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首词怎么解释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
《声声慢》之美妙,大抵有四点:
(一)迭字运用,创意出奇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其中,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二)叙写伤感,层次分明
整阕词,总共可分三节九个层次.「寻寻觅觅」以下七组迭字是第一节.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
自「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是第二节.上节七组迭字,总言心情的悲伤;这一节承上申说可伤的情景,也分为三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第一层,写气候冷暖不定之可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言淡酒不敌晚风之可伤.「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雁声过耳之可伤,为第三层.换头三句,仍分三层,渲染可伤的情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懒摘黄花之可伤,为第一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日长难熬之可伤,为第二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雨滴梧桐的凄凉伤感,为第三层.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就悲伤心情作渲染挥洒,是借镜辞赋的写作手法.「以赋为词」,北宋词人周邦彦最为专擅;李清照亦长于写赋,故也能借镜赋法填词.
至于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总结前面三节六层可伤之事.前文蓄势厚实,故此处总结顺理成章.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凸显结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阕「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细」字,细腻道出愁人的苦闷:「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诉诸听觉,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点点滴滴」四迭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总之,全词藉景抒情,运景入情: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景象,以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
(四)以声摹情,展现乐章之美
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曾称:「《声声慢》是李清照词中特别讲究声调的一首名作.」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夏先生曾提出全词多用齿声字(齿音)及舌声字(舌音):《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一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这可见她艺术手法的高强,也可见她创作的大胆.宋人只惊奇她开头敢用十四个重叠字,还不曾注意到它全首声调的美妙.(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另外,还以双声迭韵字的运用,来增强抒情效果.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迭韵字如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将词之为音乐文学的特质,发挥无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
《声声慢》之美妙,大抵有四点:
(一)迭字运用,创意出奇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其中,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二)叙写伤感,层次分明
整阕词,总共可分三节九个层次.「寻寻觅觅」以下七组迭字是第一节.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
自「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是第二节.上节七组迭字,总言心情的悲伤;这一节承上申说可伤的情景,也分为三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第一层,写气候冷暖不定之可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言淡酒不敌晚风之可伤.「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雁声过耳之可伤,为第三层.换头三句,仍分三层,渲染可伤的情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懒摘黄花之可伤,为第一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日长难熬之可伤,为第二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雨滴梧桐的凄凉伤感,为第三层.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就悲伤心情作渲染挥洒,是借镜辞赋的写作手法.「以赋为词」,北宋词人周邦彦最为专擅;李清照亦长于写赋,故也能借镜赋法填词.
至于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总结前面三节六层可伤之事.前文蓄势厚实,故此处总结顺理成章.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凸显结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阕「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细」字,细腻道出愁人的苦闷:「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诉诸听觉,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点点滴滴」四迭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总之,全词藉景抒情,运景入情: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景象,以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
(四)以声摹情,展现乐章之美
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曾称:「《声声慢》是李清照词中特别讲究声调的一首名作.」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夏先生曾提出全词多用齿声字(齿音)及舌声字(舌音):《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一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这可见她艺术手法的高强,也可见她创作的大胆.宋人只惊奇她开头敢用十四个重叠字,还不曾注意到它全首声调的美妙.(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另外,还以双声迭韵字的运用,来增强抒情效果.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迭韵字如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将词之为音乐文学的特质,发挥无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