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技巧是什么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7-16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5万
展开全部

        诗歌朗诵技巧

  一、重音——重音的读法

  1、低中见高法:就是把要强点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一些。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2、实中转虚法:虚声指声轻气多的声音。采用重音轻读的形式。

  3、快中显慢法:把某些字词的读音有意拉长,形成拖腔。

  4、连中带停法:运用停顿来突出重音,几乎每个主要的重音都离不开它。

  二、节奏:节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现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的循环往复。

  基本要领: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沉稳型

  《春》《天上的街市》 ——轻快型

  《沁园春 雪》《济南的冬天》——舒缓型

  三、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

  四、 停连

  1.停顿包括:文法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情感)停顿。

  ● 文法停顿:第一种按照行文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第二种由文章结构决定的,这种停顿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顿。停顿是有思想,有内容的,并不是空的。

  ● 语法停顿:由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停顿。①某些介词前面或后面②方位后③动词后④某些连词前面或后面(因为,如果,和等)

  ●逻辑停顿:一般较短,只相当于顿号所作的停顿。有强调性停顿,并列式停顿,呼应性停顿(有些词唤睁派具有领属关系,比方说,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后要停顿)领词,尾词停顿。

  ●心理停顿:由心理情绪决定的,常有激发诱导的意味。达到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无言,却有情;虽无声,和贺却意无穷”

  例如:美丽的梦 / 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 / 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 / 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 / 出现

  ——席慕容《初相遇》

  2、与停顿相反的一对观念——连贯(用~表示)

  朗诵过程中,思想情感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在意思延续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用语流连贯的表达技巧。

  例如:你的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如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 如我们今天学习的 《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再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红色词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四、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早昌。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总之,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投入真情,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歌的感染力,用诗歌特有的魅力打动读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