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是什么意思?
人生在勤,何索不获;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出处
出自《晏子春秋》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注释
(1)梁丘据:齐景公的大臣。
(2)谓:对…说
(3)不及:比不上
(4)夫子:先生,对尊长的敬称
(5)常:一般,通常。
(6)置:弃置,放弃。
(7)休:停止。
(8)故:通"胡",何,什么。
(9)为:去做
(10)者:…的人
译文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也赶不上您了!"晏子说:"我听说:无论怎么难做的事总去做,就常常能做成;无论多么遥远的路总是走,就常常能到达。我并没有比别人两样的地方。只要你总去努力而不中断,总是前进而不休止,还有什么难以达到的呢?"
导读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做事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本文通过梁丘据与晏子的对话,借晏子之口,阐明了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任何事情,包括学一门学问,只有"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才能获得成功。晏子用自身事例来说明这一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阅读感悟: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做事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
本文通过梁丘据与晏子的对话,借晏子之口,阐明了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任何事情,包括学一门学问,只有“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才能获得成功。晏子用自身事例来说明这一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我们要办成一件事,要达到目的地,不管有多艰难有多遥远,能够坚持干下去,走下去,一定会完成任务,达到终点。
如果梁丘据按照晏子的话,切切实实地“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即使起点较晚,开始较缓,能坚持下去,赶上晏子,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意思是: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
【出处】《晏子春秋》—春秋·晏婴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译文】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也赶不上您了!”晏子说:“我听说:无论怎么难做的事总去做,就常常能做成;无论多么遥远的路总是走,就常常能到达。我并没有比别人两样的地方。只要你总去努力而不中断,总是前进而不休止,还有什么难以达到的呢?”
扩展资料
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寓意
本文通过梁丘据与晏子的对话,借晏子之口,阐明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就有可能成功;但不努力,则一定不会成功!晏子用自身事例来说明这一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作者介绍
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代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