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肌瘤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简介
- 3 病因
- 4 症状
- 5 治疗方法
1 拼音
gōng jǐng jī liú
2 简介
是指生长于宫颈部的肌瘤。虽不多见,但因其部位特殊,其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与宫体肌瘤不尽相同,值得注意。
3 病因
宫颈肌瘤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前壁、后壁、侧壁和悬垂型。多为单发,也有多发的。较大的宫颈肌瘤,可引起宫颈变形,即发生肌瘤部位的宫颈唇或宫颈壁显著肥厚,但无肌瘤的宫颈部分逐渐伸展延长而变薄,故宫颈外口常被压向侧上方,而呈横径较短的月牙形,其凹面朝向肌瘤发生侧。由于肌瘤逐渐增大,宫颈几乎可完全展平。 *** 检查,常难发现宫颈外口。不变形的宫体常被肿大肥厚的宫颈推向上方而倒向一侧。向阔韧带或后腹膜生长的宫颈肌瘤,常使宫颈明显延长。宫颈肌瘤也可在颈管内生长,向颈口突出可形成粘膜下宫颈肌瘤。向颈管内生长至很大时,可充满小骨盆腔。
4 症状
症状因肌瘤发生部位而异。宫颈粘膜下肌瘤,常伴有不规则 *** 流血。悬垂型向 *** 内生长者,增大至一定程度时可影响 *** 。 *** 分泌物增多,可呈血性,有臭味。肌瘤显著增大脱出至 *** 外时,表面可形成溃疡,向膀胱、直肠方向生长的巨大宫颈肌瘤,可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肌瘤将子宫膀胱窝及膀胱顶向上推,挤压膀胱,使膀胱三角区扭转倾斜,引起输尿管移位,导致膀胱循环障碍,以致膀胱壁充血,粘膜水肿、肿胀等而出现尿频、尿痛、尿潴留和尿淋漓不净等症状。并可继发膀胱炎。膀胱压迫症状每于经前期及经期加重。当肌瘤压迫输尿管下端或使膀胱三角区移位,也可引起尿潴留、输尿管梗阻而引起输尿管积水,甚至肾盂积水,并伴发肾盂肾炎。直肠压迫症状较膀胱压迫症状少见。但当肌瘤充满小骨盆腔,或因粘连可引起便秘、排便困难,或便意频数。嵌顿于骨盆底的宫颈肌瘤,妨碍静脉回流,可使痔疮加重。也可压迫通过骨盆底的脊髓神经,引起下肢疼痛。如壁间宫颈肌瘤增大,完全阻塞颈管,将阻断经血外流。导致子宫、输卵管积血,出现假性闭经。根据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宫颈肌瘤较易诊断。但宫颈粘膜下肌瘤向 *** 内生长,易与突向 *** 的宫体粘膜下肌瘤混淆,但从经量正常、活检见有典型的宫颈内膜,即可明确为宫颈粘膜下肌瘤,向盆腔生长的宫颈肌瘤,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见颈管延长及宫腔在高位,可与体部肌瘤鉴别。此外宫颈肌瘤还需与慢性子宫内翻相鉴别。
5 治疗方法
宫颈肌瘤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是否切除子宫,其原则与宫体肌瘤相同(见“子宫肌瘤”)。因宫颈位于盆腔深部,肌瘤生长部位多不同,致使子宫及其韧带变形,周围脏器移位。因此手术比较困难,故手术时需先认清肌瘤和其周围组织及脏器的解剖关系,然后决定手术范围及方式。如决定作子宫切除术,为缩小手术范围,尽量减少失血量,避免损伤盆腔脏器;在按子宫切除术步骤切断及结扎子宫动脉后,应先剜出宫颈肌瘤,然后再切除子宫。悬垂于 *** 内的宫颈粘膜下肌瘤可按宫体粘膜下肌瘤处理(见“子宫肌瘤”)。如瘤蒂较粗,可下牵肌瘤,以暴露瘤蒂,再环切瘤蒂粘膜,暴露瘤蒂,缝扎其根部后,切除肌瘤。对肌廇大。无法暴露瘤蒂者,先楔形切除部分肌瘤,缝扎止血,缩小瘤体,再下牵暴露瘤蒂后,按上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