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至六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一、作用:为后文做铺垫,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二、全文概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该散文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1926年9月18日写的。“三一八”惨案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为北京文教界50人通缉犯。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战,1926年应厦门大学邀请被迫离开北京。鲁迅是夏天来到厦门大学的,学生们还没有开学。
鲁迅常常回忆起他小时候流浪、消沉的往事。他写了这篇文章,并在《莽原》出版,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艺术手法
这是现场的照片。作者调动各种感官,使景物描写生动生动。蔬菜边的“绿色”、桑树的“紫红色”、花椰菜和蜜蜂的“黄色”是文字的颜色;“大”、“胖”、“臃肿”和“小球状小珊瑚珠”是文字的形状,都是从视觉角度书写的。
蝉的“长鸣”和蟋蟀的“弹钢琴”都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覆盆子“酸甜”是形容味道的。这是照片,味道。作者对花园的热爱贯穿于对风景的描写之中。
语言简洁生动。比如,对春夏秋景的描写很少,但对事物的感受却非常生动。本文描述了冬季在雪地里抓鸟的全过程,
用“扫”、“露”、“枝”、“散”、“部”、“拉”、“看”、“拉”、“盖”等动词准确、形象、层次地描述了抓鸟的全过程,体现了作者选词造句的能力。写出学生读书的情景,教师读书的态度和行动生动逼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