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看待将VR带入教育课堂,VR在授课时有哪些优势劣势?
虚拟仿真(Virtual Reality),意同:虚拟现实,简称VR或称灵境技术,就是用一个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
首先要搞清楚VR系统的分类。
01
非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用户通过键盘、鼠标、操纵杆或触摸屏等设备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这种虚拟现实系统通常被称为非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Non-Immersive VR System),又称桌面式或窗口式虚拟现实系统。
非沉浸式虚拟现实正在现代教育中逐步得到普及,因为它能够在与现实世界非常相似的虚拟世界中提供实时可视化和交互,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效率。同时,桌面式VR可及性强,学生在PC端或移动端即可以完成实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02
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Immersive VR System)可使用户完全融入并感知虚拟环境,获得存在感。一般有两种途径实现系统功能:洞穴自动虚拟环境(Cave Automatic Virtual Environments ,简称CAVE)和头戴式显示器,同时配备运动传感器以协助进行自然交互。
与非沉浸式虚拟现实相比,有学者发现沉浸式虚拟现实可使用户拥有更好的记忆能力。他们在2019年的最新研究表明,用户更加关注深度沉浸体验的附加任务,空间意识感对于用户记忆至关重要。但沉浸式VR对使用终端要求较高,对软件的交互体验和质量要求较高,且现阶段并不适用于大多数教学科目。
03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Distributed VR System)通过互联网络使多地用户能够实时交互,共享相同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不独立存在,运行于网络连接的多个计算机系统。有学者认为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在教育领域应用较多,方便远程多人学习。
分布式VR系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学生理解多角色分工协作职能非常有帮助,但对用户端的网络环境及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要求较高。
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适用科目
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实验对象的反复操作训练,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和技能。如电路故障诊断,老年照护等科目
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适用科目
对沉浸感要求较高,如驾驶技术,室内设计等科目。注重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感官体验,通过沉浸感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适用科目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系统性知识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如医疗手术,经济学实验等科目。
将虚拟现实/仿真(VR/Virtual Reality)技术应用于教育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具有一些优势和劣势。以下是您可能想要考虑的一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
1.提供了更具互动性的学习体验: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互动,参与学习过程,这样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
2.增强了学习的真实感:VR技术可以创建逼真的虚拟场景,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概念,增强对知识的记忆。
3.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VR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实验,而无需使用真正的实验器材。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VR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为他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由探索并提出新的想法。
劣势:
1.成本较高:使用VR技术需要购买和维护专门的设备和软件,这会带来高昂的成本。
2.技术门槛高:VR技术对于一些学生和教师来说可能很难掌握,需要花费时间学习和适应。
3.容易引起晕动症:对一些人来说,长时间在虚拟环境中活动可能导致晕动症或其他身体不适。
4.难以应用于某些学科:一些学科可能难以应用VR技术,例如,学习历史或文学等学科不太适合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
将VR技术应用于教育课堂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劣势。因此,使用VR技术需要谨慎考虑其适用性和实用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VR技术的应用让“做中学”随时随地可得成为现实。
——仿真教学.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