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第一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因读了《早晨从中午开始》,心里对《平凡的世界》怀有一种崇敬。仿佛是一座高山,小心翼翼来到跟前,须仰视可见。
当我打开这本书,读了第一章后,有这样几种感想。
首先是平淡,或者说平静,乃至是平凡。从语言的阅读上,或者说从语句的感觉上是这样的。这样说,不知道是不是让人误会?我的意思是说,读时的语感,意境,整体的感受是平静的。没有半点生僻华丽的东西,也没能让人感到即将有大事发生。平静中娓娓道来。
当读完第一章我在想,路遥写第一章乃至第一段时的情形:一支烟接着一支烟,不知写了多少次开头,揉掉多少张稿纸。费尽心神,苦思冥想。
从阅读的语感上很流畅,毫无磕磕碰碰。读一行,跟着语感,眼睛还没到,似乎便知道这一整句语言;或者说,读上一行,也能扫到下一行去。所以我想,这本书应该读得不会太慢。
如果从故事情节来看,进展似乎也是缓慢的。昨日读到一篇文章,说纯文学的作品节奏表面慢,但内里快。读了《平凡的世界》前几章,倒是有这种感觉。或者说,用这样的话正好来形容阅读时的感觉。
就第一章来说,写的不过是县立高中学生吃饭的场景。主角在大家都拿完了自己的饭菜后才姗姗出现。
与孙少平一样,在最后才来拿属于自己的两个黑高粱面馍的人,还有郝红梅。这是有原因的。
他们一样的穷。具体表现,直接体现在吃、穿上。条件好的同学吃带肉片的菜,白面馍。其次是不带肉片的菜,白面馍或玉米面馍。这两种饭菜,孙少平吃不起,郝红梅也吃不起。他们只能吃到最次的黑高梁面馍。而且才两个。这对正处于长身体的他们,无疑是一种苦难。吃个半饱,饥饿是难忘的记忆。
在穿的上面,几乎可以用“衣不蔽体”来形容。记得书上描写孙少平衣服旧破,裤子破损,小腿就要露出来,还好袜子长,不致于露肉。可是没有人知道,他脚上穿的线袜后跟早已磨出了两个洞。就是这样艰难地维持着表面的“光鲜”。
因为贫穷,他们有相当的自尊心。也因为出于自尊,不好意思跟大家一起,当着众目睽睽之下来吃饭。不仅衣服破,也吃不起好的,怎不叫少年的他们羞愧呢。
第一章,男女主角出场。而且,孙少平这个男主的名字是在第一章的最后一句话才出来的。无疑是别具匠心。
读了几章后,还发现每章篇幅不长。估计十多分钟就可以读一章。不像读村上的《1Q84》比较长,幸好语言内容喜欢。所以《围城》就有点读不下去。《围城》不仅章篇长,段落也长,读得一口气喘不过来。
由孙少平的穷,让我想到路遥出身的贫困,也想起了那时读高中的自己。
我闭着眼去想象孙少平的穿着,他怯怯地去操场拿那两个黑家伙,那一种样子、心情,我似乎能体验到一些。
可是,仍然让我难以接受。如果是我,恐怕没有勇气站在同学的面前。看来,我也有一颗脆弱的自尊心。
想不起上高中时我穿的衣服来自那里,是谁的衣服?我只判断出:不是新衣服。不是专门做的或买给我的衣服。那只有一种可能,穿的多半是哥哥的旧衣服。
尽管如此,还不致于露肉。衣服虽旧,到了高中,也没有补丁。起码能穿暖,不让我因为穿衣感到难堪。
但吃的上面,就比较一般了。
那时食堂里有粉蒸肉,用一个酱色的小瓷砵装着,份量有限。很香。一份需要五毛钱。可我一个礼拜的零用钱才三五七块。想吃,但终究是舍不得吃。一个星期头两三天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菜,不过是炒萝卜,炒黄豆,腌缸豆之类。用一只大瓷缸装着。每星期礼拜回家,礼拜天下午返校,手里必拎着用网兜装着的大瓷缸,这是标备。
后两三天得打菜吃,就得花钱买。那时学校附近人家有来校园卖菜的。到了饭点,她们将炒好的各种菜食一盆盆摆在木架或凳上,站在校园边上来卖。多半是蔬菜,萝卜青菜等,便宜,两三毛钱一份(一勺或一小碗)。味道不错,家常菜嘛,也挺香的。日久相互熟了,在量上也多给些,有时多舀一勺菜汤,心里就很满足感激。
想起那些青葱岁月,又想想眼前,眼睛就有些潮湿。
当我打开这本书,读了第一章后,有这样几种感想。
首先是平淡,或者说平静,乃至是平凡。从语言的阅读上,或者说从语句的感觉上是这样的。这样说,不知道是不是让人误会?我的意思是说,读时的语感,意境,整体的感受是平静的。没有半点生僻华丽的东西,也没能让人感到即将有大事发生。平静中娓娓道来。
当读完第一章我在想,路遥写第一章乃至第一段时的情形:一支烟接着一支烟,不知写了多少次开头,揉掉多少张稿纸。费尽心神,苦思冥想。
从阅读的语感上很流畅,毫无磕磕碰碰。读一行,跟着语感,眼睛还没到,似乎便知道这一整句语言;或者说,读上一行,也能扫到下一行去。所以我想,这本书应该读得不会太慢。
如果从故事情节来看,进展似乎也是缓慢的。昨日读到一篇文章,说纯文学的作品节奏表面慢,但内里快。读了《平凡的世界》前几章,倒是有这种感觉。或者说,用这样的话正好来形容阅读时的感觉。
就第一章来说,写的不过是县立高中学生吃饭的场景。主角在大家都拿完了自己的饭菜后才姗姗出现。
与孙少平一样,在最后才来拿属于自己的两个黑高粱面馍的人,还有郝红梅。这是有原因的。
他们一样的穷。具体表现,直接体现在吃、穿上。条件好的同学吃带肉片的菜,白面馍。其次是不带肉片的菜,白面馍或玉米面馍。这两种饭菜,孙少平吃不起,郝红梅也吃不起。他们只能吃到最次的黑高梁面馍。而且才两个。这对正处于长身体的他们,无疑是一种苦难。吃个半饱,饥饿是难忘的记忆。
在穿的上面,几乎可以用“衣不蔽体”来形容。记得书上描写孙少平衣服旧破,裤子破损,小腿就要露出来,还好袜子长,不致于露肉。可是没有人知道,他脚上穿的线袜后跟早已磨出了两个洞。就是这样艰难地维持着表面的“光鲜”。
因为贫穷,他们有相当的自尊心。也因为出于自尊,不好意思跟大家一起,当着众目睽睽之下来吃饭。不仅衣服破,也吃不起好的,怎不叫少年的他们羞愧呢。
第一章,男女主角出场。而且,孙少平这个男主的名字是在第一章的最后一句话才出来的。无疑是别具匠心。
读了几章后,还发现每章篇幅不长。估计十多分钟就可以读一章。不像读村上的《1Q84》比较长,幸好语言内容喜欢。所以《围城》就有点读不下去。《围城》不仅章篇长,段落也长,读得一口气喘不过来。
由孙少平的穷,让我想到路遥出身的贫困,也想起了那时读高中的自己。
我闭着眼去想象孙少平的穿着,他怯怯地去操场拿那两个黑家伙,那一种样子、心情,我似乎能体验到一些。
可是,仍然让我难以接受。如果是我,恐怕没有勇气站在同学的面前。看来,我也有一颗脆弱的自尊心。
想不起上高中时我穿的衣服来自那里,是谁的衣服?我只判断出:不是新衣服。不是专门做的或买给我的衣服。那只有一种可能,穿的多半是哥哥的旧衣服。
尽管如此,还不致于露肉。衣服虽旧,到了高中,也没有补丁。起码能穿暖,不让我因为穿衣感到难堪。
但吃的上面,就比较一般了。
那时食堂里有粉蒸肉,用一个酱色的小瓷砵装着,份量有限。很香。一份需要五毛钱。可我一个礼拜的零用钱才三五七块。想吃,但终究是舍不得吃。一个星期头两三天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菜,不过是炒萝卜,炒黄豆,腌缸豆之类。用一只大瓷缸装着。每星期礼拜回家,礼拜天下午返校,手里必拎着用网兜装着的大瓷缸,这是标备。
后两三天得打菜吃,就得花钱买。那时学校附近人家有来校园卖菜的。到了饭点,她们将炒好的各种菜食一盆盆摆在木架或凳上,站在校园边上来卖。多半是蔬菜,萝卜青菜等,便宜,两三毛钱一份(一勺或一小碗)。味道不错,家常菜嘛,也挺香的。日久相互熟了,在量上也多给些,有时多舀一勺菜汤,心里就很满足感激。
想起那些青葱岁月,又想想眼前,眼睛就有些潮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