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国没有狮子,为何还会有石狮子?
中国古代怎么喜欢上石狮子的?
大多数人都很清楚,从古至今都没有在中国就没有狮子的踪迹,只在动物园里才有。那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什么会这么喜欢从来没有见过的的狮子呢?
狮子的故乡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大草原,在交通不发达的中国古代,那时候的人从来也没有见过狮子,那是因为中国根本就不出产狮子。但是这也阻挡不了人们对狮子的喜爱,甚至还把狮子的形象雕成石刻放在门前用来镇宅。既然中国从来也没有这种动物,那么为什么还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佛教文化里,据说,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一头狮子,在佛教里狮子是力量、智慧的化身,加上高贵、威严的形象,在随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时候,一下子就获得了青睐。狮子的形象不仅仅皇室、达官贵人或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可以使用,于是只要是花的起钱的,一般都会放两尊石狮子在门前用来镇宅。
石狮子毕竟和真狮子有根本上的区别,毕竟没有几个人见过真狮子,因为瑞兽狻猊的形象和狮子比较相近,于是工匠就把这两种动物的面貌合二为一,就有了现在的石狮形象。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的卢沟桥上面就雕刻了各种憨态可掬的大大小小的石狮子,尽管和真实的狮子相去甚远,但是细观之下还是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
狮子传入我国后,人们认为它是一种祥瑞之物,有驱魔镇邪的作用,于是用石头雕刻成像。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园林、陵墓。但更多的时候用于大门两侧把门看家。石狮子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又因为南北地域不同的雕刻手法不同,呈现出的面貌又不一样,南狮轻巧活泼,北狮威武雄壮,这和地域文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