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那些事儿: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
展开全部
朱元璋是大明朝开国皇帝,他有一个儿子名叫朱标。朱元璋对朱标是寄予厚望的,立为太子。朱元璋打算在自己驾崩之后,将自己打下的江山交给这位太子朱标,而朱标也没有辜负朱元璋,以他的能力接管明朝,那一定是一位明君。
太子朱标无论是能力还是威望,都得到当时满朝文武的认可。他成为朱元璋的继承人,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可惜这时候出现意外,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打好的算盘一下子落空了。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之后,朱元璋需要在四个儿子朱棣和孙子朱允炆之间做出选择。本来朱棣的能力很强,做皇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朱元璋偏偏爱着自己嫡长孙朱允炆,因为他是朱标的儿子,朱元璋再三权衡之下,下定了决心让朱允炆做自己接班人。
虽然孙子朱允炆年龄还小,而且威望也无法和朱棣相提并论,但是朱元璋认为自己可以改变这一切。于是,朱元璋拿出了屠刀,开始对那些势力极大的开国功臣们动手了,为自己孙子朱允炆登基铺路。一时间血流成河,在朱元璋大刀阔斧的帮助之下,朱允炆顺利登基称帝,成为了明朝第二任皇帝。
朱允炆虽然很年轻,但不是一个扶不起阿斗,他一上台开始为自己掌控权力做准备,因为朱元璋为他铺了路了,开国功臣已经威胁不到他,如今对他威胁最大的要数那些藩王叔叔。朱允炆为了巩固自己权力和地位,他开始暗中削藩,并且定下了先除掉朱棣的羽翼,最后收拾朱棣的策略,按部就班开始落实。朱允炆的策略定得非常好,执行也没有问题,他成功的在朱棣不知不觉当中就除去了大部分势力,最终当朱棣有所发觉的时候,朱允炆的形势一片大好,对朱棣进行了包围。不过事情没这么简单,朱棣在暗中训练了八百勇士,开始起兵造反。一时间他的旧部很多有响应,同时朱棣战争经验非常丰富,通过几次和朱允炆军队的较量,居然让他站稳了脚跟。随后几年的对攻过程里,胜利已经倒向他这边。最终朱棣以‘清君侧’的口号杀入了皇宫。本来志得意满的朱允炆如今一败涂地了,选择了焚宫自尽。当朱棣来到大火熊熊的宫殿时,派人奋力救出朱允炆的尸体,那尸体已经被烧焦的无法辨认是否是他了。但是朱棣却非常肯定地向对外宣布朱允炆烧死的消息。在万般无奈之下,朱棣登基称帝。
那么此时朱棣最怕的就是朱允炆还活着,就是建文帝。如果朱允炆哪一天跳出来,那么朱棣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地位恐怕不稳定。虽然对外宣称建文帝已经死了,但是朱棣自己知道朱允炆的生死尚不明确。那么朱允炆也就是说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呢?到底死没死?这个事情可成为大明 历史 上的一大谜团。
咱们在观看电视剧朱亚文和王学圻演的《大明风华》电视剧里,朱棣认为建文帝没有死,而且和建文帝的旧臣进行了一次谈判,二人要见一次面,把他的孙子进行抵押。但是电视剧是电视剧,它不一定是全部的 历史 史实。可是这证明一点,这个建文帝有可能没有死。那么他到底去哪了呢?
第一个可能性,咱说和这个姚广孝的关系,姚广孝就是这个和尚,如果大火中的尸体真的不是朱允炆,那么他就一定活着,而且在旧臣心腹的帮助下逃出了皇宫。离开皇宫后的朱允炆也并没有立刻站出来反对朱棣,而是销声匿迹了。在我国古代的民间想藏起来一个人也是件不容易的事。你看,毕竟民间村落出现了一位仪表堂堂的陌生人,总会有一些风声流出,何况在朱棣有意的寻找之下呢。所以说朱允炆藏在深山的可能性很大,一位养尊处优的皇帝,在深山中自然无法生存,他落发为僧隐藏身份的可能性比较大。而这样做也需要有人收留他,帮他隐瞒身份。那么这个幕后的人很可能是姚广孝。姚广孝是一个和尚,而且他是朱棣成功登基的重要谋士,但是他没有要高官厚禄,而是选择隐退家里,没想到却遭到他的家人鄙视,认为他身为一个出家人你不该去管帝王家的闲事。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姚广孝也不简单,他的家人更不简单,姚广孝也因为家人的看法而有悔意。在朱允炆逃脱之后,很有可能被姚广孝收留,也只有这样才能多年没有被朱棣发觉。
那么在其他的流落寺庙的说法也非常多,但是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也都是猜想。不过寺庙毕竟人多眼杂,有如此特别的真命天子进入,如果不是有人庇护,那么走漏风声恐怕在所难免了。这就增加了姚广孝收留朱允炆的嫌疑,因为在那段时间寺庙多被征用为制造兵器的场所,朱允炆在一般的寺庙很难容身。同时朱棣还派遣了一位心腹大臣,多年来云游四海,这个表面上的名声是为了寻找张三丰,但实际上,是否是寻找朱允炆就不得而知了。另外派郑和下西洋有一个重要目的,很可能是在海外要找建文帝,那么朱允炆想在一个人多眼杂地方藏个十几年,明显不现实。至于最终这位大臣是否找到朱允炆也没有明确说法。史料中记载这位大臣叫胡濙,在一四二三年夜里回到了京城。当时的朱棣已经入睡了,但是听到胡濙回来非常开心,立刻起床迎接,并且几乎彻夜与胡濙交谈,最后有所释然。这种情况,很像胡濙得到了朱允炆的消息,并且是一个好消息,或者朱允炆已经死了,或者朱允炆已经不会再和他争夺皇权。只有这样的消息对日夜不安的朱棣才是好消息,也只有这样的消息才能让朱棣释然。
不过,一四二三年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为朱棣在一四二四年就驾崩了。也就是说胡濙是在朱棣临死前一年回到京城交差,这样特殊年份让人浮想联翩。那么,是否是在外十多年的胡濙得知朱棣龙体欠安,所以早点想回京,免得朱棣死后自己的差事让人知晓,再无法回京城呢?那么这样一想,胡濙可能对朱棣撒谎了,他压根儿就没找到朱允炆的任何消息。
至于郑和下西洋是去海外找朱允炆,这一点不太实际。为什么这么说呢?说海外有多大,没有人知道。这样漫无目的的航行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当时战乱不断,朱允炆能逃到哪儿?他如果真的逃到海外,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外部势力帮助他复国,一种是讨好朱棣,将朱允炆献上。可是结果呢?这两种情况都没有。所以说朱允炆出逃海外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出逃也当时葬身鱼腹了。
朱允炆烧死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毕竟每个人都是愿意活着。自尽,何必烧毁宫殿呢?
那民间还有一说法说,不仅仅是朱允炆化装逃走了,还有部分京官也出逃南京城,朱允炆化装成和尚出城。那天深夜,南京城墙的阴暗之处有人顺着绳子滑下,逃到了城外。一个晚上,南京城内四十多名名臣志士失踪不见了,朱棣命人四处搜寻,有近二十人被抓到,回到京城。而那些没有被抓回来的人,要么去寻找建文帝,要么跟随建文帝逃到南阳,或者流落其他地方。而这些逃走的人大多数被明成祖写入了奸臣榜上。
‘靖难之役’之后又过了几十年,一四四一年,已经到了明英宗正统六年。民间传说,突然有一天一个老和尚来到广西思恩州来求见知州。知州见到和尚就问他是什么人,和尚回答:我是建文帝。知州十分惊讶,先稳住和尚以及随行十二人,然后一面命人火速到京城奏报这件事,一面安排一批军人押解他们去京城。明英宗命令御史审问老和尚,也就是自称建文帝的老人。老和尚声称自己六十四岁,年龄和朱允炆确实相符。老和尚说,自己知道在世的时间不多了,很想死后安葬在明孝陵旁边。所以特地投奔当今皇上。当时朝廷中有一位老太监名字叫吴亮,曾经服侍过建文帝。明英宗就命令老太监吴亮前去辨认老和尚是不是建文帝朱允炆。可是时间太久了,朱允炆的相貌变化比较大,老太监吴亮也拿不准,但是朱允炆却记得清楚,一眼认出太监吴亮,吴亮故意谎称自己不是吴亮,试探老和尚能不能回忆一些往事。朱允炆真的能够说出一段宫廷旧事。话说有一次进膳服侍皇上的太监是吴亮,那次建文帝吃鹅肉,是合肥进贡的。一块鹅肉从餐桌上掉到地面,皇上说赏给吴亮吃,吴亮放下酒壶,趴到地上,像一条狗一样,用嘴把那块鹅肉吸到嘴里,然后吃掉了。讲完之后,朱允炆就问老太监吴良,还记得这件事吗?听到这里,吴亮跪在地上放声大哭。哭了一会儿,明英宗问吴亮是不是朱允炆?吴亮这样说,当年建文帝右脚小指旁边的脚趾缝,有一颗黑色大痣,不知道现在在不在了。朱允炆脱下鞋子让吴亮仔细看,与吴亮记忆中一模一样。吴亮上前抱住朱允炆的右脚,又是一阵嚎啕大哭。吴亮不知道该讲真话还是该讲假话,一句话没说,回到自己卧室上吊自尽了。
明英宗从吴亮的一系列表现上判断,老和尚一定是建文帝朱允炆,并且将他以及随从十二人安排在皇宫最西端的几间房子里。根据朱允炆自己要求,明英宗随后将朱允炆安置在南京居住生活。一年时间不到,朱允炆去世了,安葬在明孝陵旁边。
当然也有人说‘靖难之役’之后的建文帝朱允炆都是传说,因为明成祖朱棣不会让真实的朱允炆留存在人间。
一段明朝 历史 让人满目泪水。有网友说建文帝朱允炆的结局,说明皇家最是无情人,历代帝王为了争夺权位都是充满着血腥屠杀。有人说这个郑和下西洋就是朱棣派出去找朱允炆的。
不管怎么样,这段 历史 之谜也是留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我们也期待能够有真实答案揭晓那一天。
太子朱标无论是能力还是威望,都得到当时满朝文武的认可。他成为朱元璋的继承人,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可惜这时候出现意外,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打好的算盘一下子落空了。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之后,朱元璋需要在四个儿子朱棣和孙子朱允炆之间做出选择。本来朱棣的能力很强,做皇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朱元璋偏偏爱着自己嫡长孙朱允炆,因为他是朱标的儿子,朱元璋再三权衡之下,下定了决心让朱允炆做自己接班人。
虽然孙子朱允炆年龄还小,而且威望也无法和朱棣相提并论,但是朱元璋认为自己可以改变这一切。于是,朱元璋拿出了屠刀,开始对那些势力极大的开国功臣们动手了,为自己孙子朱允炆登基铺路。一时间血流成河,在朱元璋大刀阔斧的帮助之下,朱允炆顺利登基称帝,成为了明朝第二任皇帝。
朱允炆虽然很年轻,但不是一个扶不起阿斗,他一上台开始为自己掌控权力做准备,因为朱元璋为他铺了路了,开国功臣已经威胁不到他,如今对他威胁最大的要数那些藩王叔叔。朱允炆为了巩固自己权力和地位,他开始暗中削藩,并且定下了先除掉朱棣的羽翼,最后收拾朱棣的策略,按部就班开始落实。朱允炆的策略定得非常好,执行也没有问题,他成功的在朱棣不知不觉当中就除去了大部分势力,最终当朱棣有所发觉的时候,朱允炆的形势一片大好,对朱棣进行了包围。不过事情没这么简单,朱棣在暗中训练了八百勇士,开始起兵造反。一时间他的旧部很多有响应,同时朱棣战争经验非常丰富,通过几次和朱允炆军队的较量,居然让他站稳了脚跟。随后几年的对攻过程里,胜利已经倒向他这边。最终朱棣以‘清君侧’的口号杀入了皇宫。本来志得意满的朱允炆如今一败涂地了,选择了焚宫自尽。当朱棣来到大火熊熊的宫殿时,派人奋力救出朱允炆的尸体,那尸体已经被烧焦的无法辨认是否是他了。但是朱棣却非常肯定地向对外宣布朱允炆烧死的消息。在万般无奈之下,朱棣登基称帝。
那么此时朱棣最怕的就是朱允炆还活着,就是建文帝。如果朱允炆哪一天跳出来,那么朱棣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地位恐怕不稳定。虽然对外宣称建文帝已经死了,但是朱棣自己知道朱允炆的生死尚不明确。那么朱允炆也就是说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呢?到底死没死?这个事情可成为大明 历史 上的一大谜团。
咱们在观看电视剧朱亚文和王学圻演的《大明风华》电视剧里,朱棣认为建文帝没有死,而且和建文帝的旧臣进行了一次谈判,二人要见一次面,把他的孙子进行抵押。但是电视剧是电视剧,它不一定是全部的 历史 史实。可是这证明一点,这个建文帝有可能没有死。那么他到底去哪了呢?
第一个可能性,咱说和这个姚广孝的关系,姚广孝就是这个和尚,如果大火中的尸体真的不是朱允炆,那么他就一定活着,而且在旧臣心腹的帮助下逃出了皇宫。离开皇宫后的朱允炆也并没有立刻站出来反对朱棣,而是销声匿迹了。在我国古代的民间想藏起来一个人也是件不容易的事。你看,毕竟民间村落出现了一位仪表堂堂的陌生人,总会有一些风声流出,何况在朱棣有意的寻找之下呢。所以说朱允炆藏在深山的可能性很大,一位养尊处优的皇帝,在深山中自然无法生存,他落发为僧隐藏身份的可能性比较大。而这样做也需要有人收留他,帮他隐瞒身份。那么这个幕后的人很可能是姚广孝。姚广孝是一个和尚,而且他是朱棣成功登基的重要谋士,但是他没有要高官厚禄,而是选择隐退家里,没想到却遭到他的家人鄙视,认为他身为一个出家人你不该去管帝王家的闲事。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姚广孝也不简单,他的家人更不简单,姚广孝也因为家人的看法而有悔意。在朱允炆逃脱之后,很有可能被姚广孝收留,也只有这样才能多年没有被朱棣发觉。
那么在其他的流落寺庙的说法也非常多,但是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也都是猜想。不过寺庙毕竟人多眼杂,有如此特别的真命天子进入,如果不是有人庇护,那么走漏风声恐怕在所难免了。这就增加了姚广孝收留朱允炆的嫌疑,因为在那段时间寺庙多被征用为制造兵器的场所,朱允炆在一般的寺庙很难容身。同时朱棣还派遣了一位心腹大臣,多年来云游四海,这个表面上的名声是为了寻找张三丰,但实际上,是否是寻找朱允炆就不得而知了。另外派郑和下西洋有一个重要目的,很可能是在海外要找建文帝,那么朱允炆想在一个人多眼杂地方藏个十几年,明显不现实。至于最终这位大臣是否找到朱允炆也没有明确说法。史料中记载这位大臣叫胡濙,在一四二三年夜里回到了京城。当时的朱棣已经入睡了,但是听到胡濙回来非常开心,立刻起床迎接,并且几乎彻夜与胡濙交谈,最后有所释然。这种情况,很像胡濙得到了朱允炆的消息,并且是一个好消息,或者朱允炆已经死了,或者朱允炆已经不会再和他争夺皇权。只有这样的消息对日夜不安的朱棣才是好消息,也只有这样的消息才能让朱棣释然。
不过,一四二三年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为朱棣在一四二四年就驾崩了。也就是说胡濙是在朱棣临死前一年回到京城交差,这样特殊年份让人浮想联翩。那么,是否是在外十多年的胡濙得知朱棣龙体欠安,所以早点想回京,免得朱棣死后自己的差事让人知晓,再无法回京城呢?那么这样一想,胡濙可能对朱棣撒谎了,他压根儿就没找到朱允炆的任何消息。
至于郑和下西洋是去海外找朱允炆,这一点不太实际。为什么这么说呢?说海外有多大,没有人知道。这样漫无目的的航行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当时战乱不断,朱允炆能逃到哪儿?他如果真的逃到海外,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外部势力帮助他复国,一种是讨好朱棣,将朱允炆献上。可是结果呢?这两种情况都没有。所以说朱允炆出逃海外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出逃也当时葬身鱼腹了。
朱允炆烧死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毕竟每个人都是愿意活着。自尽,何必烧毁宫殿呢?
那民间还有一说法说,不仅仅是朱允炆化装逃走了,还有部分京官也出逃南京城,朱允炆化装成和尚出城。那天深夜,南京城墙的阴暗之处有人顺着绳子滑下,逃到了城外。一个晚上,南京城内四十多名名臣志士失踪不见了,朱棣命人四处搜寻,有近二十人被抓到,回到京城。而那些没有被抓回来的人,要么去寻找建文帝,要么跟随建文帝逃到南阳,或者流落其他地方。而这些逃走的人大多数被明成祖写入了奸臣榜上。
‘靖难之役’之后又过了几十年,一四四一年,已经到了明英宗正统六年。民间传说,突然有一天一个老和尚来到广西思恩州来求见知州。知州见到和尚就问他是什么人,和尚回答:我是建文帝。知州十分惊讶,先稳住和尚以及随行十二人,然后一面命人火速到京城奏报这件事,一面安排一批军人押解他们去京城。明英宗命令御史审问老和尚,也就是自称建文帝的老人。老和尚声称自己六十四岁,年龄和朱允炆确实相符。老和尚说,自己知道在世的时间不多了,很想死后安葬在明孝陵旁边。所以特地投奔当今皇上。当时朝廷中有一位老太监名字叫吴亮,曾经服侍过建文帝。明英宗就命令老太监吴亮前去辨认老和尚是不是建文帝朱允炆。可是时间太久了,朱允炆的相貌变化比较大,老太监吴亮也拿不准,但是朱允炆却记得清楚,一眼认出太监吴亮,吴亮故意谎称自己不是吴亮,试探老和尚能不能回忆一些往事。朱允炆真的能够说出一段宫廷旧事。话说有一次进膳服侍皇上的太监是吴亮,那次建文帝吃鹅肉,是合肥进贡的。一块鹅肉从餐桌上掉到地面,皇上说赏给吴亮吃,吴亮放下酒壶,趴到地上,像一条狗一样,用嘴把那块鹅肉吸到嘴里,然后吃掉了。讲完之后,朱允炆就问老太监吴良,还记得这件事吗?听到这里,吴亮跪在地上放声大哭。哭了一会儿,明英宗问吴亮是不是朱允炆?吴亮这样说,当年建文帝右脚小指旁边的脚趾缝,有一颗黑色大痣,不知道现在在不在了。朱允炆脱下鞋子让吴亮仔细看,与吴亮记忆中一模一样。吴亮上前抱住朱允炆的右脚,又是一阵嚎啕大哭。吴亮不知道该讲真话还是该讲假话,一句话没说,回到自己卧室上吊自尽了。
明英宗从吴亮的一系列表现上判断,老和尚一定是建文帝朱允炆,并且将他以及随从十二人安排在皇宫最西端的几间房子里。根据朱允炆自己要求,明英宗随后将朱允炆安置在南京居住生活。一年时间不到,朱允炆去世了,安葬在明孝陵旁边。
当然也有人说‘靖难之役’之后的建文帝朱允炆都是传说,因为明成祖朱棣不会让真实的朱允炆留存在人间。
一段明朝 历史 让人满目泪水。有网友说建文帝朱允炆的结局,说明皇家最是无情人,历代帝王为了争夺权位都是充满着血腥屠杀。有人说这个郑和下西洋就是朱棣派出去找朱允炆的。
不管怎么样,这段 历史 之谜也是留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我们也期待能够有真实答案揭晓那一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