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写的诗歌并赏析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6-10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7万
展开全部

   也许(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蔽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地飞。

   【作者作品及背景】

  作者作品: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1946年7月15日,在西南联大为悼念被特务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闻一多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在昆明西仓坡宿舍门口被反动派的特务枪杀。

  背景: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湖南浠水,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不久得知其妻子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匆匆返回家乡。立瑛病情严重,不幸夭亡。闻一多含悲写下这首诗。

   【课文赏析】

  一落笔,诗人即用“也许”,虚化爱女夭亡的事实。本着对女儿平日活泼娇憨情态的清晰记忆,诗人不忍接受女儿亡故的冰冷现实,他但愿爱女一如平日,只是娇哭既倦,香甜酣眠;本着对女儿的悉心呵护,诗人不许鹰啼蛙鸣、蝙蝠乱飞,以免搅扰女儿酣眠。但臆想毕竟抹不掉事实,鹰啼蛙鸣、蝙蝠翻飞这些景象,还是把事实的冰冷浇入了诗人的心。在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诗人强忍悲哀,张开温暖的臂膀,像以往呵护女儿的生一样,呵护着女儿的死,保其天真,护其安详。

  第二节,诗人进一步以深挚的父爱,为女儿守望彼岸的宁静。连阳光、清风,他都嫌怨;他要用一伞青松蔽护女儿的安眠。但同时, 阳光,清风,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反衬着死亡的冰冷沉寂;那一伞松荫,恰是爱女长眠于斯的标志。所以,诗人为女儿营造彼岸的宁静时,心底实强忍着硬生生的痛。

  第三节,在前文虚化女儿死亡事实的基础上,诗人对这一事实作了美化。诗人设想女儿在地底下,依然保持着在世时的天真与好奇,聆听大自然的奇妙音乐,陶醉在欢快愉悦中。诗人还拿自然天籁与人间的咒骂声作对比,借此抚慰女儿,也抚慰自己:或许在宁静的阴间,比在污浊吵杂的人间更能保持品性的天真和灵魂的纯洁,能比活在丑陋的人间要好些。

  第四节是诗人思想感情的高潮。一方面,父亲对女儿的慈爱发展到了高潮——诗人倾尽慈爱,悄声劝慰,仿佛安抚女儿入眠,好让她进入恬静的梦乡;而另一方面,诗人的丧女之痛也发展到了高潮——黄土撒落,纸钱飘飞,女儿死矣!两股感情,纠结涌荡。诗歌到此,言已尽,而情不可终;诗人此刻,柔肠寸断,心肝俱碎。

  痛失爱女,诗人内心的凄切悲怆,岩浆般涌荡奔突。然而,父亲对女儿疼爱呵护的温情,伴随了女儿的生,也要伴随女儿的死;女儿的生命曾那么鲜活,女儿的灵魂是那么纯洁,诗人怎肯用冰冷的“死”来玷辱她?何况,在艺术上,诗人崇尚锤炼,讲求蕴藉。故诗人敛住悲怆,将它掩抑在对女儿的爱之下。因沉浸着浓郁的悲哀,父爱更显真挚凝重;因掩抑在温厚的父爱下,悲哀更显蕴藉深沉。因此,诗的意象、意境童话般纯净,诗的韵律眠歌般舒缓;整首诗,散发着淳厚的凄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