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出现过哪些名人?
展开全部
张伯苓(1876年 1951年)天津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爱国教育家。
张伯苓先生出生于清光绪丙子二年四月五日清明节,其生长在一个中等市民家庭,父亲是一名到处奔波的戏曲琴师(沽上人称“琵琶张”)。清末政治腐败, 社会 动荡不安。张伯苓自幼聪颖刚直,见义勇为,常为弱者争公讨理,助人为乐,又酷爱学习,因家寒依附别人私馆就读。
此时正直清臣李鸿章大力开办洋务,在天津成立北洋水师学堂,官费学习,每月津贴白银四两五钱。年仅14岁的张伯苓便考取北洋水师,苦读5年,学习驾驶,每次考试名列第一,1894年张伯苓以优等夺魁成绩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时值甲午战败,20岁的张伯苓被派往“通济舰”服役3年,习枪炮鱼雷和驾驶。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甲午败绩,西方列强欲食肉瓜分中国。英帝强租我山东威海卫,清廷应允。而威海卫在甲午战争时,为日帝所占,列强协议英强租借,清廷派大员乘“通济”舰轮前往办理接收、转租手续。张伯苓随往,亲睹“国帜三易”(接收时,先下日旗,后升国旗,隔一日又改悬英旗。),悲愤填胸,深受刺激!先生为雪国耻,痛感欲救国危,非造就爱国人才不可。欲造就人才,非兴办新教育不可,发教育遂救国宏愿。
1898年,张伯苓毅然弃武从文,决心兴办新学,教育救国,当年11月应津门清府著名翰林严范孙廷聘,在严馆授西洋学(英、理、算、化诸科)。1901年应天津名绅王奎章之请至王馆教西学,此时先生上午在严馆,下午至王馆,约六载。1904年严范孙先生与张伯苓东渡日本考察中学大学教育,见日教育发达,愈感“知彼邦之富强,实由教育之振兴,益信欲救中国,必从教育入手”。归国后严公与先生商议成立中学堂,当年10月王、严两书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1907年中学成立4年,学生人数骤增,校舍难容。吃紧之时,津门邑绅郑菊如在“南开洼”捐地10亩,是年2月23日教职、学生迁入南开新校,校名改称“南开中学堂”。
张伯苓先生,为教育救国,到处奔波筹款办学,为把南开教育创办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曾征求全国教育界,学术界知名人士卓见,多次出国考察教育,吸收西方教育科学加以“土货化”为我所用,办出高水评的南开教育体系。其办学体系宗旨在于造就人才。培养救国建国栋梁人才和领袖人才,因而治学严谨,礼聘名师,亦图强建国,施行高质量水平教授。为培养我国高级建设人才,又于1919年9月25日创立南开大学,1923年9月成立南开女子中学;1928年8月成立南开小学。
九一八事变后,张伯苓校长爱国抗日,曾多次组织师生到察哈尔省慰问抗日同盟军将士,积极支持学生抗日救亡活动和爱国行为。1934年10月第十届华北运动会在天津宁园召开,南开啦啦队同学举旗组成“勿忘国耻”字形,进行表演,当即受到日本领事机构的“抗议”。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瓜已伸向东北,先生高瞻远嘱,1936年3月命中学部喻传鉴主任到四川重庆筹建南开中学,当年9月开学。
1937年“七七事变”,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惨遭日寇轰炸,天津南开中学迁往重庆与渝合并,改名为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迁往昆明,与清华、北大合并为西南联大。抗战时期重庆南开屡遭日寇狂炸,南开中学不断修整、扩展,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高质量高水平办学,因而重庆南开在大后方享有很高的声誉。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张伯苓校长命黄钰生、喻传鉴先生回津办理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复校工作。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先后三次到重庆南开中学劝张伯苓校长一同去台湾,匀被先生以“不原离开大陆,不愿离开南开学校师生”为由加以拒绝。张伯苓校长从1898年至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他把整个一生献给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上,他把整个心血倾注在南开教学上。他制定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培养着救国力量。他主张“德智体”三育并进,则是把爱国教育放在首位。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张伯苓先生向毛主席致电表示祝贺。同年5月周恩来总理派飞机接先生回北京。9月15日张伯苓先生欲回天津,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在中南海西华厅设宴饯行。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病逝,终年75岁。周总理专程来津张宅吊唁,并以“学生周恩来”名义送花圈,以志哀思。
张伯苓先生,他不仅是一位教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实践家。他的卓越成就,曾被上海圣约翰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他是近代天津名人之一,更是天津人民的骄傲。
张伯苓 北辰区宜兴埠人
温家宝 北辰区宜兴埠人
霍元甲 西青区精武镇人
周汝昌 津南区人
李瑞环 宝坻区人
赵丽蓉 宝坻区人
于敏 宁河区人
穆祥雄 北辰区天穆镇人
杨连弟 北辰区北仓镇人
狗不理包子创始人狗子高贵友 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人
郎平 武清区人
马季 宝坻区人
天津出现过哪些名人。这个问题问题实在是问得相当大了。探讨这个问题,最好从近代的天津 历史 中寻找答案。由于天津开放早、地理位置优越,商贸往来发达,因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同时也培育和吸引了很多的人才。 这里只能对近代天津名人做一个简短的罗列介绍,无法全面覆盖,也希望有了解的其它小伙伴来做更多的扩展讨论。 提到天津本地名人,大都会从文化艺术类的名人谈起,以下罗列了几位影响力较大、知名度较高的 历史 名人。
张伯苓 ,教育界大师,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小学创始人及校长。而南开不仅在重庆成立了南渝中学,更成为了中国近代私立学校的典范,后来培育了周恩来等众多英才。
严范孙 ,教育家、学者,是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张伯苓一起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被称为“南开校父”。对于天津人来讲,或许提到严范孙大家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可是提到 严修 ,大家可能一下就知道说的是谁了。
李叔同 ,艺术家,佛学家,法号弘一,对,没错, 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弘一法师 。他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主演《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名剧,可谓无人不知,开中国话剧运动的先河。
张明山 ,民间艺术家,泥人张第一代,众所周时天津泥人张形神毕肖,栩栩如生。也有传泥人张张明山只需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一会儿便可做成了。
梅贻琦 ,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出生于天津,是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也就是说,是张伯苓建校的第一期学生,后成为庚款留学生赴美学习,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
孙菊仙 ,著名京剧演员,扮老生,世称孙派,与汪桂芬、谭鑫培齐名,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以上罗列的皆是对近代发展变革影响较大的天津人,接下来谈一个和天津有着深厚渊源的重要人物。
梁启超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文学家,参与了戊戌变法后开始了政治避难,辛亥革命胜利后,归国定居,选择的定居地就是天津,同时也受聘于南开大学。1915年,袁世凯谋划复辟,在天津的梁启超也与学生蔡锷共同谋划“护国运动”,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做出了贡献。
以上说到的这些 历史 名人只是天津名人的一部分, 严复、张爱玲等大批优秀人士也曾在天津居住、停留甚至发展过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说也说不完。
最重要的不是天津拥有过如此多的优秀人物,而是如此多的风流才子都曾在天津驻足过,促进了天津的文化和发展的繁荣。
曾经有人说过,干表演艺术这一行的,无论你在北京,上海闯下多大的腕儿。如果得不到天津人的认可,就不算个角儿。
天津人懂表演艺术,更在这方面培养了一大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角儿。
天津是中国相声的窝子,相声界的代表人物侯宝林就是天津人。马三立的相声成就也有目共睹。
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火得一塌糊涂的德云社班主郭德纲也是地道的天津人。
一曲《探清水河》征服了无数女粉丝的张云雷,在天津市红桥区还能查到他儿时的记录。
歌神张学友。祖籍在塘沽大沽地区,每次开演唱会,都会向歌迷们强调自己是天津人。
刘欢在大陆歌坛的地位毋庸置疑,他也是咱天津人。 在 体育 馆小学念的小学。
歌唱家蒋大为也是,天津人多少让人有些意外,他生于天津市和平区,一曲《敢问路在何方》唱得荡气回肠。
还有陈道明,张国立、陈宝国、刘佩琦、贾静雯等等一大堆,不客气的说,大半个 娱乐 圈的一线演员都和天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骆玉笙艺名小彩舞,京韵大鼓艺术的杰出代表,一曲《重整河山待后生》让人们熟悉了这位老艺术家。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中国人大多知道的经典歌词,出自李叔同的《送别》。
李叔同的一生堪称传奇,是少有的全才式人物。民国大师林语堂曾有评价说:
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父亲李筱楼是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的进士,当过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
由于父亲李筱楼晚年喜爱佛经,尤其爱禅,李叔同自幼受其熏陶,经常模仿僧人诵经拜忏,佛种深种。
十八岁时与当时天津大商家俞氏之女结婚,可谓家庭美满,人生得意。象所有年轻人一样,正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好年纪。
但时值百日维新之际,由于赞同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坚决变法,被当局定为逆党,不得已,全家避祸与上海。在1905又远渡日本,直至1910年才得已回到故乡天津。
回到天津后,曾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自此开始了多姿多彩的一生。
李先生真是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样样精通,几乎无所不能了。而且,每一样都是独树一帜,都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尤为难得的。
尤其李先生对于佛界的贡献,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对于后世影响极大,直至今日仍有大批的拥趸。李先生出家的因缘并非巧合
或许上天早有安排,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出乎意料的在杭州出家为僧,这在今日可能不少人不能理解,但在当时这不是件不好理解的事,至少在李先生的身边朋友来看,这是件有功德的好事,是可喜可贺的。
李先生出家落发在杭州虎跑寺,受戒在杭州灵隐寺,灵隐寺是当时杭州规模最大的寺院,当时的灵隐寺是由慧明法师做大师父,李先生曾受到大师父的指点,受戒后的李先生一心向佛,潜心戒律,自此开始了他的学佛生涯。
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出入佛门时,弘一法师同其他人一样,先从僧人必读的经典开始,进而博览群经,弘一法师的为人为学皆是如此,除非不做,要做就会认真彻底。
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是博览众长的。
弘一大师不仅在佛家内部博览众长,在佛学开示上也经常儒佛同讲,他在一次对初学的开示上曾讲:
弘一大师的教化,不拘一格,不一定佛家的学识,必须靠佛家的经典才可解释,经常运用儒家的见识来讲解佛家的观点。已儒入佛,虽非弘一大师的首创,自古高僧大德皆有之,但于近代更为突出的首推弘一法师。
如若细述弘一大师之功德,绝非几千言可以详尽,而且,弘一大师不仅仅是在佛家的成就。在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贡献也是极为突出的,但可能因为是有德高僧德缘故,其他方面的成就反被低估了。我是德元空道,欢迎评论分享,交流指正。
武长顺最有名!
还有马艳红,她老家是蓟县白涧镇官善村的。
江西督军陈光远(武清崔黄口人),公安部消防局长孙伦(武清大孟庄人)
倪志福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孙健国务院副总理,夏宝龙现任政协副主席。
焦菊隐,于是之,石挥,牛犇。
曹锟,李纯。
张伯苓先生出生于清光绪丙子二年四月五日清明节,其生长在一个中等市民家庭,父亲是一名到处奔波的戏曲琴师(沽上人称“琵琶张”)。清末政治腐败, 社会 动荡不安。张伯苓自幼聪颖刚直,见义勇为,常为弱者争公讨理,助人为乐,又酷爱学习,因家寒依附别人私馆就读。
此时正直清臣李鸿章大力开办洋务,在天津成立北洋水师学堂,官费学习,每月津贴白银四两五钱。年仅14岁的张伯苓便考取北洋水师,苦读5年,学习驾驶,每次考试名列第一,1894年张伯苓以优等夺魁成绩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时值甲午战败,20岁的张伯苓被派往“通济舰”服役3年,习枪炮鱼雷和驾驶。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甲午败绩,西方列强欲食肉瓜分中国。英帝强租我山东威海卫,清廷应允。而威海卫在甲午战争时,为日帝所占,列强协议英强租借,清廷派大员乘“通济”舰轮前往办理接收、转租手续。张伯苓随往,亲睹“国帜三易”(接收时,先下日旗,后升国旗,隔一日又改悬英旗。),悲愤填胸,深受刺激!先生为雪国耻,痛感欲救国危,非造就爱国人才不可。欲造就人才,非兴办新教育不可,发教育遂救国宏愿。
1898年,张伯苓毅然弃武从文,决心兴办新学,教育救国,当年11月应津门清府著名翰林严范孙廷聘,在严馆授西洋学(英、理、算、化诸科)。1901年应天津名绅王奎章之请至王馆教西学,此时先生上午在严馆,下午至王馆,约六载。1904年严范孙先生与张伯苓东渡日本考察中学大学教育,见日教育发达,愈感“知彼邦之富强,实由教育之振兴,益信欲救中国,必从教育入手”。归国后严公与先生商议成立中学堂,当年10月王、严两书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1907年中学成立4年,学生人数骤增,校舍难容。吃紧之时,津门邑绅郑菊如在“南开洼”捐地10亩,是年2月23日教职、学生迁入南开新校,校名改称“南开中学堂”。
张伯苓先生,为教育救国,到处奔波筹款办学,为把南开教育创办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曾征求全国教育界,学术界知名人士卓见,多次出国考察教育,吸收西方教育科学加以“土货化”为我所用,办出高水评的南开教育体系。其办学体系宗旨在于造就人才。培养救国建国栋梁人才和领袖人才,因而治学严谨,礼聘名师,亦图强建国,施行高质量水平教授。为培养我国高级建设人才,又于1919年9月25日创立南开大学,1923年9月成立南开女子中学;1928年8月成立南开小学。
九一八事变后,张伯苓校长爱国抗日,曾多次组织师生到察哈尔省慰问抗日同盟军将士,积极支持学生抗日救亡活动和爱国行为。1934年10月第十届华北运动会在天津宁园召开,南开啦啦队同学举旗组成“勿忘国耻”字形,进行表演,当即受到日本领事机构的“抗议”。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瓜已伸向东北,先生高瞻远嘱,1936年3月命中学部喻传鉴主任到四川重庆筹建南开中学,当年9月开学。
1937年“七七事变”,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惨遭日寇轰炸,天津南开中学迁往重庆与渝合并,改名为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迁往昆明,与清华、北大合并为西南联大。抗战时期重庆南开屡遭日寇狂炸,南开中学不断修整、扩展,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高质量高水平办学,因而重庆南开在大后方享有很高的声誉。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张伯苓校长命黄钰生、喻传鉴先生回津办理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复校工作。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先后三次到重庆南开中学劝张伯苓校长一同去台湾,匀被先生以“不原离开大陆,不愿离开南开学校师生”为由加以拒绝。张伯苓校长从1898年至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他把整个一生献给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上,他把整个心血倾注在南开教学上。他制定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培养着救国力量。他主张“德智体”三育并进,则是把爱国教育放在首位。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张伯苓先生向毛主席致电表示祝贺。同年5月周恩来总理派飞机接先生回北京。9月15日张伯苓先生欲回天津,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在中南海西华厅设宴饯行。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病逝,终年75岁。周总理专程来津张宅吊唁,并以“学生周恩来”名义送花圈,以志哀思。
张伯苓先生,他不仅是一位教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实践家。他的卓越成就,曾被上海圣约翰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他是近代天津名人之一,更是天津人民的骄傲。
张伯苓 北辰区宜兴埠人
温家宝 北辰区宜兴埠人
霍元甲 西青区精武镇人
周汝昌 津南区人
李瑞环 宝坻区人
赵丽蓉 宝坻区人
于敏 宁河区人
穆祥雄 北辰区天穆镇人
杨连弟 北辰区北仓镇人
狗不理包子创始人狗子高贵友 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人
郎平 武清区人
马季 宝坻区人
天津出现过哪些名人。这个问题问题实在是问得相当大了。探讨这个问题,最好从近代的天津 历史 中寻找答案。由于天津开放早、地理位置优越,商贸往来发达,因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同时也培育和吸引了很多的人才。 这里只能对近代天津名人做一个简短的罗列介绍,无法全面覆盖,也希望有了解的其它小伙伴来做更多的扩展讨论。 提到天津本地名人,大都会从文化艺术类的名人谈起,以下罗列了几位影响力较大、知名度较高的 历史 名人。
张伯苓 ,教育界大师,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小学创始人及校长。而南开不仅在重庆成立了南渝中学,更成为了中国近代私立学校的典范,后来培育了周恩来等众多英才。
严范孙 ,教育家、学者,是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张伯苓一起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被称为“南开校父”。对于天津人来讲,或许提到严范孙大家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可是提到 严修 ,大家可能一下就知道说的是谁了。
李叔同 ,艺术家,佛学家,法号弘一,对,没错, 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弘一法师 。他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主演《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名剧,可谓无人不知,开中国话剧运动的先河。
张明山 ,民间艺术家,泥人张第一代,众所周时天津泥人张形神毕肖,栩栩如生。也有传泥人张张明山只需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一会儿便可做成了。
梅贻琦 ,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出生于天津,是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也就是说,是张伯苓建校的第一期学生,后成为庚款留学生赴美学习,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
孙菊仙 ,著名京剧演员,扮老生,世称孙派,与汪桂芬、谭鑫培齐名,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以上罗列的皆是对近代发展变革影响较大的天津人,接下来谈一个和天津有着深厚渊源的重要人物。
梁启超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文学家,参与了戊戌变法后开始了政治避难,辛亥革命胜利后,归国定居,选择的定居地就是天津,同时也受聘于南开大学。1915年,袁世凯谋划复辟,在天津的梁启超也与学生蔡锷共同谋划“护国运动”,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做出了贡献。
以上说到的这些 历史 名人只是天津名人的一部分, 严复、张爱玲等大批优秀人士也曾在天津居住、停留甚至发展过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说也说不完。
最重要的不是天津拥有过如此多的优秀人物,而是如此多的风流才子都曾在天津驻足过,促进了天津的文化和发展的繁荣。
曾经有人说过,干表演艺术这一行的,无论你在北京,上海闯下多大的腕儿。如果得不到天津人的认可,就不算个角儿。
天津人懂表演艺术,更在这方面培养了一大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角儿。
天津是中国相声的窝子,相声界的代表人物侯宝林就是天津人。马三立的相声成就也有目共睹。
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火得一塌糊涂的德云社班主郭德纲也是地道的天津人。
一曲《探清水河》征服了无数女粉丝的张云雷,在天津市红桥区还能查到他儿时的记录。
歌神张学友。祖籍在塘沽大沽地区,每次开演唱会,都会向歌迷们强调自己是天津人。
刘欢在大陆歌坛的地位毋庸置疑,他也是咱天津人。 在 体育 馆小学念的小学。
歌唱家蒋大为也是,天津人多少让人有些意外,他生于天津市和平区,一曲《敢问路在何方》唱得荡气回肠。
还有陈道明,张国立、陈宝国、刘佩琦、贾静雯等等一大堆,不客气的说,大半个 娱乐 圈的一线演员都和天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骆玉笙艺名小彩舞,京韵大鼓艺术的杰出代表,一曲《重整河山待后生》让人们熟悉了这位老艺术家。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中国人大多知道的经典歌词,出自李叔同的《送别》。
李叔同的一生堪称传奇,是少有的全才式人物。民国大师林语堂曾有评价说:
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父亲李筱楼是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的进士,当过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
由于父亲李筱楼晚年喜爱佛经,尤其爱禅,李叔同自幼受其熏陶,经常模仿僧人诵经拜忏,佛种深种。
十八岁时与当时天津大商家俞氏之女结婚,可谓家庭美满,人生得意。象所有年轻人一样,正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好年纪。
但时值百日维新之际,由于赞同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坚决变法,被当局定为逆党,不得已,全家避祸与上海。在1905又远渡日本,直至1910年才得已回到故乡天津。
回到天津后,曾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自此开始了多姿多彩的一生。
李先生真是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样样精通,几乎无所不能了。而且,每一样都是独树一帜,都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尤为难得的。
尤其李先生对于佛界的贡献,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对于后世影响极大,直至今日仍有大批的拥趸。李先生出家的因缘并非巧合
或许上天早有安排,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出乎意料的在杭州出家为僧,这在今日可能不少人不能理解,但在当时这不是件不好理解的事,至少在李先生的身边朋友来看,这是件有功德的好事,是可喜可贺的。
李先生出家落发在杭州虎跑寺,受戒在杭州灵隐寺,灵隐寺是当时杭州规模最大的寺院,当时的灵隐寺是由慧明法师做大师父,李先生曾受到大师父的指点,受戒后的李先生一心向佛,潜心戒律,自此开始了他的学佛生涯。
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出入佛门时,弘一法师同其他人一样,先从僧人必读的经典开始,进而博览群经,弘一法师的为人为学皆是如此,除非不做,要做就会认真彻底。
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是博览众长的。
弘一大师不仅在佛家内部博览众长,在佛学开示上也经常儒佛同讲,他在一次对初学的开示上曾讲:
弘一大师的教化,不拘一格,不一定佛家的学识,必须靠佛家的经典才可解释,经常运用儒家的见识来讲解佛家的观点。已儒入佛,虽非弘一大师的首创,自古高僧大德皆有之,但于近代更为突出的首推弘一法师。
如若细述弘一大师之功德,绝非几千言可以详尽,而且,弘一大师不仅仅是在佛家的成就。在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贡献也是极为突出的,但可能因为是有德高僧德缘故,其他方面的成就反被低估了。我是德元空道,欢迎评论分享,交流指正。
武长顺最有名!
还有马艳红,她老家是蓟县白涧镇官善村的。
江西督军陈光远(武清崔黄口人),公安部消防局长孙伦(武清大孟庄人)
倪志福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孙健国务院副总理,夏宝龙现任政协副主席。
焦菊隐,于是之,石挥,牛犇。
曹锟,李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