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的心理问题
毕业生的心理问题
导语: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压力如果得不到必要的排遣和缓解,就有可能引起内分泌失调,并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神经上和躯体上的疾病。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毕业生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关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1】毕业生的心理问题
有的大学毕业生说:“许多人都说我们是‘天之骄子’,说我们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实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期盼下进入大学的,可是进入大学以后却发现,自己既不是‘龙’也不是‘凤’,只是万千学子中普普通通的一员。现在毕业了,就业压力这么大,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了。‘十年寒窗苦’,终于熬出头了,怎么也得找个像样的工作呀,如果找个高中毕业生就能胜任的或者收入特别低的工作,真是不甘心。”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要求高,家长期望高,个人成才欲望强烈,但由于他们心理尚未成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而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阶段又会面对很多问题,所以心理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一、情感方面的问题。
在大学里,谈恋爱的学生很多,可是毕业以后,为了自己以后的发展,很多人不得不劳燕分飞,以致双方都非常痛苦。
二、强烈的受挫感。
就像有些毕业生说的那样:“我们什么也不是。”这类学生焦虑、压抑、缺乏自信,对什么都感到力不从心,无法适应面临的一切。
三、凡事都看不惯。
这种学生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对身边的人和事不屑一顾,看谁都不顺眼,还经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总觉得在哪个单位工作都没有乐趣、都“屈才”。
四、眼高手低。
这样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特别挑剔,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不愿去做平凡的工作,而且,他们经常是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完、没有做好,就想做第二件事情,结果可能连一件事也做不好。
五、盲从心理,患得患失 。
大学校园里的“本本族”可能是最好的例子。许多同学没有明确的目标,看到别的同学在考各种证,自己也就跟着考,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证对自己到底有什么用,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完全是随大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路数”,不要什么都跟别人学,要自己走自己的路。有些人虽然拿到了“本本”,却并没有真正掌握该项技能,这样的“本本”就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
六、过于理想化。
有的大学生总是沉浸在理想的王国里,觉得任何事情都应该特别完美,抱有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一些解决办法:
首先、大学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以前,要在思想上进行转变。在学校,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而走入社会以后,需要的则是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所以,要对自己重新定位、改变角色,并且要去感受社会,认真地投入到实践中去,努力适应环境。
其次、不要好高骛远。大学毕业生要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要符合实际,不要太高。不要对任何事情都寄予非常高的希望,不要太追求完美,要学会调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同时要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实际出发,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最后、就是要调整心态,遇到挫折不要丧失信心。要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越多,学习的机会也就越多,要学会在挫折和困难中提高自己。
【2】中职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很多学校的一个教育方面需要关心的问题。因为学校教育主要以育人为主,而掌握学生的一个心理特征就是教育学生的首要基础了,如果心理都不了解是教育不好学生的。那么对于学生应该有哪些会出现的问题呢,其实有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例如说到的中职生吧,心理问题有很多种,但是总体还有有一个大概的趋势,如果掌握了就可以教育好了。
1、第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很多学校的一个教育方面需要关心的问题。因为学校教育主要以育人为主,而掌握学生的一个心理特征就是教育学生的首要基础了,如果心理都不了解是教育不好学生的。
2、第二个,那么对于学生应该有哪些会出现的问题呢,其实有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例如说到的中职生吧,心理问题有很多种,但是总体还有有一个大概的趋势,如果掌握了就可以教育好了。
3、第三个,其实对于中职生来说,一个心理问题就是很多的中职生是因为成绩不好才读中职的,所以有一个自卑心理,或者认为是比别人差才读,还有一个就是放弃自我的心理,导致学生容易逃课之类的。注意事项:
根据以上来说学校教育主要以育人为主,而掌握学生的一个心理特征就是教育学生的首要基础了,如果心理都不了解是教育不好学生的。那么对于学生应该有哪些会出现的问题呢,其实有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例如说到的中职生吧,心理问题有很多种,所以一定要了解。
【3】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任何心理问题都有其诱发的原因,那么,诱发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认为可以分为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外界因素主要有社会历史、学校、家庭三个方面,个体自身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心理品质。外在因素可以简单的分为以下三者:
1、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是容易诱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封建历史特别长的国家,封建大一统思想和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的小农经济,形成了腼腆、含蓄、矜持的“内向型”民族性格,对个性心理少有关爱和研究。这种“内向型”性格,固然有其优点,但也极易诱发心理疾患,并且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有效的心理疏导。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激起大学生心灵的“振荡”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随着西方文明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迅速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给原有的`传统的、稳定的价值体系很大的冲击。知识经济行将到来,复合型人才的高要求,使得大学生们面对社会人才的激烈竞争感到彷徨,在拼命拿各种证书时,却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命运。人们很难对什么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甚至不同年龄阶段,同一个人对同一问题回答也不一样,从而使人产生不安和焦虑。久而久之,这就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诱因。
2、家庭原因。父母处事态度、生活方式等家庭氛围的影响。事实证明,父母感情和谐、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往往使个体形成谦虚、礼貌、随和、诚恳、乐观、大方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反之,家庭成员之间如果经常吵闹、打骂,则易使个体形成粗暴、蛮横、孤僻、冷漠等不良的人格特征。有的大学生父母婚姻的不幸,也会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对他们的生活溺爱、包办过多,但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升学、成才期望又过高,这样,一方面使他们养成了任性、依赖,骄横的心理,适应生活能力差、社会交际能力弱;另一方面,又使他们面对父母“望子成龙”的目光,容易产生恐慌、焦虑、内疚的心理,惟恐考试成绩不好,不能升学、不能成才而无颜面对父母。
3、学校原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教育的力度不够。
传统教育模式的内在惰性、多年来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以“学科本位”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其实质就是专业教育的模式。不可否认,这种教育模式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这种教育模式所产生的弊端。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大学生多是秀才,少有人才,往往专业知识扎实而个性心理却不太健康,意志品质脆弱,很难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今天呼唤素质教育,就是因为素质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从自身因素考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初入大学校门,课程及学习方法等较高中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不断升高,考试成绩尤其是英语学习的压力,生活上习惯的不适应,比如南方和北方的生活习惯、方式改变比较大。许多学生不但没有从高中应试教育走出的放松感,反而觉得学习压力加重,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因此而导致心理障碍。
2、环境不适。很多学生都是只身在外地读书,而且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和家庭。曾经受家长溺爱的学生,因缺乏生活的实际能力和技巧,导致无法适应新环境,不善于和新同学、老师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交往。环境的变化,在角色转换与适应中,产生一些障碍。许多学生都会由此而感到环境生疏,人际关系淡漠,一些学生会因此而产生孤独、焦虑、自闭,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杀倾向等问题。
3、情感困惑。当今大学生拥有激情和活力,殷切的希望和异性展开交际交流,并且急于在这种交往中表现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然而一旦受挫,如果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内心情绪,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自杀,现在高校中的自杀事件大部分由此而产生。
4、缺乏疏导。我国部分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门诊或诊所,有的只是摆设。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够及时被发现,也不能及时接受心理辅导,部分学生的心理疾患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行为方面的问题。许多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一是因为参与咨询的教师生理、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尚欠缺,并非专家型的,所以难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出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处方,二是心理咨询的一些手段、方法落后、陈旧,适应不了学生的要求,以致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问题,也不太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解决。
二、心理疾患的表现
1、情绪表现。心理疾病的初期通常体现在情绪变化上,有些学生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脾气暴躁、容易发怒,有的则是出现不必要的焦虑、紧张,担心甚至恐惧。有的会出现自杀征兆。
2、行为表现。学生会出现沉默寡言或者过分活跃,离群独处或有暴力倾向及行为问题,如逃学,偷东西,沉迷网络,经常性的自言自语等都属于言语障碍。出现上述表现的学生已经发出明确的心理求助信号,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3、生理表现。部分学生不但会在情绪、行为上有所表现,还可能出现生理上的症状,而通过检查却无躯体疾病,如头疼耳鸣、全身酸楚四肢无力、睡眠障碍等。有的学生还会出现恶心、厌食、暴食等症状。
三、怎样进行心理保健
自我保健主要是正确客观地面对自己与社会,其主要体现在:
1、认清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和评价,无需求全责备、作茧自缚。在选择适当目标完善自我的同时,还应看清自身的不足,努力改进,并保持愉悦的心情。
2、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制定无法实现的目标,不为力所不及的事情苦恼,也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作比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
3、乐于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增进同学友谊、师生关系,更能使自己保持心理平衡。学生可以向好友诉说喜怒哀乐,或与辅导教师交流,以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或紧张。
四、心理治疗的措施
1、建立友善关系 辅导教师应该尽量保持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关系,可以适当的提供自己的经历或其他有针对性的个案或例子,籍此让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但要避免压制性的说教,逐渐帮助学生寻找适当的适应方式,有效的处理问题。
2、注重亲友的辅导和教育 与学生的父母和朋友交流,不仅可以得到更多信息,还可以帮助学生的父母学会如何用有效的方式对待子女。父母适当的帮助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及时发现与治疗 学校应该开设心理门诊或心理课程,定期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该及时请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治疗医生给予疏导和治疗。
;2024-07-1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