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历史贬低秦国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10-28 · TA获得超过989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8万
展开全部

1.为什么秦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秦能统一中国,是时代偶然,历史的必然. 首先,秦国是当时比较强盛的国家之一,兵强马壮,猛将如云(例如白起,号称“人屠”),再加上前几代君王的积累,直到嬴政时代,秦国的积蓄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时,秦国无论从政治,外交,军事,人才等方面都超越其他诸侯国了,最后当然是按部就班,一口一口的吃掉其他国家. 而秦朝的建立意味着中国历史打开了新的篇章. 其实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变化.换句话来说,人类在不断地进步,从奴隶社会(周)到封建社会(秦)是历史的必然,而秦国不过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假如没有秦国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国家最后统一中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从而载入史册. 所以,秦能统一中国,是时代偶然,历史的必然.。

2.秦国的历史阐述秦国的起源,发展,灭亡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

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

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 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国自商殃变法之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奖励耕战“赏不遗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处于一孔”的基本国策。秦内修明政理以储军国之资,外开疆辟壤与列国争衡。

秦国统治者运用严酷无情的法家思想以赏罚为二柄,彻底的动员了倾国之力,投入到战国时代规模宏大而惨烈的兼并战争中。 自秦孝公起至秦统一天下的一百五十余年的时间里,被称为“虎狼之师”秦军与东方列国大小百余战,累计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五十余万。

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大战场上,冷血的秦人踏着六国之人的尸骨与鲜血走上了统一之路。 前237年秦王赢政亲政的这一年,被强秦连续折腾了一百余年的东方六国以无还手之力,各国弱势以成,天下合纵无望,而强秦独步天下随时便有泰山压顶之势。

六国君主面临累卵之危,无论再怎样垂死挣扎也无法改变秦国所具有的压倒性优势了。秦国与各国总摊牌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对此,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得很清楚了。李斯与韩非的授业恩师,战国晚期的大学者荀子就曾预言这个纷争了四百多年的天下,将在二十年之内统一。

前230年至前221年的十年的时间里,秦国统治集团经过精心的谋划与筹备,力图一次战争只针对一个对手,以每两年为一阶段消灭每一个国家。为此,秦国令全国男子书年进行了总动员,随即秦国的百万虎狼之师对六国发动了灭国之战。

史记中所载:“秦尚黑,秦崇水德。 ”不难想象,如黑云蔽日一般的秦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天下,北方四国首当其冲。

前230 年秦将内史腾攻韩,韩王安被俘、前228年大将王翦率秦军经数日激战消灭了赵军主力,攻破邯郸,虏赵王迁,赵公子嘉突围逃往代郡。前226年秦军大举伐燕,燕王喜与代王嘉(赵公子嘉)联合抗秦,燕代联军迎战秦军于易水之滨,燕军大败溃不成军。

秦军乘势突入燕境直取蓟城,燕王喜仓促弃城率残部远遁辽东。前225年,被秦军四面合围,只剩下一座孤城的魏王豹,妄图坚守大梁,垂死挣扎。

秦军决黄河之水灌城,城中百姓尽成鱼鳖,是年三月城破,魏王豹被杀。 至此,秦国把注意力转向了南方的楚国。

与中原国家不同,楚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独特文化的南方大国。 楚国地大物博,极盛时期,统治着淮河以南,东过三峡西至吴越的广袤领土。

楚人自西周以来就有着极强的自豪感与独立精神。虽然一百年来,在秦军的凌厉的军事打击之下,没落的楚国丢城失地,屡次迁都避祸,楚国的发源地东楚地区几十座城邑大部没入秦国,楚怀王也入秦被囚,客死他乡,楚人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皆以为耻。

以至于屈子发《离骚〉之感,叹《国殇〉之悲,投汨罗江而死。应该说,在秦国十年统一战争中,秦军在楚国遇到了最顽强的抵抗,李信率二十万秦军伐楚,初战不利。

前224年秦国发倾国之兵六十万,由大将王翦率领以优势兵力造成压顶之势,对楚国的心脏西楚地区发动致命一击。 楚国集中了全国的兵力迎战秦军,两军决战于淮阳一线,楚军大败,楚王也被俘。

楚国大将项燕立即在都城寿春迎立昌平君为王,继续抗秦。秦军进击淮南,兵围寿春,并发动总攻。

项燕率楚军拼死抵抗,但终因力量悬殊,经数日激战寿春城破,昌平君身死,项燕在绝望中自杀。 秦军分道渡江进军江南,楚国灭亡。

3.回顾秦国历史

秦非子周孝王时封非子于秦邑,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秦国建立。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秦献公之子。立时21岁,任内任用卫人公孙鞅实行变法,秦国走上富强。公孙鞅,常称卫鞅。变法20年后功成,被封商君,史称商鞅变法。)

秦始皇 前246年-前210年,在位37年(前221年嬴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秦二世 (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在位3年

秦王子婴 前206年,在位47天,秦朝灭亡

4.在战国七雄中,为什么历史选择了秦国一统天下

历史回眸秦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历时10年,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 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国家。

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 战略规划 秦国实现统一中国这一战略目标不是历史的偶然,细读历史,其必然性跃然纸上: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与李斯、尉缭等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目标,这是适应了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的条件下做出的正确决策:战国末期,七雄分治天下,为增强国力,七雄相继展开了富国强兵的变法活动: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赵国的武灵王改革,但最有成效的是秦国商鞍变法,实施耕战政策,强调规则与秩序,法治重于人治,国力逐步强盛。

秦国在地理位置上进可攻,退可守,军事力量远胜于其他六国,形成了一强六弱的战略优势,为秦国实施统一中国的战略奠定了基础。 组织与策略 秦国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建立了高度集权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秦王是最高统帅,设立丞相、国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承担国家行政、军事和监督职能,三者均听命于皇帝,直接对皇帝负责;建立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建立了全国垂直管理、集中统一的行政、军事执行系统。

制定并实施正确的竞争策略是秦国取得胜利的保证。在既定的战略指导下,秦国成功实施了两方面的策略:一、采纳尉缭的连横策略瓦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二、实施范睢的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策略步骤,即消灭毗邻的韩赵,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之忧,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齐楚,统一全国。

完善的军事制度保障了秦国的战略执行能力。秦国的军事制度是在商鞍变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军权高度集中于秦王,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体制严密,战争的发动与中止、高级武官的任命与撤换、兵员的征集与调动,都由秦王掌握;兵役制度也较为完善,秦国沿袭了战国时代的郡县征兵制;军训制度较为严格,秦律规定,射手发弩不中,御手不会驾车,骑士和马匹课试最劣者均要受罚,有关督训官吏及负责选募者也要受罚;秦朝制订了《厩苑律》,对马匹的放牧、 *** 、管理均有规定。

资源获取与配置 商鞅制定的延续135年的耕战国策证明了秦国在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商鞅认为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

秦国通过严谨的法律实现了对农业耕作和生产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秦律详细规定了农业播种时种子的数量、对牛的饲养管理制度;同时兴修水利:派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四川平原成为秦国粮仓,秦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识破韩国的阴谋,继续任用韩国人郑国修建郑国渠,保证了秦都咸阳的粮食供应;秦国的水利工程技术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粮食生产,为发动战争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 在后勤保障方面,秦国显示了突出的优势。

秦赵长平之战,秦军曾经投入了60万左右的兵力。长平离秦国的都城咸阳将近500公里。

60万的一支秦国军队,远离国土,连续作战达两年之久,以当时的条件,秦军的后勤供应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保证屠睢率领的50万秦军扩展南方疆土,任命史禄修建灵渠,打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使巴蜀粮仓的后勤物资快速顺利运至南方,使秦军顺利平定南方土著;为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蒙恬带领30万秦军修建改造了长城,为保障山东半岛的后勤物资供应北方军队,修建了自咸阳至九原(包头西)的长达700多公里的直道,为秦国迅速投放部队、及时输送粮草,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障。 在人力配置方面,秦国堪称其他六国的典范。

在秦国,17岁看来是男子成年的标志。申报年龄(傅籍)以后,国家就可以随时征召喜这样的成年男子上战场,直至60岁才能免兵役,为军队的士兵选拔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入伍以后,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培养出不同的兵种,秦军的兵种分为车、步、骑、水四个基本兵种,在每个兵种里还可以细分;在战斗编制方面,实行部曲制,根据作战的需要和总兵力多少,配备不同的作战指挥团队和参谋人员(称为幕府),部队既有独立兵种作战编制,又有混合兵种作战编制,从而形成不同的秦军军阵,战后,曲以上指挥机构即行撤销,将军交出兵权,部队恢复平时建制,士兵分别归建或复员。

在生产技术方面,其他六国无一能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

而兵马俑坑的黄土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秦剑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足以证明秦人青铜制造技术的先进;秦军的弩机成为匈奴骑手的致命武器,秦军弩机及部件和箭头达到了相当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弩机的部件可以互换,箭头底边宽度的平均误差只有正负0.83毫米。生产组织方面,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军的数量超过了100万,而且这支军队高度专业化,装备极其复杂的武器系统,为这只军队生产提供标准化的兵器,足见秦国武器生产组织方面的管理。

5.在历史上为什么有人高度评价秦始皇,有人贬低他

见识多少的和侧重点的问题。

有些人只看到了秦朝的律法严酷,秦始皇焚书坑儒(儒生和术士),和修建长城的奴隶百姓。 这三点确实存在,但秦朝自商鞅以来就是推崇法家,法律严明,做不到孔子的仁政,这点确实不好。

焚书是烧毁了很多学派的著作,除了保留法家的还有其他国家的史书,这是为了统一思想,但其他的一些书还保留着,并没有想别人说的除了秦国的全都没有了。但秦始皇还是功大于过的统一六国和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这我们都知道,要是没他,我们可能就像西欧一样,分裂成一个个小国家,使用着不同的文字,说着不同的语言。

修长城抵御匈奴,这算一个,那是对百姓来说是一种负担,但这其实也为那些劳工提供了工作岗位。还教出扶苏那么陌人如玉的公子,感觉就是不是别人所说的那种暴君(哈哈,这开玩笑总而言之不能只听别人说,还是自己去深入了解,然后分析。

6.秦国历史究竟该如何评价

秦国历史严格来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野心家的历史,他的出现的存在,代表了中国夏商周贵族阶级政治的破灭和“联邦制”国家的结束,古代中华进入了大一统国家和门阀士族政治的时代。

周朝打败了商朝,因为生产力和制度不足的原因,不足以控制这么大的天下,于是分封贵族子的和功臣去各地封国,制造了一个巨大的联邦国家,而这些国家的矛盾,发展方向,军事方向,由周天子仲裁。也就是说这里就是一个东亚国际社会,周就是东亚国际秩序的缔造者,捍卫者和首席执政者。

而最早的国家里,是没有秦的。秦的祖先,是周朝开始走下坡路时崛起的。

他最早给周天子养马,因为养的好,所以封了一个小地方,有了一支小部队,后来周朝自己作死,导致周天子出逃,这时秦的祖先敏感的发现了机会,亲自带领部队保护了天子。于是周天子给秦国画下了一个大大的鱼饵:西北之地的蛮戎,占据着陕西地区,这里土地肥沃但是满是蛮族,周天子不想分割自己手里的土地,就画了这么一副泡影,给了秦国一片不属于周朝的土地。

但是秦的祖先,奋力开拓,竟然一代代人把这片土地啃了下来,成为了疆土辽阔,物产丰美的秦国。秦因为战功起家,民风剽悍,而且因为缺乏文化,向来尊重外来人才,于是【唯才是举】只要你又才能,出身品德都不看,只要你有才我就用。

这其实是非常违反当时社会的规矩的,因为周朝是阶级社会,要求天子永远是天子诸侯永远是诸侯士大夫永远是士大夫,而小民永远是小民,所以【小人】最早指的不是道德不好的人,而是指出身不好的人,出身不好就直接绑定了道德不好,所以要【远小人】。秦国这种不看出身,军功发家,招纳人才的做法在当时是非常刺眼的。

但是阶级社会是落后的,有局限性的。别的军队只是被诸侯逼迫来打仗,而秦国的部队是为了杀死敌人,让自己升官发财,他们有【前途】,而奉行阶级的其他国家的士兵即使奋力作战,也没有前途可言。

所以秦国奉行的军功赏官和唯才是举,很快发挥了巨大的能量。被称为“虎狼之秦”,一层意思是秦国士兵悍不畏死犹如野兽,二是说秦国不遵守当时的阶级道德,是野兽之国。

秦崛起后,向西北扩张到极大的版图,又向南灭了古蜀国,修建了大量的蜀道,获得了蜀国的丰饶物资后,秦国遇到了一个强大的拦路虎——晋,晋是中原地区的超级大国,压制了秦入中原的道路,秦不得不与之交好,还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投资:辅佐流浪的公子小白当了晋国之王,还嫁了宗室女儿当皇后,所以有了成语【秦晋之好】。 晋的强大压制了秦,秦渐渐衰弱,但机会终于来到了,【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导致晋国分裂为赵魏韩,来到了战国时代。

强大的魏国被天下瓜分后,秦经历外来户商鞅变法后立刻崛起,经历几代人烹调透了魏韩,南方的强国楚陷入自己的腐朽之中不能自拔,东方的强国齐因为六家攻齐元气大伤,燕国一直不是强国,拦在秦面前的只有赵了。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国力极强,不下于秦,虽然国王一代比一代昏庸,但是他们有廉颇,蔺相如,赵奢等名将名臣,即使是白起这样的军事天才打完长平之战的辉煌胜利,秦处于全局考虑也只能暂停脚步,如果再打下去就要面对齐当年面临的六国攻齐了。

秦始皇登基后,时机终于成熟,在经过艰苦的攻赵之后,其他国家不过土鸡瓦狗,魏韩作为挡在秦入中原的屏障,这么多年早就如熟透桃子,轻松摘下,赵国利用反间计除去了名将李牧,又被三面包围后也沦陷,燕国一直是个不强的国家,太子丹指示荆轲刺秦更是水中月镜中花,此时秦国灭六国又岂是死一个秦王就能暂停的?就算死了秦始皇,也不过是换个皇帝继续打而已,因为秦国几十代国君的苦心经营的梦想,就在现在! 齐国直接投降,楚国占据中华半壁江山,但他们是改革最不顺利的国家,内部争权夺利非常严重,自己拖住了自己,这么强大的楚国竟然看着秦灭六国,轮到他时,项燕反击李牧打了一个胜仗,却也不敌王翦带领的大军。 秦国终于从一介马车仆从,发展成了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帝国。

这是对夏商周的贵族阶级社会的无情碾压,也是新时代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唯才是举,军功起家的思路为后世留下了最大的财富。这是对过去奴隶制社会的终结,中华进入了【郡县制】大一统帝国的新时代。

7.为什么秦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秦能统一中国,是时代偶然,历史的必然。

首先,秦国是当时比较强盛的国家之一,兵强马壮,猛将如云(例如白起,号称“人屠”),再加上前几代君王的积累,直到嬴政时代,秦国的积蓄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时,秦国无论从政治,外交,军事,人才等方面都超越其他诸侯国了,最后当然是按部就班,一口一口的吃掉其他国家。

而秦朝的建立意味着中国历史打开了新的篇章。 其实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变化。

换句话来说,人类在不断地进步,从奴隶社会(周)到封建社会(秦)是历史的必然,而秦国不过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假如没有秦国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国家最后统一中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从而载入史册。 所以,秦能统一中国,是时代偶然,历史的必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