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书大概有哪些分类?
展开全部
到目前为止有声小说的种类也有很多种包括;玄幻·武侠、都市·言情、穿越·历史、游戏·竞技、恐怖·悬疑、历史·军事、相声·评书、儿童·读物、广播·剧场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1-12-13
展开全部
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推出“有声书”,甚至有出版社专门为有声书搭建录音棚。从数据上看,有声书的市场规模十分可观,可是,对用户来说,有声书接受度如何?大家会选什么书来“听”?喜欢哪种“讲书”风格呢?我们就此做了一个小调查。
听书容易走神,小说故事更能吸引注意力
在小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听书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不会选择太深度的内容。而轻松的内容中,具有情节性、画面感的小说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当然,也会有很多人偏好成功学类的书籍。
某读书平台有声书“热听榜”
85后的泠风在教育行业工作,她说,“我只听盗墓和言情,《盗墓笔记》、《鬼吹灯》都听过,还有《此间的少年》。其实大多数时候,我嫌弃听书太慢,内容记不住,但盗墓小说配上音乐,听着会比较有气氛。讲书人会对原著进行演绎,删减掉一些书中的旁白,加快剧情节奏,还会对不同角色进行变声,男女胖瘦的声音,都不一样,非常有代入感,加上爆炸声、鬼叫声的音效,让我经常被吓到,但吓的同时还很逗,我觉得这种演得很好”。
泠风表示,自己是个“听觉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很差”的人,听书主要是通过讲书人的演绎去体验故事。“我一直很喜欢听评书,尤其是那种带演绎的,比如田连元讲的包公案、七侠五义、杨家将,田连元讲评书会变声、有评论,我特别喜欢。而对于原著的有声书,我觉得金庸和古龙的小说应该都会挺好听的吧。”
90后的钢笔小欣也有和泠风同样的观点,对于听书,她觉得总是“抓不住”,自己“宁愿看字”。 钢笔小欣说,“我听书的目的,通常是娱乐消遣,所以会听那种不用动脑子的书,动脑子的就用看的了。以前听过悬疑小说《尸语者》,还不错,我觉得听书有个跟读书不同的地方,就是会有氛围的制造,还蛮真实的,会比看书更有一种看电视剧的感觉”。
对于“听书不容易记住”这点,大家感受比较一致。
95后的学生小马说,“我觉得听书记不住,试着听过《山海经》,然后就去看《山海经》了。我同学很多失眠时,都听相声,不太会听原著书,听了也记不住,但听小说又费脑子,像我外婆,就宁愿听歌,听小说费神”。
某音频平台“热播榜”
95后的国企员工叉烧透露,“我爸爸会听书,主要听玄幻小说。隔壁退休的伯伯,每天在楼下健步走时,都会听《红楼梦》,其实也是小说吧,名著就是写得好的小说嘛。我觉得他们就是随便听听,当个BGM,我自己听书不太能记住,所以很少听”。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80后森木说,“我周围的同事,一般在开车时听书,还有做家务时也会听,有的会听些成功学类的,更多是听小说啦,网络小说、畅销小说之类的。但我自己的习惯,听声音时不能做别的,走神,而且听的内容记不住,所以我基本上不太听书”。
森木朋友们爱听的成功学类书籍
听书是预习或复习,哲学史也有人听
虽然大多数人会选择轻松的内容来听,但用户里也有些不一样的声音。
研究生茉莉会在每日跑步时听书,而她选择的内容是《西方哲学史》。“我是在跑步时听的,当时因为在看哲学的书,觉得要刷一遍哲学史,但是哲学史实在是内容很多,我看的话就很慢。在跑步的时候听呢,有些我觉得不太重要的人,听过就算看过了,然后听到我比较喜欢的哲学家那里,就会认真一点。”茉莉认为,听书非常适合用来快速了解书的内容,可以帮她高效筛选出需要深度研读的信息,“听的时候抓住你注意力了,应该就是会激发你兴趣的内容”。
茉莉听的《西方哲学史》
创业者黑金告诉我们,听书对他来说,是对严肃阅读的辅助。在他看来,听书效率不高,不能让人专心地学到东西,所以更适合用作对原著书的预习和复习。作为一个重度听书爱好者,黑金为我们分享了他对几本有声书的感受。
“小说我听过《三体》和《笑场》,《三体》当时听说要拍电影了,就用听的方式重新回顾了一遍,而《笑场》是因为那时候看了李诞的采访,对他还挺感兴趣的,就选择用听的方式来了解。有些小说比较复杂,像《源泉》这种,我可能不会选择听。
其实听书时通常我们手里在做别的事情,有时候会不太方便。比如我在跑步时听了《原则》这本书,书中有很多激发我思路的内容,我希望自己能现场记下来,但是跑步时并不能做笔记,这就很可惜,只好重新再看一遍。
还有一本书叫《禅者的初心》,我非常喜欢,当时看到一半,不得不去做其他事情,我不希望阅读被打断,就选择了听书,把看过的内容在路上又听了一遍,是很好的复习。
还有一本书可能很多人都看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听这本书时,我正赶去登机,一直被各种交流打断注意力,其实听得很松散。但作者的逻辑特别紧凑,你会感受到这本书是精心写作的,这也是好书的特点。听和看有类似的地方,作者随便写写或有过沉淀,你都能感受到。我在听的过程中,就觉得这本书挺好,于是决定要去买来看看。
其实听书是非常最适合作为看书辅助的,预习和复习时都会有收获。”
就职于高校的L也有类似的观点,她表示自己“没看过的书不会听”,新书通常会优先阅读。“之前有个听书平台送了我会员,不用白不用嘛,就去听了《万历十五年》、《长安十二时辰》,还去找了福尔摩斯的《血字的研究》来听。我觉得听书可能算一种补充吧,对看过一遍没什么特别感觉的地方,用听的可能会突然戳中某个点,重新带着类似‘这段之前书里写到过吗’的疑问,再回去翻书,效果会不一样”。
可见,听书并非只适用于轻松的内容,严肃内容也有爱好者。就职于科研单位的Connie,会用通勤驾车的时间来听她感兴趣的艺术及历史领域,利用碎片时间,她已经听完了《艺术的故事》、《哈佛中国史》这两部大部头。“听过的内容还是会记住的,但是比例比看书低。比如《艺术的故事》这本书,页数多,我就是先看,再听一遍加强记忆。平时我听书和看书的主题也差不多,算是相互补充,但是听书会选择讲得比较有趣或者写得比较有趣的,有些艺术类作品,有种在录音中跟着讲书人一起游览的感觉,我还很推荐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边看边听,通过这本书我才对历史感兴趣起来。”
讲书人的声音很关键,AI也很受欢迎
不论大家爱听什么书,讲书人都是很重要的。
L提到,“听书时我会挑声音,讲书人也会记住,《万历十五年》是宝木中阳读的,《长安十二时辰》是张腾岳,我还记得有位喜马拉雅的讲书人叫白云出岫,读的都是古代经典原著,声音很好听。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里那篇《血字的研究》,我中学时就看过,很喜欢,挑声音挑了很久,当时搜索‘福尔摩斯’,出来很多专辑,我就一个个地听哪个声音读得顺耳”。
L仔细挑选后的讲书人
而对Connie来说,虽然内容比讲书人更重要,但自己也有偏好,“我听原著书时没太关注讲书人,念书的话声音娓娓道来最好了,有些人就是照着念,我不太喜欢。”但Connie对于播客类的讲书人印象很深,“我最近很喜欢听碎片先生讲艺术史,还加了群,有时候会在群里发旅行时的艺术分享”。
在钢笔小欣看来,不同的小说配音,效果相差很大,对于有声书的配音,她认为可以称之为表演,“我之前加过一个群,都是这方面的爱好者,他们会分享自己的作品,我觉得他们的配音,已经不单单是朗诵了,是表演,演绎过的小说会更有画面感。当然要演绎得好的,演绎得不好还不如看原著,更有想象空间”。泠风也表示:“我爱听那种类似广播剧的演绎,青雪讲的我就特别喜欢,其他人的我不太听,尤其是照原著念的那种,再有语气也听不下去。”
泠风偏爱演绎的讲书人
但在讲书人“演绎”原著这一点上,大家的观点还不太一样。
茉莉就是一个AI讲书爱好者,“我基本上只用微信读书的听书功能播放原著,主要是因为可以倍速,能让我快速过完一本书,真人声音倍速听起来就会很奇怪。讲书人的话,如果跟我对那本书的感觉调性对不上,我听着会很错乱”。
黑金也有一样的观点,“我非常不喜欢有声书评书化,加音乐、加感情都不喜欢,因为这完全背离了阅读的感觉,阅读对我来说是自己跟作者的交流,作者构建了一个世界,让你来想象或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不希望再有其他人加入。AI直读最好,可以减少信息的损耗”。
听书容易走神,小说故事更能吸引注意力
在小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听书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不会选择太深度的内容。而轻松的内容中,具有情节性、画面感的小说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当然,也会有很多人偏好成功学类的书籍。
某读书平台有声书“热听榜”
85后的泠风在教育行业工作,她说,“我只听盗墓和言情,《盗墓笔记》、《鬼吹灯》都听过,还有《此间的少年》。其实大多数时候,我嫌弃听书太慢,内容记不住,但盗墓小说配上音乐,听着会比较有气氛。讲书人会对原著进行演绎,删减掉一些书中的旁白,加快剧情节奏,还会对不同角色进行变声,男女胖瘦的声音,都不一样,非常有代入感,加上爆炸声、鬼叫声的音效,让我经常被吓到,但吓的同时还很逗,我觉得这种演得很好”。
泠风表示,自己是个“听觉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很差”的人,听书主要是通过讲书人的演绎去体验故事。“我一直很喜欢听评书,尤其是那种带演绎的,比如田连元讲的包公案、七侠五义、杨家将,田连元讲评书会变声、有评论,我特别喜欢。而对于原著的有声书,我觉得金庸和古龙的小说应该都会挺好听的吧。”
90后的钢笔小欣也有和泠风同样的观点,对于听书,她觉得总是“抓不住”,自己“宁愿看字”。 钢笔小欣说,“我听书的目的,通常是娱乐消遣,所以会听那种不用动脑子的书,动脑子的就用看的了。以前听过悬疑小说《尸语者》,还不错,我觉得听书有个跟读书不同的地方,就是会有氛围的制造,还蛮真实的,会比看书更有一种看电视剧的感觉”。
对于“听书不容易记住”这点,大家感受比较一致。
95后的学生小马说,“我觉得听书记不住,试着听过《山海经》,然后就去看《山海经》了。我同学很多失眠时,都听相声,不太会听原著书,听了也记不住,但听小说又费脑子,像我外婆,就宁愿听歌,听小说费神”。
某音频平台“热播榜”
95后的国企员工叉烧透露,“我爸爸会听书,主要听玄幻小说。隔壁退休的伯伯,每天在楼下健步走时,都会听《红楼梦》,其实也是小说吧,名著就是写得好的小说嘛。我觉得他们就是随便听听,当个BGM,我自己听书不太能记住,所以很少听”。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80后森木说,“我周围的同事,一般在开车时听书,还有做家务时也会听,有的会听些成功学类的,更多是听小说啦,网络小说、畅销小说之类的。但我自己的习惯,听声音时不能做别的,走神,而且听的内容记不住,所以我基本上不太听书”。
森木朋友们爱听的成功学类书籍
听书是预习或复习,哲学史也有人听
虽然大多数人会选择轻松的内容来听,但用户里也有些不一样的声音。
研究生茉莉会在每日跑步时听书,而她选择的内容是《西方哲学史》。“我是在跑步时听的,当时因为在看哲学的书,觉得要刷一遍哲学史,但是哲学史实在是内容很多,我看的话就很慢。在跑步的时候听呢,有些我觉得不太重要的人,听过就算看过了,然后听到我比较喜欢的哲学家那里,就会认真一点。”茉莉认为,听书非常适合用来快速了解书的内容,可以帮她高效筛选出需要深度研读的信息,“听的时候抓住你注意力了,应该就是会激发你兴趣的内容”。
茉莉听的《西方哲学史》
创业者黑金告诉我们,听书对他来说,是对严肃阅读的辅助。在他看来,听书效率不高,不能让人专心地学到东西,所以更适合用作对原著书的预习和复习。作为一个重度听书爱好者,黑金为我们分享了他对几本有声书的感受。
“小说我听过《三体》和《笑场》,《三体》当时听说要拍电影了,就用听的方式重新回顾了一遍,而《笑场》是因为那时候看了李诞的采访,对他还挺感兴趣的,就选择用听的方式来了解。有些小说比较复杂,像《源泉》这种,我可能不会选择听。
其实听书时通常我们手里在做别的事情,有时候会不太方便。比如我在跑步时听了《原则》这本书,书中有很多激发我思路的内容,我希望自己能现场记下来,但是跑步时并不能做笔记,这就很可惜,只好重新再看一遍。
还有一本书叫《禅者的初心》,我非常喜欢,当时看到一半,不得不去做其他事情,我不希望阅读被打断,就选择了听书,把看过的内容在路上又听了一遍,是很好的复习。
还有一本书可能很多人都看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听这本书时,我正赶去登机,一直被各种交流打断注意力,其实听得很松散。但作者的逻辑特别紧凑,你会感受到这本书是精心写作的,这也是好书的特点。听和看有类似的地方,作者随便写写或有过沉淀,你都能感受到。我在听的过程中,就觉得这本书挺好,于是决定要去买来看看。
其实听书是非常最适合作为看书辅助的,预习和复习时都会有收获。”
就职于高校的L也有类似的观点,她表示自己“没看过的书不会听”,新书通常会优先阅读。“之前有个听书平台送了我会员,不用白不用嘛,就去听了《万历十五年》、《长安十二时辰》,还去找了福尔摩斯的《血字的研究》来听。我觉得听书可能算一种补充吧,对看过一遍没什么特别感觉的地方,用听的可能会突然戳中某个点,重新带着类似‘这段之前书里写到过吗’的疑问,再回去翻书,效果会不一样”。
可见,听书并非只适用于轻松的内容,严肃内容也有爱好者。就职于科研单位的Connie,会用通勤驾车的时间来听她感兴趣的艺术及历史领域,利用碎片时间,她已经听完了《艺术的故事》、《哈佛中国史》这两部大部头。“听过的内容还是会记住的,但是比例比看书低。比如《艺术的故事》这本书,页数多,我就是先看,再听一遍加强记忆。平时我听书和看书的主题也差不多,算是相互补充,但是听书会选择讲得比较有趣或者写得比较有趣的,有些艺术类作品,有种在录音中跟着讲书人一起游览的感觉,我还很推荐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边看边听,通过这本书我才对历史感兴趣起来。”
讲书人的声音很关键,AI也很受欢迎
不论大家爱听什么书,讲书人都是很重要的。
L提到,“听书时我会挑声音,讲书人也会记住,《万历十五年》是宝木中阳读的,《长安十二时辰》是张腾岳,我还记得有位喜马拉雅的讲书人叫白云出岫,读的都是古代经典原著,声音很好听。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里那篇《血字的研究》,我中学时就看过,很喜欢,挑声音挑了很久,当时搜索‘福尔摩斯’,出来很多专辑,我就一个个地听哪个声音读得顺耳”。
L仔细挑选后的讲书人
而对Connie来说,虽然内容比讲书人更重要,但自己也有偏好,“我听原著书时没太关注讲书人,念书的话声音娓娓道来最好了,有些人就是照着念,我不太喜欢。”但Connie对于播客类的讲书人印象很深,“我最近很喜欢听碎片先生讲艺术史,还加了群,有时候会在群里发旅行时的艺术分享”。
在钢笔小欣看来,不同的小说配音,效果相差很大,对于有声书的配音,她认为可以称之为表演,“我之前加过一个群,都是这方面的爱好者,他们会分享自己的作品,我觉得他们的配音,已经不单单是朗诵了,是表演,演绎过的小说会更有画面感。当然要演绎得好的,演绎得不好还不如看原著,更有想象空间”。泠风也表示:“我爱听那种类似广播剧的演绎,青雪讲的我就特别喜欢,其他人的我不太听,尤其是照原著念的那种,再有语气也听不下去。”
泠风偏爱演绎的讲书人
但在讲书人“演绎”原著这一点上,大家的观点还不太一样。
茉莉就是一个AI讲书爱好者,“我基本上只用微信读书的听书功能播放原著,主要是因为可以倍速,能让我快速过完一本书,真人声音倍速听起来就会很奇怪。讲书人的话,如果跟我对那本书的感觉调性对不上,我听着会很错乱”。
黑金也有一样的观点,“我非常不喜欢有声书评书化,加音乐、加感情都不喜欢,因为这完全背离了阅读的感觉,阅读对我来说是自己跟作者的交流,作者构建了一个世界,让你来想象或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不希望再有其他人加入。AI直读最好,可以减少信息的损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