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该节气有哪些习俗活动呢?
小暑节气的特点是天气刚刚开始炎热,但是还不到最热的时候。在小暑这个时候一般是高温多雨,空气中弥漫着水汽,而这个时节也是万物疯狂生长的好时节。这个天气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适用。
在民间,小暑时节之后有食用新鲜稻米的习惯,就是农民先把在地里生长的稻谷碾成米,在做好饭之后,先将新鲜的饭祭祀先祖,供给给五谷大神之后,人人开始喝新鲜酿制的酒,吃新鲜的米食。
在民间还有吃“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因为在这个时候,天气就要进入三伏天,而三伏天属于最热的时候,所以做好防暑准备很有必要。天气热,人容易出汗,自身的消耗也比较大,因此食用这些食物能够强健体力,解除人体的燥热,预防中暑情况的发生。
民间谚语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在这个时候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苦夏,在中国传统习俗中饺子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小暑前后,日照时间最长,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晒伏”,把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元代文人吴澄曾经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意思是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很形象地显示了小暑时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