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的古代历史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10-30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3万
展开全部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古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

庆元元年(1195)“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

安庆古名“盛唐”,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枞阳之歌"。

今安庆城区登云坡即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

相传东晋诗人、堪舆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别名“宜城”。

安庆城始建于南宋。

嘉定十年(1217)知府黄干“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端平二年(1235)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及至景定元年(1260),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复筑宜城为新安庆府”治(今安庆市),并迁怀宁县治附郭。

从此,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府、道、专区等)相一致,沿用至今。

安庆,由于地处要津,早在建城之前就逐渐成为黎庶聚落、商贾集市、官府驿站和佛事禅场之处。

据史料记载,三国(吴)时期(2 14—237)有军事重镇皖口城。

东晋咸和年间(327—334)童师和尚在万松山麓建造太平寺(今仍有太平寺街)。

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宝志和尚在渌水乡(今北郊)建造石山寺。

隋代开皇年间(58 1—600)即有菩提庵后改名三祖寺(今仍有三祖寺街)。

北宋的建隆(960)、开宝(974)和崇宁(1 102—1106)年间,先后有伏虎禅师、涵万和尚等建造三城寺和宝善庵。

熙宁八年(1075)在同安桥设置舒州同安监铸造铜币。

南宋在此建城,这里已有着自汉晋以来逐渐形成较为发达的经济、文化基础。

安庆建城以后直至清末,均为安庆府和怀宁县治,民国时期为专署驻地。

明末以来的巡抚亦持节镇守于此。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同时又是安徽省省会。

新中国成立后,安庆单独建市,是皖西南的中心城市。

1949年设安庆市,由安庆专署领导。

1951年安庆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辖。

1952年安庆市由省直辖。

1960年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

1961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

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1949年设安庆专区,属皖北行署区。

安庆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8县。

1952年安庆专区属安徽省领导。

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原池州专区所属铜陵、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至德(驻秋浦)、东流等5县划入安庆专区。

辖13县。

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

原由省直辖的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

辖1市、12县。

1959年东流、至德2县合并为东至县(驻尧度镇)。

辖1市、11县。

1961年安庆、铜陵2市改由省直辖。

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

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4县划归池州专区。

辖1市、8县。

1970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地区驻安庆市。

辖安庆市及桐城、枞阳、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驻梅城镇)等8县。

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安庆地区辖8县。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庆地区,所属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划归安庆市。

1996年8月2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6]59号)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

属安庆市代管。

2005年5月13日,安庆市郊区更名为安庆市宜秀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