影情节没有强行煽情,却直戳内心,一个看似不平常的故事,却讲着最平凡的真心。每个人内心的独白,都揭开不同的关于爱的视角。
相貌严重畸形的主人公奥吉在入学后受到同学们的排挤与嘲笑,也遭遇过伙伴的威胁与恶作剧。但这些都没有让奥吉放弃,反而在父母爱的呵护和鼓励下,奥吉逐渐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并依靠自身的幽默和聪明获得了朋友与老师的认可。
电影中奥吉的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在正确和善良中需要做出二选一的抉择时,请记得一定要选择善良。正因为他们选择了善良,才成就了奥吉的奇迹,才让奥吉更顺利地走出了困境,从而真正地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和外面的世界。
告诉孩子,我们选择善良,不是因为这个世界是完美的,而是因为我们想要通过善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接近完美。
3、《狗十三》
影片剧本出自一位年轻的80后女孩之手,她在融入了大量自己的亲身经历后,通过一个平凡得如同你我的十三岁女孩李玩,将很多人年少时的成长经历原生态地雕琢出来。影片中,没有大是大非,没有大喜大悲,也没有大善大恶。有的只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困惑和一点点挣扎。
导演曹保平说过:“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忽然就长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是很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
影片戳中了不少家庭教育的痛点,很多场景值得父母们思考,对待孩子,我们是不是也会有什么地方做得欠妥,如何避免孩子以影片中这种悲痛的方式成长,李玩明明想报物理兴趣班,家人却说补英语,这才是瘸腿科目;李玩乳糖不耐,他们却说必须喝,牛奶长身体……
对于父母而言,要真正实现与孩子良好的教育互动,第一条就是必须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就是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作为我们的附属品,我们没有资格也不应该忽略他的感受。
4、《嗝嗝老师》
如果让你面对最难“对付”的学生,你会怎么教?2018年上映的印度电影《嗝嗝老师》,话题就与此相关。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奈娜·玛图尔的女教师,她身患图雷特综合征。患有此症的人经常会不受控制地抽搐并发出怪声,而在紧张状态下,叫声和抽搐则会更加频繁。
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后,奈娜终于在自己的母校争取到了工作机会,但分配给她的任务却是去教全校成绩最差的F班,而这里也有着一群最难“对付”的学生。怀揣着自己的信念,奈娜老师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再谈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 ,师生关系从来都不应是单向传授,而是一种良性互动、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结果。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正确的引导,那么每一个孩子都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教师应该秉持这样的信念,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让他们自由去成长。
5、《起跑线》
“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一句话,这一次被拍成电影搬上了大荧幕。影片讲述一个家庭如何绞尽脑汁地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读名校,受到好的教育,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不输给别人而想办法,但是现实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为了给孩子报上名校,闹出了一幕幕的可笑又可悲的事情。
相信不少为人父母的观众一定会在这部影片中感到共鸣。表面上看起来,孩子的“起跑线”是身处的环境和所拥有的物质条件,但是,电影用情节对比来向观众传递出它的价值观:比环境更重要的,是行为方式。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帮助孩子做出更多更正确的决定,也能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因此,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单单只是物质条件,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比给他一个优越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