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北京皇家祭坛-天坛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我来答
肯声陌2022
2022-07-13 · TA获得超过99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9.7万
展开全部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九年(1530年)设立四郊分祀制度,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

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

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建天坛内外墙垣,改土墙为城砖包砌,内坛墙建成悬檐走廊。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

明清时期

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 社会 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

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

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

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

近代破坏

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

现代保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进行过多次修缮和大规模绿化,使古老的天坛更加壮丽。

公园占地200公顷,四面各有一门。园内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还有百花园种植了大量的花卉。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经国家 旅游 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

2018年7月12日,天坛公园园长李高介绍,天坛公园将增加绿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扩大对游人开放面积2.24公顷。

天坛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故宫正南偏东,正阳门外东侧,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新日行祈谷礼的地方。1998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的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天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

圜丘坛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用“象天法地”的手法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也是天坛的主要建筑。

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是中轴线上三个主要建筑,连接这三座主建筑的是一长长地贯通南北的台基,叫丹陛桥,又叫神道或海墁大道。它长360米,宽29.4米,南端高1米,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

丹陛桥中间是神道,左边是御道,右边是王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神走神道。桥下有东西向隧道,是祭祀前将牲畜送去屠宰的洞口。

斋宫位于天坛西天门南,坐西朝东,是皇帝来天坛祈谷、祈天前斋戒沐浴的地方。神乐署在圜丘坛西天门外西北,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明代叫神乐观,乐舞官、舞生由道士担任。

天坛还有九龙柏、七星石、甘泉井、望灯、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等古迹。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天坛,建于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

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即人神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