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不是短视频?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首先,杭州抖吧认为短视频并不能概括抖音的全部,短视频只是抖音App产品内容的表现形态之一。
抖音的产品内容是几乎完美的“文字(包括评论)”+“音乐”+“视频”的多媒介形态融合,正如我们看动漫/电视剧/电影,也从来都是字幕(以及弹幕)+BGM+视频。抖音之所以叫抖音,是因为它一开始就是一个玩音乐的App产品,在用户喜欢的BGM下进行UGC创作。如Musical.ly,一直就是一款音乐应用,其上的用户乐意被称为muser。用户打开抖音,可能第一印入眼中的画面是一位漂亮的小姐姐/小哥哥,但最先激起情感波动的,一定是音乐,可以说音乐(BGM)与短视频相辅相成,对抖音的影响几乎是对等的。
提到媒介,人们常用信息密度来给媒介做分层,认为视频是信息密度最高的,视频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所以占用碎片化时间的碎片化短视频是未来、是什么什么的。话没错,道理也说得过去,只是对于媒介的理解有些浅薄了。
短视频作为一种媒介有区分的,可以分为热媒介短视频与冷媒介短视频。热媒介主要特点是“高清晰度”与“低参与度”,冷媒介与之相反代表了“低清晰度”与“高参与度”。简单说,热媒介会极大提高感官比率,比如晚上熄灯在床上用耳机听歌,在电影院看电影。在听歌这个场景下,耳机是媒介,播放的歌曲是讯息,与此同时,歌曲也即是媒介,而语言又是讯息。这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媒介环境”,“媒介即讯息”,上层媒介的讯息,就是下层的媒介。
所以在去电影院看电影场景下,电影院是媒介,电影是讯息,同时电影也是媒介,而语言/画面作为其下层的讯息。如果在我们上班时,拿手机偷看电影,你不仅眼睛需要分神去看老板在不在旁边,耳朵也得注意周围情况,手头得忙别的事情,这时电影所调动你的感官比率(眼睛)远低于在电影院场景下的,所以此时的电影是冷媒介,是低清晰度的。
杭州抖吧认为关于“参与度”问题,对于热媒介,如上述电影院场景下的电影和晚上熄灯在床用耳机听的歌,需要人去主观参与的程度较低,因为人很自然被媒介所带入到一定场景下,媒介对人的干预是很强烈的,所以说人在热媒介下是“低参与度”。而在冷媒介下,冷媒介对人的干预较小,人可以在该媒介之外灵活调用其他感官,如在边放音乐边工作,音乐在此时是“低清晰度”的,人是“高参与度”的,需要你集中精神才能好好听歌,听音乐所传达给你的讯息。所以“参与度”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一种过程、状态,而非结果。
尽管我们说相较于文字与图片,视频是信息密度最高的,但对于抖音也好快手也罢,本质上还都是冷媒介,是低清晰度的,需要人高参与度来获取讯息。相比于主流互联网产品,快手是很特别的,倒不是说其之上的内容如何迥异,而是其用户群是在移动互联网将国内用户普及覆盖了一遍后还没有被良好渗透的一群人,或者说是互联网在这个群体中的应用还很不足。
所以当出现了快手这样一个满足这群人需求的产品后,能在这群人中爆发起来,本质上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早期吃网民增长红利的逻辑是一样的。所以快手作为冷媒介一样有高增长和高活跃,因为这些人缺乏精神娱乐方式。
杭州抖吧认为对于抖音,虽然整体上来看是一个冷媒介,不过细分来看存在着很多热媒介元素。首先,上面我们提到的音乐(BGM)就是很重要的一层热媒介元素。音乐是种神奇的媒介,会一下子打入人心,充分提高耳朵的感官比率,低参与度、高清晰度。其次,由手机前置摄像头创作的大量第二人称视角视频,而且创作者本身也把摄像头背后设定为一个自然人去出演一个对话式的情境,这种强烈的代入感,也是很有热媒介效果的。
有人说刷抖音上瘾,有人说刷知乎上瘾,所谓上瘾,即是热媒介所带来的效果。抖音不是短视频,开玩笑地说,我觉得抖音是共享女友男友啊,十一年前不是有一部叫《爱情呼叫转移》的电影吗?我觉得抖音就是里面升级版的智能手机功能,打开了抖音,男朋友女朋友什么的就都在里面啦。
之前说过的抖音作为字节跳动这家技术驱动的科技公司的当家花旦代表,推荐算法的强横之处在抖音上完美体现。尽量降低用户审美疲劳,持续用户使用时长和使用周期,通过内容调整不断刺激用户情感。(产品和运营上的强大就不说了)围绕“情感与归属”需求核心,塑造综合娱乐产品体验。所以像腾讯要几十亿补贴微视,甚至有传言说朋友圈小视频会默认发到微视等等的,不理解清楚本质问题,还是要凉。
抖音的产品内容是几乎完美的“文字(包括评论)”+“音乐”+“视频”的多媒介形态融合,正如我们看动漫/电视剧/电影,也从来都是字幕(以及弹幕)+BGM+视频。抖音之所以叫抖音,是因为它一开始就是一个玩音乐的App产品,在用户喜欢的BGM下进行UGC创作。如Musical.ly,一直就是一款音乐应用,其上的用户乐意被称为muser。用户打开抖音,可能第一印入眼中的画面是一位漂亮的小姐姐/小哥哥,但最先激起情感波动的,一定是音乐,可以说音乐(BGM)与短视频相辅相成,对抖音的影响几乎是对等的。
提到媒介,人们常用信息密度来给媒介做分层,认为视频是信息密度最高的,视频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所以占用碎片化时间的碎片化短视频是未来、是什么什么的。话没错,道理也说得过去,只是对于媒介的理解有些浅薄了。
短视频作为一种媒介有区分的,可以分为热媒介短视频与冷媒介短视频。热媒介主要特点是“高清晰度”与“低参与度”,冷媒介与之相反代表了“低清晰度”与“高参与度”。简单说,热媒介会极大提高感官比率,比如晚上熄灯在床上用耳机听歌,在电影院看电影。在听歌这个场景下,耳机是媒介,播放的歌曲是讯息,与此同时,歌曲也即是媒介,而语言又是讯息。这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媒介环境”,“媒介即讯息”,上层媒介的讯息,就是下层的媒介。
所以在去电影院看电影场景下,电影院是媒介,电影是讯息,同时电影也是媒介,而语言/画面作为其下层的讯息。如果在我们上班时,拿手机偷看电影,你不仅眼睛需要分神去看老板在不在旁边,耳朵也得注意周围情况,手头得忙别的事情,这时电影所调动你的感官比率(眼睛)远低于在电影院场景下的,所以此时的电影是冷媒介,是低清晰度的。
杭州抖吧认为关于“参与度”问题,对于热媒介,如上述电影院场景下的电影和晚上熄灯在床用耳机听的歌,需要人去主观参与的程度较低,因为人很自然被媒介所带入到一定场景下,媒介对人的干预是很强烈的,所以说人在热媒介下是“低参与度”。而在冷媒介下,冷媒介对人的干预较小,人可以在该媒介之外灵活调用其他感官,如在边放音乐边工作,音乐在此时是“低清晰度”的,人是“高参与度”的,需要你集中精神才能好好听歌,听音乐所传达给你的讯息。所以“参与度”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一种过程、状态,而非结果。
尽管我们说相较于文字与图片,视频是信息密度最高的,但对于抖音也好快手也罢,本质上还都是冷媒介,是低清晰度的,需要人高参与度来获取讯息。相比于主流互联网产品,快手是很特别的,倒不是说其之上的内容如何迥异,而是其用户群是在移动互联网将国内用户普及覆盖了一遍后还没有被良好渗透的一群人,或者说是互联网在这个群体中的应用还很不足。
所以当出现了快手这样一个满足这群人需求的产品后,能在这群人中爆发起来,本质上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早期吃网民增长红利的逻辑是一样的。所以快手作为冷媒介一样有高增长和高活跃,因为这些人缺乏精神娱乐方式。
杭州抖吧认为对于抖音,虽然整体上来看是一个冷媒介,不过细分来看存在着很多热媒介元素。首先,上面我们提到的音乐(BGM)就是很重要的一层热媒介元素。音乐是种神奇的媒介,会一下子打入人心,充分提高耳朵的感官比率,低参与度、高清晰度。其次,由手机前置摄像头创作的大量第二人称视角视频,而且创作者本身也把摄像头背后设定为一个自然人去出演一个对话式的情境,这种强烈的代入感,也是很有热媒介效果的。
有人说刷抖音上瘾,有人说刷知乎上瘾,所谓上瘾,即是热媒介所带来的效果。抖音不是短视频,开玩笑地说,我觉得抖音是共享女友男友啊,十一年前不是有一部叫《爱情呼叫转移》的电影吗?我觉得抖音就是里面升级版的智能手机功能,打开了抖音,男朋友女朋友什么的就都在里面啦。
之前说过的抖音作为字节跳动这家技术驱动的科技公司的当家花旦代表,推荐算法的强横之处在抖音上完美体现。尽量降低用户审美疲劳,持续用户使用时长和使用周期,通过内容调整不断刺激用户情感。(产品和运营上的强大就不说了)围绕“情感与归属”需求核心,塑造综合娱乐产品体验。所以像腾讯要几十亿补贴微视,甚至有传言说朋友圈小视频会默认发到微视等等的,不理解清楚本质问题,还是要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