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国师和太师是什么官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不是官名。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始。
2、“太师”,官名,中国古代职官,始于商朝。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或“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
太师指两种官职:
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扩展资料:
“太师”古时三公之首,周置_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汉复置。晋代避司马师讳,曾改作太宰。晋之后复称太师_多为重臣加衔_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_并无实职。
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始。但更多的国师出自道教,如唐代国师杨筠松,是典型的道教徒,风水学泰斗袁天罡,元朝国师丘处机等均出道教。一般由汉人统治的朝代国师出自道教,由少数胡人统治的朝代部分时期,国师则从佛教中产生。
参考资料来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