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 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 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厨房中的物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热学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典型题例
[生活情景]
物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人们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物理,可以说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就拿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厨房来说吧,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定会发现其中就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
【实际问题】
1.仔细观察自己家的厨房,统计一下厨房中有哪些用电器,你知道他们的工作原理吗?它们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关于这些用电器你还了解哪些物理知识?
〖解题指导〗
这是一个与电学知识有关的问题。每个家庭的厨房都会有不少电器,觉见的有电饭锅、电炒锅、电热水壶、抽油烟机、微波炉、电灯等。它们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但在工作过程中都会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问题解析〗
⑴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都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都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⑵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⑶微波炉是利用微波给食物加热的,其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食物的内能。它只能对含有水分的食物加热,微波不能穿透金属器血。因此盛食物的托盘不能是铁等属制品。
⑷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⑸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⑹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实际问题】
2.观察厨房中常用工具或用品,思考其中蕴含的力学知识?
〖解题指导〗
厨房中常用用品的除了以上列举的电器外,涉及力学知识的一般还有水壶、菜刀、剪刀、热水瓶、勺子、铲子等。它们涉及的物理知识非常丰富,我们应从各个角度去审视。
〖问题解析〗
⑴水壶的壶嘴与壶身构成连通器。
⑵菜刀的刀刃非常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使切菜时快;有时刀刃上沾些油是为了使表面更加光滑,减小摩擦。
⑶菜刀、勺子、铲子、电热水壶等用品的柄上常常会带有花纹,除了美观外,更重要是为了使表面粗糙,增大摩擦,便于用手拿。
⑷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⑸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⑹高压锅是利用给锅加上一个密封圈,使锅内压强增大,从而使锅内液体的沸腾升高,使食物在高温下快速变熟。
⑺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物体状态变化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2024-11-1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