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都有什么与虎有关的民俗传统?
虎,堪称百兽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民间流传的风俗习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与虎有关的民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习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一只用黄布做的老虎,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在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小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的习俗。
人们认为虎的形象可以吓退妖魔,保护儿童平安,还能增强他们的活力。五月初五端午节,山东、浙江、福建等地盛行配饰“艾虎”(用艾叶装饰的虎形饰物)以辟邪禳灾。
北方各地在端午节这天,喜欢用雄黄酒在孩子额头上写“王”字,名叫“虎头纹”,家家户户还把“艾虎镇五毒”“老虎葫芦剪纸”贴在门上辟邪。彝族“跳虎节”是现今遗存的虎图腾的一种祭祀性舞蹈。它是模仿原始人类生产、生活和繁衍等一系列动作的舞蹈,以此来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这些与生肖虎有关的民俗活动,给生活增添了情趣,带来了欢乐。
民俗传统~牛斗虎
“牛斗虎”起源于“牛虎拳”,后来由武术动作逐渐演变为舞蹈表演。今天,“大老虎”身边还紧紧跟着几只“小老虎”,动作虽然稚嫩,但却干劲十足。
在河南焦作就有这样一项独特的活动。每逢春节,“耍老虎”主要以两个人合作为主,一个人举虎头,一个人撑虎尾,随着锣鼓的节奏做出扑、跌、甩等各种动作。
民俗传统~黎侯虎“中华第一虎”
被誉为“中华第一虎”的“黎侯虎”,是长治市黎城县民间手工技艺的主要代表。
布老虎是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手工艺品,它是很好的儿童玩具、馈赠礼品及收藏品,长治的非遗“老虎”也因承载了绵延厚重的历史和创新的现代技艺而历久弥新。
从态势上塑造了虎虎生威的精神劲儿和孩子般天真可爱的味道。“黎侯虎”的色彩以“黑、赤、青、白、黄”为主,突出了团块美,符合民间玩具共有的造型法则,显现出了简约美和质朴美。
虎为“百兽之王”,是中国民间普遍尊崇的吉祥物。自汉代开始,便有画虎于门,驱邪镇定的风俗。中国人习惯将最重要、最美好的祝福都凝聚在孩子的饰物和用具上,大人们常为孩子做一些带有“虎”寓意的随身物品,除了有驱邪镇定作用之外,还有祝福孩子虎头虎脑、长命百岁之意,希望孩子长大之后能像老虎一样体格健壮,勇猛威武。
广西的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群众,至今都保持着给孩童做虎头帽、虎头鞋的习俗。这些帽子形态各异,充满了童趣,同时也都具备老虎这一关键元素。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的一顶壮族绣花帽,乍一眼看去,上面并没有老虎的图案,但是,帽子却借用了老虎的造型。
“这顶壮族绣花帽是花婆与虎头帽习俗结合的产物。”广西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樊苗苗说,花婆在壮族传说里是主事生育和守护儿童之神,专门主管赐花送子之事,白花代表男孩,红花代表女孩。老艺人在制作虎头帽的时候,将花婆的寓意嵌入虎头帽之中,相信这是最能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的信物,具有鲜明的壮族民族特色。
广西“虎文化”兼容并蓄
在中原地区,小孩满月之时,长辈们就要给孩子送上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绣有老虎纹饰的肚兜等,以求孩子健康平安、茁壮成长。这样的习俗流传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就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那些威严凶猛的老虎造型,在广西孩子的身上换了另外的面貌,或可爱、或憨厚、或调皮。它们色彩斑斓,意趣盎然。因为人们相信,老虎能陪伴孩子们茁壮成长,趋吉避凶。
2、“小虎子们”在过周岁生日的时候,要穿虎头鞋、戴虎头帽、枕虎头枕头。这种习俗在中国民间文化里延展到其他属相的孩子,这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属相,孩子在周岁生日的时候,都要穿虎头鞋、戴虎头帽。寓意是祝福孩子们成长的“虎虎有生”。
3、农历五月端阳,民间,尤其是乡村,人们常常要佩戴“艾虎”。这天人们要用雄黄酒在小孩子前额画一个“王”字,并用五色线扎成虎形的香包,给小孩子戴上,以示驱五毒(蝎、蛇、蟾、蜈蚣、壁虎)。
5、在陕西,有一种“布老虎”的玩具十分著名。原来,陕西人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目前这种布老虎已经成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工艺品。
6、山西等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妇女怀孕,枕旁放小布老虎,希望母腹中的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壮可爱。孩子一出生,外婆家要送来虎馍、戴虎项圈、盖虎被,桌上摆放布老虎,门窗贴老虎剪纸。让虎守卫在小儿的周围。孩儿周岁,舅舅要送一只或一对布虎枕,当枕头又当玩具,表示祝福。孩儿会走路时,要戴虎帽、穿虎鞋、围虎兜,把孩儿打扮成一只镇邪的小老虎。
7、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他们以白虎为祖神和图腾,至今大多数白族人的家庭里,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白虎,祈虎赐祥降瑞,以虎形铸造器物,以作镇妖祛邪之用。土家人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中,也随处可见白虎的印迹;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拜虎祖;土家人民间舞蹈“撒尔嗬”中,有“抱虎头”、“猛虎下山”等舞姿,以虎驱恶镇邪,希冀平安幸福。土家族民谚就有:“三梦白虎当堂坐,当堂坐的是家神”、“白虎当堂坐,无灾又无祸”。
8、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俗。新媳妇被接到婆家后,婆家人要把一对蒸好的老虎形状的馍馍,用红绳拴在一起,挂在新媳妇的脖子上。进入洞房后,新媳妇要把馍馍拿下来,和新郎官一起分食,表示两人在约会。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一对馍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馍的额中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9、主要生活在四川大凉山和云南的彝族,他们认为自己是虎的后代,所以死后灵魂还原为虎,“人死一只虎,虎死一枝花”。彝族每年要过“老虎节”,从农历正月初八日落开始,到正月十五太阳升起结束。彝族老虎节中的活动很多,人们不仅要祭虎神,还要化妆成老虎,跳虎舞。最后,虎神老人到各家各户拜年,口念吉祥,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10、白族视虎为祖,认为自己是“虎儿虎女”。白族人家里要挂虎图,修房造屋、婚嫁等家庭的重要事件,也都要选择虎日以为吉祥。白族猎人不打虎,如偶被老虎咬死,也看作“成仙”。
在云南,人们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诠释底蕴深厚的虎文化,如憨态可掬的手工艺品、美不胜收的自然名胜、历史悠久的古镇古街等等,其中数彝族虎文化最为典型。
从神话传说到图腾信仰,从名胜古迹到天文历法、节日和精神生活,彝族有着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纷繁复杂的虎文化。彝族人不仅有虎生宇宙、人虎互变等神话传说,还以虎为氏族部落、山川河流、地区、建筑和人的名号,崇尚虎图腾的彝族还创造并传承了虎历和虎星占。
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有“中国彝族虎文化故乡”之称,至今仍保留着6500多年前的虎崇拜习俗,并完整地传承神秘古老的“三笙”文化。
“三笙”(“笙”指舞蹈)文化被誉为我国彝族虎文化“活化石”。
自2007年起,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至初十,双柏县会举行彝族虎文化节。独具民族特色的祭虎大典、“三笙”表演是节日的重头戏。
除了节日庆典,在日常生活中,楚雄双柏彝族也处处保留着虎崇拜的文化痕迹,如寨门口、房顶上安放石虎,房屋横梁上雕虎,墙上画虎,衣服上绣虎等。
不仅如此,虎也是云南纳西族的门神之一,在东巴文化最古的东巴经中,皆以虎头图为卷首,巫师的棒头、纳西人居室的门楣及作为护身符、送新娘的礼物,均有虎头或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