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名次?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等级含义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童生试:北宋科举考试与文学
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又称御试,廷试,亲试。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有时由读卷官预拟后径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拟题。殿试题一开始是策问,后来改为诗赋,到明清时,主要仍是策问。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