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武者谈自己的练拳经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国的拳法大门派三百六,小门派赛牛毛,很难找个头绪开始,只能说说自己的武艺研习经历,仅供参考。
小时候学习拳击,掌握了简单最基本的拳法技能,虽然说是简单,但是很有用。曾经与人群战,对方人多,但是来的人多了,笨汉也多,不似高手能看自己的拳路,能看自己的预兆等等。一招练熟了,练得功力凶了,与一群人相斗的时候重复用上个十几遍也没人看得穿。所以拳击的技法,在习惯与人交战的前提下,是非常好用的。
拳击虽然是国外的格斗术,也讲松活。我看在国内,许多拳击爱好者打沙包以拳重为荣,这可错得大了。应该是要用腰胯将手臂送出去,撞击在沙包上,不重,但是力量透得很深。而且象拳击中的白狼拳、羚羊拳、袋鼠拳、蝴蝶步等,就格斗技术而言,也是比较有意思的招式了。
之后是空手道,据说空手道的最高境界讲究一击必杀,但是在日本武道史上,有接近过这个境界的,却没有真正达到的,但是这个境界在中国的武术家中达到的有不少,我能数出差不多二十个。医生曾经说过我能长一米八,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我练习空手道中的金刚呼吸法太早了,把肌肉骨骼练实了,害我只长到了一米七多点儿,不过练习空手道,让我从一个儿童,蜕变成为一个有些稳重的少年,当时每天除了热身、练习品势(套路)、基本招式、金刚呼吸法和实战比赛,我还每天加打一千拳木桩。
再后来值得说的是摔跤还有现在修炼的武当功夫。
我曾经跟随天津一位王姓的摔跤高手学习,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冬天时,几个人轮流穿褡裢(摔跤时特制的跤衣,用十来层棉布订成),前一个汗津津的下了跤场,刚脱下来,后面一个就披着冷冰冰的褡裢接上。那一披上浑身就打冷战,不摔都不行,冻得难受,非摔到热了不可。冬天总是很寂寥的,大家一起练习的时候,感觉得到血液的沸腾。一个人练习的时候,最难的是要耐得住寂寞。
总记得《霸王别姬》里说的:“人,要自各儿成全自各儿。”
摔跤在现代,已经变成了几乎是最文明的格斗比赛,我们在练习的时候,王老师会不停的在旁边重复,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其实这为蒙古和清皇朝打天下的斗技,杀伤力自然不小,咸丰皇帝在位的时候,还曾经御赐一位摔跤手名号,很霸道,叫做“永不粘尘”,而几十年前,还是那“穿上褡裢,摔死无论”的时代。
练习摔跤,有很多功法,现在练得最多的一个是蹲着走,练腿力,一个是拧千斤棒。
拧千斤棒是外家沉劲十分典型的练法,就是用一根比茶杯口略细一点的圆棍子,中间穿个孔,用根绳子穿过,再吊上几块砖头,然后就拧棒子,把砖头绞上来,再慢慢放下去。砖头没多少份量,但是绞上个几回合,就知道何为“千斤”了,那一种累,不是意志坚定就可以坚持的,能绞多少圈,是功力决定的。
功力与力量不一样,力量,搬石挑担的死力,而功力则是长期对功夫的修炼而累积得来的特殊功劲。所以,武术界总说:“见过以小胜大的,没见过以弱胜强的。”在武术中,只要是真正光明正大的交手,那就得看双方的修行程度,没有半点侥幸可言。
本事只一尺,多进一寸也难。
中国式摔跤的招数,界内人都说是“大绊子三十六,小绊子赛牛毛。”大致意思是说,经典的摔法式子有三十六,那么根据各人的自身性格与经验由这些经典摔法中引申出来的无数招式。
所以说,世界上没有经典的功夫,每一门功夫产生后,那都是一个母体,只会成全出经典的人。功夫,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公平的。
蒙古跤重力量,中国跤重跤感且讲究功力。功力,磨出来的,跤感,要看各自的灵性。摔跤的时候,用手抢抓对手的衣领(摔跤中称为大领),还有袖口(摔跤中称小袖)与腰带等,叫做抢把。抓到后就得凭各自的跤感与技术和功力将对方摔倒。
这东西,不光练身子,更练心机。这心机可以探求对手下一步的动作,以求得尽量借力打力,所以两个人摔跤,功力相当的话,那么心机深的那一个,往往气定神闲,还没把心机练好的那个人,往往气喘吁吁。
说到借力打力,所有人都会想起一门拳法,这门拳法实在是太有名了,那就是太极拳。
太极分门别类的很多种,不少人问我练的拿一门太极,我总是斥到:“太极就是太极,什么这门那门的。”
真正的太极,不是人们看到的阴阳鱼,而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圈,无边无极,无始无终,阴阳鱼的那叫阴阳图。
太极无懈可击的拳理,自道中来。《道德经》有云:“名可名,非常名。”一个事物只要被强行冠上一个名字,那么这个事物就不再是永恒的了。
所谓的陈式太极,孙式太极等,这前面冠上的姓氏,只能代表创拳始祖的姓氏,而绝对不是代表子孙后代的姓氏!
太极,本不属于任何人,没有任何固定的理论。但是却偏偏有人爱问各个太极流派的差别,可笑也。如果这姓氏前坠,是这各个流派的创拳祖师的口中出来的,那么我想,他们在创出自己的风格后,一定有很多人日夜不停的问他们:“你这是哪一门拳?”不胜其烦之后,他们只好哈哈大笑道:“此乃孙(或陈或吴或马……)式太极!”一句玩笑话,就晃点了急功近利的后人,他日我若有成,胡乱来一段,说不定也会被后人冠上个某某式的说法。
不走过十万八千里路,真经到了手也读不懂。学习太极,除了必须抛开那些污染了太极的三毒与愚昧外,也得放开怀抱,接纳各种好的武术。要知道,万物也套不出太极圈,我们所有的见识,能组成一个太极,但是并不是我们盯着太极图看,就能看出天下万物的。
最后一个饼吃不饱,哪朝哪代的宗师,都不止是钻在自己一门的拳眼儿里。我的师父,他吃的最后一个饼是太极,成就出他现在这种传说中才有的功夫。我曾经问师父,我什么时候才能学习你的太极?师父说用不着学,让我把形意练好,再练练八卦转掌,太极就差不多自己出来了。在这期间扎根基的功夫,师父让我把无极桩功、教门弹腿、劈挂掌、易筋经、洗髓经合练,把全身的劲道都改了,把身体变成了适合练内家拳的身体,才让我开始练习形意,后来形意有点样子了,也会偶尔让我转转八卦,直到有一天,师父一招手,说:“看你这几天有点按捺不住了,来,我跟你玩玩。”于是乎,我被师父随手丢来甩去的打了一顿,师父告诉我,他用的是太极,很奇怪,之后我不断回忆师父打我时侯的场面,手上一琢磨,就真的能用了。
功夫是钱,赚钱难,要学会花可容易了。
上面说得粗,没仔细,要论太极,我自己是连武当太极十三式都没学完,因为我老是记不住套路,后来我的太师父让我除了站桩,就单练云手一式,一练就是几个月,后来双手虽然没有肌肉,与同辈人推手或者动手,手往上一搁,或打或化或较,都跟一根石柱一样,让对手莫之能御,难以撼动。现在回想起来,这技击时的妙用,以及对许多事情相对的淡泊,也还多拜那几个月所赐。
当拳法的功力在身体上的每一寸的肌肤,每一段血脉中开始生存并之后,人的心,也会随之而改变,前面我说过,拳法在什么样的心态中成长,那么拳法就会变成什么样,而拳法变成什么样,内心也就一定会变成什么,甚至,相貌也有可能随之改变。要知道,改了心,就是改了命数。
内家拳练的东西,一是脑子,二是筋络,三是练气(确切的说,该是“炁”,念qi),肌肉也会练到,但是前面三样练好了后,肌肉会变得非常适宜于武术与格斗,很柔软,很松活。
练脑子最考师父的功夫,师父说:“来,玩玩吧”,那都是动真格儿的,如果老练推手,教了打法也用不成,那是脑子里容易疲软,临阵对敌时有功力也难以重创对手。而麻烦的是师父能出手如风的打发徒弟的全力进攻,还要完全不伤徒弟,这功力至少要高出徒弟五成以上。
这些还是练脑子的初级。练武不需要杀心,也不能疲塌,临阵时要的,是一种中庸的专注。心意六合拳中有“心毒”之说,就是指此而言。这种专注,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的,练习武术最容易拥有。做别的事情不专注,那做不好,也就是做不好而已,武术中不专注,伤痛则会扎扎实实的在自己身上立刻体现。
至于筋络之谈,历来纷争不休,有医学专家扬言,根本没有筋络。那是西医,西医的知识来自解剖与化学实验,都是死物,人或动物一死,血脉停流,筋络随之而散。我曾经亲眼见师父点穴制人和点穴针灸为人治病,而我自己也在学习这门技艺时,被师父点得不能动弹,是痛得不敢动。
而至于练习筋络的功夫,首要是将浑身筋肉拉伸松活,再然后利用血脉的流动,打通各条筋脉,在我们的武术中,是先站些日子桩,将气血养足,然后用我们流派通筋络的密法(双手握拳,中指所点住的地方就是劳宫穴,用中指堵住劳宫穴,然后两脚平行,比肩略窄,蹲下,在气血充沛的和功力有一定累积的情况下,四十分钟可以练通督脉,一小时一刻开到任脉),打通周身筋络,这个练法十分痛苦。
以上这个简单介绍只是锻炼筋络方法的很小一部分,其他的还有很多很多。
而任督二脉练通,最多也只能算一个还不到中等功力的人,并非象电视上说的那样,任督一通天下无敌。
伸筋拔骨一关,是我的师父帮我完成的。别人要伸筋拔骨,少说也要得个一年半载,我是有一段时间,每天跟师父交手,师父或擒或拿或打,不知不觉将我身体紧张的部位给打松,把我死硬的筋骨给拉开,痛是痛,但是这也是做弟子的好处。
身体松下来了,功力足了,思想可以专注后,格斗就变成了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
我的师父从来不手把手的教我打法,但是他总说:“恩,有个东西,凭你现在的功夫还使不了,但是可以给你看看。”然后用一招我从没见过的东西把我打败,之后,我继续练功的日子,往往会回想起这招式的神髓和劲路,功夫一到,这些我曾经没办法运用的招式,会自然的跑到我身上。
我们从来不会说这招式那招式,太极本身就是无心施为的,也就是说,平时我是没什么应敌招式,但是对方只要一动手,我们马上就会有了办法。
再就是“功大不讲理”,功夫练得大了深了,与人相斗,就会象一个大人在跟小孩玩似的,小孩无论再凶猛,始终被大人轻而易举的击败,这种方式对我来说,还要有得几年的练习。
文章中,对拳法有些介绍则可。武术若不当面教,文章再精细,都是写不出来的。传承也有阴阳,阳是文字介绍,阴是口传心授!
小时候学习拳击,掌握了简单最基本的拳法技能,虽然说是简单,但是很有用。曾经与人群战,对方人多,但是来的人多了,笨汉也多,不似高手能看自己的拳路,能看自己的预兆等等。一招练熟了,练得功力凶了,与一群人相斗的时候重复用上个十几遍也没人看得穿。所以拳击的技法,在习惯与人交战的前提下,是非常好用的。
拳击虽然是国外的格斗术,也讲松活。我看在国内,许多拳击爱好者打沙包以拳重为荣,这可错得大了。应该是要用腰胯将手臂送出去,撞击在沙包上,不重,但是力量透得很深。而且象拳击中的白狼拳、羚羊拳、袋鼠拳、蝴蝶步等,就格斗技术而言,也是比较有意思的招式了。
之后是空手道,据说空手道的最高境界讲究一击必杀,但是在日本武道史上,有接近过这个境界的,却没有真正达到的,但是这个境界在中国的武术家中达到的有不少,我能数出差不多二十个。医生曾经说过我能长一米八,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我练习空手道中的金刚呼吸法太早了,把肌肉骨骼练实了,害我只长到了一米七多点儿,不过练习空手道,让我从一个儿童,蜕变成为一个有些稳重的少年,当时每天除了热身、练习品势(套路)、基本招式、金刚呼吸法和实战比赛,我还每天加打一千拳木桩。
再后来值得说的是摔跤还有现在修炼的武当功夫。
我曾经跟随天津一位王姓的摔跤高手学习,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冬天时,几个人轮流穿褡裢(摔跤时特制的跤衣,用十来层棉布订成),前一个汗津津的下了跤场,刚脱下来,后面一个就披着冷冰冰的褡裢接上。那一披上浑身就打冷战,不摔都不行,冻得难受,非摔到热了不可。冬天总是很寂寥的,大家一起练习的时候,感觉得到血液的沸腾。一个人练习的时候,最难的是要耐得住寂寞。
总记得《霸王别姬》里说的:“人,要自各儿成全自各儿。”
摔跤在现代,已经变成了几乎是最文明的格斗比赛,我们在练习的时候,王老师会不停的在旁边重复,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其实这为蒙古和清皇朝打天下的斗技,杀伤力自然不小,咸丰皇帝在位的时候,还曾经御赐一位摔跤手名号,很霸道,叫做“永不粘尘”,而几十年前,还是那“穿上褡裢,摔死无论”的时代。
练习摔跤,有很多功法,现在练得最多的一个是蹲着走,练腿力,一个是拧千斤棒。
拧千斤棒是外家沉劲十分典型的练法,就是用一根比茶杯口略细一点的圆棍子,中间穿个孔,用根绳子穿过,再吊上几块砖头,然后就拧棒子,把砖头绞上来,再慢慢放下去。砖头没多少份量,但是绞上个几回合,就知道何为“千斤”了,那一种累,不是意志坚定就可以坚持的,能绞多少圈,是功力决定的。
功力与力量不一样,力量,搬石挑担的死力,而功力则是长期对功夫的修炼而累积得来的特殊功劲。所以,武术界总说:“见过以小胜大的,没见过以弱胜强的。”在武术中,只要是真正光明正大的交手,那就得看双方的修行程度,没有半点侥幸可言。
本事只一尺,多进一寸也难。
中国式摔跤的招数,界内人都说是“大绊子三十六,小绊子赛牛毛。”大致意思是说,经典的摔法式子有三十六,那么根据各人的自身性格与经验由这些经典摔法中引申出来的无数招式。
所以说,世界上没有经典的功夫,每一门功夫产生后,那都是一个母体,只会成全出经典的人。功夫,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公平的。
蒙古跤重力量,中国跤重跤感且讲究功力。功力,磨出来的,跤感,要看各自的灵性。摔跤的时候,用手抢抓对手的衣领(摔跤中称为大领),还有袖口(摔跤中称小袖)与腰带等,叫做抢把。抓到后就得凭各自的跤感与技术和功力将对方摔倒。
这东西,不光练身子,更练心机。这心机可以探求对手下一步的动作,以求得尽量借力打力,所以两个人摔跤,功力相当的话,那么心机深的那一个,往往气定神闲,还没把心机练好的那个人,往往气喘吁吁。
说到借力打力,所有人都会想起一门拳法,这门拳法实在是太有名了,那就是太极拳。
太极分门别类的很多种,不少人问我练的拿一门太极,我总是斥到:“太极就是太极,什么这门那门的。”
真正的太极,不是人们看到的阴阳鱼,而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圈,无边无极,无始无终,阴阳鱼的那叫阴阳图。
太极无懈可击的拳理,自道中来。《道德经》有云:“名可名,非常名。”一个事物只要被强行冠上一个名字,那么这个事物就不再是永恒的了。
所谓的陈式太极,孙式太极等,这前面冠上的姓氏,只能代表创拳始祖的姓氏,而绝对不是代表子孙后代的姓氏!
太极,本不属于任何人,没有任何固定的理论。但是却偏偏有人爱问各个太极流派的差别,可笑也。如果这姓氏前坠,是这各个流派的创拳祖师的口中出来的,那么我想,他们在创出自己的风格后,一定有很多人日夜不停的问他们:“你这是哪一门拳?”不胜其烦之后,他们只好哈哈大笑道:“此乃孙(或陈或吴或马……)式太极!”一句玩笑话,就晃点了急功近利的后人,他日我若有成,胡乱来一段,说不定也会被后人冠上个某某式的说法。
不走过十万八千里路,真经到了手也读不懂。学习太极,除了必须抛开那些污染了太极的三毒与愚昧外,也得放开怀抱,接纳各种好的武术。要知道,万物也套不出太极圈,我们所有的见识,能组成一个太极,但是并不是我们盯着太极图看,就能看出天下万物的。
最后一个饼吃不饱,哪朝哪代的宗师,都不止是钻在自己一门的拳眼儿里。我的师父,他吃的最后一个饼是太极,成就出他现在这种传说中才有的功夫。我曾经问师父,我什么时候才能学习你的太极?师父说用不着学,让我把形意练好,再练练八卦转掌,太极就差不多自己出来了。在这期间扎根基的功夫,师父让我把无极桩功、教门弹腿、劈挂掌、易筋经、洗髓经合练,把全身的劲道都改了,把身体变成了适合练内家拳的身体,才让我开始练习形意,后来形意有点样子了,也会偶尔让我转转八卦,直到有一天,师父一招手,说:“看你这几天有点按捺不住了,来,我跟你玩玩。”于是乎,我被师父随手丢来甩去的打了一顿,师父告诉我,他用的是太极,很奇怪,之后我不断回忆师父打我时侯的场面,手上一琢磨,就真的能用了。
功夫是钱,赚钱难,要学会花可容易了。
上面说得粗,没仔细,要论太极,我自己是连武当太极十三式都没学完,因为我老是记不住套路,后来我的太师父让我除了站桩,就单练云手一式,一练就是几个月,后来双手虽然没有肌肉,与同辈人推手或者动手,手往上一搁,或打或化或较,都跟一根石柱一样,让对手莫之能御,难以撼动。现在回想起来,这技击时的妙用,以及对许多事情相对的淡泊,也还多拜那几个月所赐。
当拳法的功力在身体上的每一寸的肌肤,每一段血脉中开始生存并之后,人的心,也会随之而改变,前面我说过,拳法在什么样的心态中成长,那么拳法就会变成什么样,而拳法变成什么样,内心也就一定会变成什么,甚至,相貌也有可能随之改变。要知道,改了心,就是改了命数。
内家拳练的东西,一是脑子,二是筋络,三是练气(确切的说,该是“炁”,念qi),肌肉也会练到,但是前面三样练好了后,肌肉会变得非常适宜于武术与格斗,很柔软,很松活。
练脑子最考师父的功夫,师父说:“来,玩玩吧”,那都是动真格儿的,如果老练推手,教了打法也用不成,那是脑子里容易疲软,临阵对敌时有功力也难以重创对手。而麻烦的是师父能出手如风的打发徒弟的全力进攻,还要完全不伤徒弟,这功力至少要高出徒弟五成以上。
这些还是练脑子的初级。练武不需要杀心,也不能疲塌,临阵时要的,是一种中庸的专注。心意六合拳中有“心毒”之说,就是指此而言。这种专注,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的,练习武术最容易拥有。做别的事情不专注,那做不好,也就是做不好而已,武术中不专注,伤痛则会扎扎实实的在自己身上立刻体现。
至于筋络之谈,历来纷争不休,有医学专家扬言,根本没有筋络。那是西医,西医的知识来自解剖与化学实验,都是死物,人或动物一死,血脉停流,筋络随之而散。我曾经亲眼见师父点穴制人和点穴针灸为人治病,而我自己也在学习这门技艺时,被师父点得不能动弹,是痛得不敢动。
而至于练习筋络的功夫,首要是将浑身筋肉拉伸松活,再然后利用血脉的流动,打通各条筋脉,在我们的武术中,是先站些日子桩,将气血养足,然后用我们流派通筋络的密法(双手握拳,中指所点住的地方就是劳宫穴,用中指堵住劳宫穴,然后两脚平行,比肩略窄,蹲下,在气血充沛的和功力有一定累积的情况下,四十分钟可以练通督脉,一小时一刻开到任脉),打通周身筋络,这个练法十分痛苦。
以上这个简单介绍只是锻炼筋络方法的很小一部分,其他的还有很多很多。
而任督二脉练通,最多也只能算一个还不到中等功力的人,并非象电视上说的那样,任督一通天下无敌。
伸筋拔骨一关,是我的师父帮我完成的。别人要伸筋拔骨,少说也要得个一年半载,我是有一段时间,每天跟师父交手,师父或擒或拿或打,不知不觉将我身体紧张的部位给打松,把我死硬的筋骨给拉开,痛是痛,但是这也是做弟子的好处。
身体松下来了,功力足了,思想可以专注后,格斗就变成了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
我的师父从来不手把手的教我打法,但是他总说:“恩,有个东西,凭你现在的功夫还使不了,但是可以给你看看。”然后用一招我从没见过的东西把我打败,之后,我继续练功的日子,往往会回想起这招式的神髓和劲路,功夫一到,这些我曾经没办法运用的招式,会自然的跑到我身上。
我们从来不会说这招式那招式,太极本身就是无心施为的,也就是说,平时我是没什么应敌招式,但是对方只要一动手,我们马上就会有了办法。
再就是“功大不讲理”,功夫练得大了深了,与人相斗,就会象一个大人在跟小孩玩似的,小孩无论再凶猛,始终被大人轻而易举的击败,这种方式对我来说,还要有得几年的练习。
文章中,对拳法有些介绍则可。武术若不当面教,文章再精细,都是写不出来的。传承也有阴阳,阳是文字介绍,阴是口传心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