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与贤人都是儒家所尊崇的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以朱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把弘扬中庸之道的人,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圣人”,一种是“贤人”,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区别吗?
这两种人,在传播和弘扬中庸之道的时候,是有所区别的。
朱子说,自明诚,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朱子的意思是,由内心真诚而明达事理,叫做天性;由明达事理而使内心真诚,叫做教化。内心真诚就能够明白事理,明白道理就能够变得真诚。
儒家认为,圣人,是因为真诚而自然明白了道理,而贤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懂得了道理,在懂得了道理之后而变得真诚。
不管是圣人,还是贤人,都具有真诚的优秀品质。不管是天性使然,还是后天人为教育,只要能通晓事理,就能更好地做到“真诚”,这就是所谓的“明道向善不问先天后天”的意思。
圣人本身的天赋就很高,也有很高的修养和德行,并能显现真诚的本性,所以,可以对广大民众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使民众在他的影响下,也能逐渐养成真诚的优秀品质。
圣人首先是对自己真诚,然后对他人真诚,再到“化育万物”,使得自己能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
由于圣人的功绩是伟大的,能够立于天地之间,处于不朽的地位。用朱子的话说,就是“可以与天地参矣”(与天地并立为三),这是“至诚”的又一伟大功用。
而贤人,则是在后天教育的积极影响下,从具体的小事情上做起,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在经历无数阶段的修炼后,逐步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即可以化育万物,与天地并列。
虽然贤人的真诚和圣人相比,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教化万民这件事情上,贤人的功绩和圣人的功绩是一致的。
总之,圣人是“自诚明”,天生便是真诚的人,比如,像孔子这样的人;而贤人则是“自明诚”,是在后天的教育下成为至诚的人的,比如像程氏兄弟等人。
这里有个观点就是,贤人通过后天的努力,也能像圣人一样修成正果。
那么,一般的人,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也应该,或者说也能够成为贤人。这就是朱子在《中庸》一书里煞费苦心、苦口婆心地劝人们要真诚的原因吧。
这两种人,在传播和弘扬中庸之道的时候,是有所区别的。
朱子说,自明诚,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朱子的意思是,由内心真诚而明达事理,叫做天性;由明达事理而使内心真诚,叫做教化。内心真诚就能够明白事理,明白道理就能够变得真诚。
儒家认为,圣人,是因为真诚而自然明白了道理,而贤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懂得了道理,在懂得了道理之后而变得真诚。
不管是圣人,还是贤人,都具有真诚的优秀品质。不管是天性使然,还是后天人为教育,只要能通晓事理,就能更好地做到“真诚”,这就是所谓的“明道向善不问先天后天”的意思。
圣人本身的天赋就很高,也有很高的修养和德行,并能显现真诚的本性,所以,可以对广大民众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使民众在他的影响下,也能逐渐养成真诚的优秀品质。
圣人首先是对自己真诚,然后对他人真诚,再到“化育万物”,使得自己能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
由于圣人的功绩是伟大的,能够立于天地之间,处于不朽的地位。用朱子的话说,就是“可以与天地参矣”(与天地并立为三),这是“至诚”的又一伟大功用。
而贤人,则是在后天教育的积极影响下,从具体的小事情上做起,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在经历无数阶段的修炼后,逐步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即可以化育万物,与天地并列。
虽然贤人的真诚和圣人相比,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教化万民这件事情上,贤人的功绩和圣人的功绩是一致的。
总之,圣人是“自诚明”,天生便是真诚的人,比如,像孔子这样的人;而贤人则是“自明诚”,是在后天的教育下成为至诚的人的,比如像程氏兄弟等人。
这里有个观点就是,贤人通过后天的努力,也能像圣人一样修成正果。
那么,一般的人,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也应该,或者说也能够成为贤人。这就是朱子在《中庸》一书里煞费苦心、苦口婆心地劝人们要真诚的原因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