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深的情感美文
小巷深深的情感美文
小巷深深的情感美文,每一处景物都有可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巷子里的嬉戏有可能是很多人美好的回忆,有些人会将这些记忆通过文章的方式表达出来,下面分享小巷深深的情感美文。
小巷深深的情感美文1
“我们住了近二十年的小巷子要拆了,镇上将把这里建成休闲广场。”居住在池河镇的弟弟急匆匆地给我打来电话,并从他发来的微信图片中看到,轰隆隆的挖掘机正忙碌着拆掉巷子两边陈旧的房屋。
我离开故乡近四十年了,我是在小巷古风扑面的氛围中出生长大,如今巷子要拆掉了,真有点不舍。
这条小巷不长,只有200多米,名叫柴巷子。巷子两旁,房屋高矮不齐,有古朴沧桑的四合院,有用青砖油毡搭建的简易房,还有茅草屋。
居住的近三十户人家,虽然来自天南地北,共同的生活经历,却让他们“相逢何必曾相识”,大家亲密无间,见难相帮。每家的屋子和小院子收拾得有条不紊,窗明几净。房前有一寸土地,也要栽上几根葱,种上几行辣子、西红柿。
巷子的道路很窄,两辆自行车迎面驶来,骑车的人都要小心翼翼地用手捏着车闸。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地,裸露着砂砾。每天小巷两旁的人家都起得很早,打开房门,各忙各的事,有的去上学,有的下地干活,有的做生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巷子口的小块地上,六棵碗口粗的白杨树枝繁叶茂,在晨风中低头细语。其中一颗树梢上有一对黑白相间的喜鹊安的家,鸟儿成天叽叽喳喳,随意地在树间、房屋、巷道中飞翔,把阵阵美好的歌声留给人们。
晚饭后的光景更显得和美闲适,有的漫步于小巷,有的围在一起下象棋、打扑克,有的扎堆聊天,也有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欢聚在一块,兴奋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时,就常见一位年过六旬的丁大妈,把一架老式缝纫机搬出家门,支起用尿素袋缝成的太阳伞,做缝缝补补的活路,补个补丁,扦个裤脚,换个拉链,只收两角到五角钱。有人忘记带零钱,尴尬一笑,丁大妈也是一挥手:“远亲不如近邻,这点小事算个啥呀。”
巷子口中间有两间低矮的茅草屋,这里住着一对年轻的四川夫妻,男的在街上钉鞋,女的收破烂。茅屋内堆满了废旧物品,一捆捆旧报纸、玻璃瓶、塑料瓶,摆放得井然有序。
天麻麻亮,男的就上街摆摊钉鞋了,女的'就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去收废品,晚上漆黑时才回家做饭吃,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夫妻和睦相处,充满了幸福感。
那时候,几乎各家各户都比较穷,那种清贫之中掺杂的友爱和善良,至今让人难以忘怀。比如,谁家用莲藕炖猪蹄了,主人家便把炖好了的猪蹄子盛上一碗送给左邻右舍,那股猪蹄子的肉香,久久地飘荡在小巷的空气中,足以让人流口水。
左邻右舍就像商量好的一样,都把好吃的孩子围拢住,关在屋里,直到送蹄子汤的一遍又一遍地敲门,然后屋里的大人才慢慢打开门,在一阵热情的推让之后,收下这份珍贵的“礼物”,同时再回赠给对方或两个鸡蛋,或一把花生,或几个核桃。
小巷虽然简陋狭窄,凡俗的生活中充满着许多困难和曲折,但他们的心中都充满着温暖的爱,眼前总有一份明媚与妖娆。
一年夏天,一阵狂风暴雨吹倒了电线木杆,小巷子忽然断电,一片漆黑。在小学教书的刘老师赶紧找来两盏既防风又防雨的马灯,把灯罩擦拭一新,又到邻家要来煤油,麻利地做好灯捻子,点亮后用竹竿高高地挂在巷子口,疾风暴雨中,那盏摇曳的灯光,温情脉脉地给从四面八方归来的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力量和希望。
我记得刘老师在学校代的音乐课,他的二胡拉得有板有眼,他经常在巷口,用灵巧的双手给我们演奏余味悠长的旋律,他还教我们背诵陕南歌谣,我至今还记得他教的《搭对台》的山歌:“豌豆开花排队排,你是行家搭对台。
你是行家来对歌,不是行家你滚开。”还有《送饭调》:“郎在山坡砍干柴,姐在屋里送饭来。郎问姐儿什么菜?腊肉豆腐白菜苔。”有时一边背诵,刘老师还教我们一遍一遍地唱。歌声,笑声,洋溢在小巷内外,成为一道风景,引得街上许多人前来观看。
巷子中还住着一位姓蒋的理发匠,光头,方方的脸型,他用手推子给人理发,理一个头才收一毛钱。蒋师傅非常喜欢饲养画眉,门前常常挂着两三笼开口鸣叫的画眉。
常有人登门请教他,啥叫好画眉时,他津津乐道的说:“画眉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啊。好的画眉应该是,颈如削竹嘴似钉,身如葫芦尾似琴。青毛青眼牛筋爪,十笼打进九笼赢”。还有:“一山头,一画眉,越界必斗。”画眉鸟唱歌也是鸟语,是它发出的求偶、怜子、警告、愤怒的信号。
我们常见蒋师傅给鸟儿洗澡。他把脚盆装满干净的水,把鸟笼子放进水中,只见画眉鸟跳进水中,用翅膀扑哧扑哧地洗头洗尾,洗好了的画眉在笼中站在跳杆上,昂头挺胸,用嘴壳梳理毛衣,随后轻轻地哼唱,十分委婉动听。
蒋师傅得心脏病死后,老伴把他喂养的三只画眉在山中坟头上放生,还把鸟笼子烧了,好让他在那边有个念想。
巷子尾住着刘叔一家,他一间空房里装有一副石磨,两扇脚盆大圆形的石磨摞在一起,通过人工的转动、摩擦、挤压,把小麦、玉米、黄豆碾成糊状,从石磨中涌淌出来。我们小娃娃经常出入磨房,帮大人们推磨。大人们说:“用这种磨子磨出来的面粉、玉米粉、豆浆原汁原味,十分可口,很有嚼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漫步小巷,双脚踏着咯吱咯吱作响的落叶,头顶是一线线洁净的蓝天,透过这种图画仰望,一颗心像碧澄澄的天空一样又高又远,小巷留给人的是会心的微笑,更是绵长的春色……
小巷深深的情感美文2
小巷情深优美散文
屈指算来,离开我曾经居住的那条小巷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可是她还是那样让我魂萦梦绕。当我再次扑入她怀抱的时候,既感到陌生和遥远,又感到亲切和温馨。
家乡的小巷,很古朴。光亮可鉴的青条石、灰砖墙上斑驳的苔痕、青檐上摇曳的荒草、粗壮繁茂的古槐、古色古香的牌匾、在风雨中有些飘摇的庭院,无不在诉说着她的饱经风霜。她是那样孤寂,默默隐匿在城市繁华喧嚣声的背后,宛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躲在酒宴角落里,只是静静地在一旁观看着别人的灯红酒绿。
家乡的小巷,很幽深。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汽车是开不进去的,只能徒步而行,最窄的地方,只能容得下两个人并肩而行。巷子两侧的窗口间,常会牵条绳或搭根竹竿,来晾些花花绿绿的湿衣裳。
几乎所有的院子里都挺立着一些树,在巷外远望,华冠层叠,绿阴连绵,满目清爽。偶尔哪家院子里会伸出几株娇艳的花朵,娉娉婷婷,给幽深的小巷增添了一丝灵秀和柔媚。
家乡的小巷,很静谧。没有闹市的浮华和喧嚣,也没有长街的车水马龙和熙熙攘攘。走进它,就走进一种脱离了市井红尘的诗意居所。偶尔从敞开的大门向内一瞥,会看到一位老人悠闲地靠在竹躺椅上,端着一杯清茶,听着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京剧,悠然自得。女人们倚着门槛坐着,一边织着毛衣,一边唠着家常。
猫儿狗儿也会安静地趴在她们的脚边,眯着眼睛睡大觉。雨天的小巷更是静谧,能听见雨落在地上、屋顶上、窗台上的婉约乐音。那小巷便是一首婉约清丽的小诗,一幅古朴冲淡的画卷。只要在小巷踯躅一会儿,心情就会如小巷里的古井,浮华和杂念马上就会沉淀下来,变得澄明如水,舒缓自然。
家乡的小巷也是快乐的,这里记载着我童年的欢声笑语,流淌着童年的幸福时光。天高云淡的日子,男孩子们常在青石板上比“滚铁环”,谁的铁环在沟沟槽槽中不偏不倚,畅通无阻,谁就获胜。
大雨来时,小巷成了浸过脚背、清澈见底的天然小河,我们一边放逐自叠的纸船,一边光着小脚丫紧随左右,那天真无邪的童声稚语也顺流而下,飘向远方。黄昏时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孩子们不约而同来到巷子里,在这儿捉迷藏。大家欢笑着、奔跑着,可大人们却从不厌烦、驱赶。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曾经有着无限依恋和回忆的小巷,就要在城市的扩张中渐渐被无情地湮灭了,心头不免有些惆怅。小巷,曾经像花朵一样绽放在我的情感世界里的小巷,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时光如何变迁,你都永远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定格在我记忆的长河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